静安 核心竞争力更强,城区品质更优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静安以“时尚聚光·潮GO静安”为主题,促进文旅商体展联动,持续激发消费活力,南京西路、大宁、苏河湾三大区内商圈单日客流峰值突破百万人次,35家重点商业企业合计同比增长22.87%。
热气腾腾的消费场景,为静安过去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生动注脚:2024年,静安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369.9亿元,突破3000亿元关口;人均生产总值达36万元,是2020年的1.5倍;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302.2亿元,居全市前列。5年来,静安区核心竞争力更强,发展动能更澎湃,城区品质更优质,人民获得感更高。
“国际静安”优势更凸显
今年6月,“路易号”巨轮驶入南京西路商圈,满城热议。“路易威登非凡之旅”项目总面积1600平方米,内部构建三层复合型体验空间,采用“首展+首店+首秀”的“三首叠加”模式,填补国内顶奢复合业态空白。
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且多变,但静安开放优势依旧明显,国际品牌投资静安更是热度不减。
开放,是静安经济最鲜明的特色。过去5年,静安始终坚持改革不停步、开放再出发,“国际静安”优势更加突出。
5年来,静安“引进来”的大门越开越大。2021—2024年,静安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122个,较“十三五”同期增加220个;合同外资48.3亿美元,较“十三五”同期增加2.1亿美元。规模及占比均列全市中心城区首位。“十四五”前4年,年均外贸进出口额达到“十三五”时期的1.5倍。
5年来,“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稳。静安发挥高端涉外专业服务和金融服务集聚的优势,深入实施“全球服务商”计划,设立了上海中心城区首个境外投资项目许可咨询服务点和首批10个海外服务点。仅今年以来,已助力长三角地区600余家企业跨境出海。
坚持开放的硕果,体现在静安熠熠生辉的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中。“十四五”以来,静安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静安目前有税收“亿元楼”92幢,其中“月亿楼”9幢,两者数量均位于中心城区第一。“十四五”以来,静安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其他总部85家,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42家、民营企业总部26家,总部企业数位居全市前列,总部经济税收贡献年均增长11.1%。
发展动能持续澎湃
晚上9时后,静安茂名北路限时步行街依旧热闹。最近的每个周末,静安在此推出“微醺夜巷”主题IP,营造特色消费场景。作为“商业大区”,“十四五”以来,静安大力发展首发经济、新型消费,集聚最潮的品牌、提供最新的体验、打造最优的环境,区域消费活力持续迸发。
2021年以来,静安累计引进各类首店1028家,一批现象级地标项目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消费热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中心城区首位。今年1—9月,静安新引入首店180家,其中,2家全球首店,4家亚洲首店、31家全国首店,包括全球唯一的路易威登巨轮概念店,数量居全市第一。
过去5年,静安的高端服务与商贸服务优势也持续增强。静安的“全球服务商”企业从“十三五”末的48家扩展到目前103家,集中了上海1/3高能级专业服务机构,形成“门类全、能级强、涉外功能强”格局。其中,人力资源、咨询调查、广告、法律服务、质检技术等五大领域,在全市营收占比超18%,列全市第一。商贸服务业占区域经济1/3体量,“十四五”以来商品销售总额保持万亿元以上规模,全区税收贡献200强企业中商贸服务企业占比超6成。新型服务贸易加速发展,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从“十三五”末的5.6亿美元增加至14.7亿美元。
静安一手抓优势产业的提质增效,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让发展动能持续澎湃。
在静安“美创静界”办公楼,负责人介绍,办公楼今年5月开放以来,已成功吸引了40余家化妆品企业入驻。美妆健康产业是静安今年以来全新布局的赛道,意在打造一个新的千亿级产业。作为静安美妆健康创新生态社区的核心载体——“美创静界”创新性地构建了政企医三方协同的合作模式,建设起“政府+医疗科研机构+企业”美妆健康产业集群。
这几年,静安科创集聚态势愈发明显。静安加快发展数据智能、文化创意和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集聚了全市1/3的核心大数据企业,全球1/3制药50强巨头落地静安。去年以来,静安把握区块链、超高清视听、美妆健康等细分赛道的发展机遇,全力打造了“数通链谷”“视听静界”“美创静界”三大载体,以赛道集聚、空间集聚、政策集聚,构建融合创新生态,推动新兴产业升级。
推动城市更新让生活更新
位于陈家宅路20号的联寓公寓,是静安区打造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距离地铁8号线西藏北路站仅300米,有房屋196间,平均租金价格为800—1000元/床。公共区域内设置了健身房、影音室、公共厨房、公共餐厅、公共会议室、非机动车充电桩等,房间内可实现拎包入住。过去5年,静安新增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近3000张。
“十四五”以来,静安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推动布局优化、载体再造、功能提升,让城市面貌更新、让产业业态更新、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新。
静安将人民群众的宜居安居放在首位。过去5年,静安集中精力推进剩余47幅、5000余证零星二级以下旧里改造,提前7个月全面完成改造任务;累计实施了12个成套改造项目,惠及居民4849户,并提前两年半完成全部2095户不成套小梁薄板旧住房改造。作为首批工人新村之一的彭浦新村,所有4907户非成套老公房,已全部完成改造;累计实现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完工1495台,完成近1.5万套(间)租赁住房建设和供应。
静安将楼宇更新作为产业提升的抓手。楼宇更新与业态更新、区域更新、公共服务配套更新等紧密结合,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完成了锦沧文华、四季酒店等35幢商办楼宇更新,恒隆广场、梅龙镇广场等23个项目正在推进中,楼宇活力和能级持续提升。此外,静安聚焦低效用地和园区,因地制宜盘活存量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
在推动城市更新中,静安把风貌保护落到实处。张园是上海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库门建筑群,静安花大力气实施保护性开发,全力打造历史风貌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的标杆,西区一期已成为高品质公共空间和城市发展新地标,东区二期将于明年建成。
“人民城市”底色更温暖
“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尽最大的努力改善民生”,过去5年,静安始终在积极践行着这一承诺,全力以赴推进“人民城市”建设。
全国第一家宝宝屋诞生在静安,覆盖老年人全周期医养服务的“五床联动”整合型照护模式在静安首创,静安的医疗机构千人口床位数、医师数分别是全市平均的1.3倍、1.5倍,静安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高出全市平均2.3岁。静安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温柔地照顾与呵护着“一老一小”群体。
静安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高质量推进“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精心保护修缮106处红色资源。推进文化惠民,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等保持全市前列,常年涉外演出超1万场、驻场演出达5000场,均居全市第一。
苏州河静安段6.3公里岸线实现贯通开放,堤岸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市民游客休闲的好去处。静安持续提升治理效能:大力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区,市容环境保持常态优良,在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中保持全市第一;5年来,新增公共绿地26.5公顷、立体绿化11.3万平方米、绿道12.7公里,新增公园、口袋公园24座,累计达44座,让更多人可以“推窗见绿、转角遇美、出门进园”。
今年是新的静安区设立十周年,也是“十四五”收官之年。静安区领导表示,面向“十五五”和未来十年,静安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增强发展信心,锚定更高目标,坚定追求卓越,锻长板、扬优势、优布局、强功能,奋力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在全市大局中更好挑大梁、作贡献,在“五个中心”建设中坚定走好第一方阵、作出更大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