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融网强格”奏响“繁华与烟火”协奏曲
随着国际品牌路易威登的“路易号”巨轮启航,这场将持续两年的“城市盛宴”为南京西路商圈带来了超高人气——开业两个月日均10万人次打卡,开放当天更是创下17万人次的客流纪录。而其背后,还藏着一串亮眼的治理数据:每天约1500辆共享单车被精准清运,800辆非机动车有序归位,10分钟劝离流动摊贩、无序商拍……这,正是南京西路街道以“融网强格”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生动注脚。
作为上海中心城区的核心街区,南京西路街道既有顶尖商圈的摩登繁华,又有老式里弄的烟火温情。如何让商居交融的“协奏曲”更和谐,让多元治理的“交响乐”更动听,让精细服务的“暖心曲”更动人?
“路易号”流量密码里
藏着网格精管的绣花功夫
近期,“LV路易威登非凡之旅”带来的超级大客流,考验着基层治理的“绣花功夫”:夜幕降临时流动摊贩“蹭热度”,早晚高峰共享单车如“潮水”般涌来,天热时6个垃圾桶瞬间满溢……南京西路街道以“党建引领+精细治理”为抓手,以“常规化治理+非常规手段”,用“前置化、动态化、精准化”的“网格三化工作法”,给出了漂亮的“解题思路”,既保障城市热点活动顺利开展,更提炼出大型活动治理范式。
展览筹备阶段,街道网格工作站联动居民区党总支开展“敲门行动”,逐户走访周边12栋商务楼、4个居民小区,告知展览时间、灯光和噪声控制措施,用“提前打招呼”的做法赢得理解;联合城运中心分析数据,预判早高峰共享单车投放量将激增3倍、午间外卖车周转量超平时2倍,提前制定“时段化清运机制”,即每天18点前集中清运600多辆共享单车;22点补充清运60余辆,日均1500辆的清理量,让人行道始终保持“呼吸空间”。
展览启动后,网格的“动态化调度”更显治理智慧。南京西路派出所和静安交警支队投入大量警力,从白天到深夜坚守现场;街道东部综合网格值守队把下班时间延长到22点,与公安干警形成24小时“无缝守护网”。最让人动容的是那些“急中生智”的瞬间:人流高峰时,广场6个垃圾桶瞬间满了,街道工作人员们直接撸起袖子徒手把垃圾装进袋里,一趟趟扛到远处堆放点,一晚上来回七八次,汗水浸透的衬衫贴在背上;客流在街口突然积压,正在巡查的街道干部和志愿者们马上默契地手拉手组成人墙,用身体当“导流带”,配合派出所、交警把拥挤的人潮一点点“疏开”,游客举起手机拍下这一幕,说“这才是城市里最暖的风景线”。
面对突发状况,网格的“精准化处置”总能迅速破局。7月1日深夜23点,一名摊贩骑着三轮车在“路易号”前支起烤炉,嗞嗞作响的烧烤声伴着直播的吆喝声打破了宁静。街区网格员立刻联系民警,亮明规定、讲清道理,10分钟就劝离了摊贩,后续还进行了约谈,“既要守好秩序,也得让人家明白为啥不能这么做”。
这场已持续两个多月、对将停泊两年的“路易号”的保障,推动了街区治理能力跃升。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沈伟表示:“通过将‘时段清运’‘分区管控’‘人墙疏导’等有效做法固化为长效机制,街道形成了大型活动治理模板。”通过将“前置化排查、动态化调度”理念融入日常,推动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让“多元共治”经验延伸至商圈管理,让协同治理成为营商环境“助推器”。
党建红绳牵起街区力量
跨部门难题迎刃而解
不久前,202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上海展览中心内启幕,日均3万—6万人次客流让周边区域迎来不小考验。对此,南京西路街道西部综合网格启动全方位精细化管理模式,联合城管、公安、城运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全力保障活动期间人流疏导与共享单车停放井然有序。
“党建是网格治理的‘定盘星’。”南京西路街道负责人强调,街道两个综合网格着重发挥“融网强格”的资源整合效能,广泛吸纳共建支部、区域单位党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加入。每个综合网格下设的两个街区管理站,作为日常管理的“战斗堡垒”,联动城管、城运、公安等街道网格管理力量,在日常巡查、秩序维护等工作中筑牢基础防线,为区域常态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坚实保障。
这种以“党建引领+网格联动”模式,让许多“跨部门难题”迎刃而解。在非机动车治理中,优势尤为凸显。奉贤路作为南京西路商圈后街,沿线金鹰国际、中信泰富两大商办楼宇聚集大量员工,早晚高峰共享单车需求激增;北侧餐饮商家密集,午间外卖车扎堆乱停,致人行道拥堵、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行,引发白领及居民集中投诉。为破解这一难题,街道西部综合网格迅速行动:发挥网格党建联席会议红色枢纽作用,召集楼宇党委、楼委会及职能部门召开专题协商会;牵头城管、交警等力量开展现场勘察,与楼宇方共同推出“疏堵结合、共管共治”的空间共享方案——在奉贤路南侧部分路段设立外卖车辆临时停放专区,可容纳25—30辆非机动车临时停放,街道与区交管部门共建P+W停放专区。如今,奉贤路及周边区域日均清运450余辆共享单车,高峰时段每小时约150车次在临时区域有序停放,区域交通秩序改善明显。
街区综合网格有效整合街区网格管理站功能,以联动高效处置“三跨问题”为出发点,动员辖区多元力量,提炼形成了《南京西路街道超量、违停共享单车处置工作指引》,其中包含挖掘楼宇停放资源、督促员工车辆入库、开辟高峰时段临时停放区域、组织党员志愿者引导、联动执法宣传等举措,为区域非机动车治理提供系统支撑。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西部综合网格网格长顾瑜表示:“通过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将更多的力量吸纳到网格治理体系中,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
梧桐树下的社区“自治+”
让老街烟火暖了人心
“巨富长”(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街区的梧桐树下,一场特殊的“探店行动”正在进行。居民俞老伯走进荣酒吧,看着墙上“对面的爷爷奶奶都睡了,请大家小声点”的温馨提示,听着店长讲述为降噪安装双层隔音玻璃的细节,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以前只听到吵闹声,现在才知道店家花了这么多心思。”这场由西路综合网格发起的沉浸式体验活动,让居民与商户在面对面交流中消除了隔阂,也为破解“居商矛盾”找到了新路径。
作为上海极具活力的网红街区,“巨富长”沿线聚集着40余家餐吧、酒吧,日均客流量超万人次。繁华背后,噪声扰民、油烟飘散、夜间喧哗等问题成为居民投诉的焦点。“小青年创业不容易,但我们老人也需要安宁。”俞老伯的心声道出了商居双方的诉求差异。街道没有简单采用“一刀切”,而是创新推出了“自治+”治理体系。
2024年底,一场餐吧“自治+”见面会让“两白群体”(白发居民与白领商户)围坐一堂。Cavern酒吧主理人马文韬说出了商户的心声:“我们想在这条有历史底蕴的街区扎根发展。”居民代表直言:“凌晨的喧哗实在让人难以忍受。”在你来我往的坦诚交流中,双方逐渐达成共识——40余家商户共同组建“巨富长街区餐吧‘自治+’自律社群”,制定涵盖营业时间、噪声控制、环境维护等内容的行业公约,5名理事轮流值班协调矛盾,建立微信群,及时宣传政策,方便商户随时反馈问题和意见建议。
街道还同步发布“自治+”地图,将分散的服务阵地串联成网;推出包含文化培训、健康讲座的“街区课程包”,提升商户文明经营意识;实施“商居友好六大行动”,通过睦邻茶话会、公益互助日等活动增进情感联结。
如今的“巨富长”,商户主动缩短夜间营业时间,居民义务担任“文明监督员”,曾经剑拔弩张的关系变得像梧桐树荫般和谐。这种“多元共治”模式也迅速在全街道推广:居民区、街区党支部、网格临时党支部等结合日常,开展“全覆盖、分时段、月循环”走访排摸,确保区域商铺、园区、楼宇等每月覆盖一次;依托居委会、街委会、楼务会自下而上发现、收集问题,报网格工作站协同处置。这一模式,既保护了商户经营积极性,又致力于化解商居矛盾,在保留街区烟火气的同时避免扰民,实现多方平衡。
“最好的治理是让大家都觉得‘这事与我有关’,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在商居平衡中找到最大公约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琪表示。
傍晚的南京西路,华灯初上。“巨富长”的餐吧亮起暖黄灯光,门口的“自治公约”牌随风微动;“路易号”展览前的人流渐散,网格员开始夜间巡查;奉贤路的临时停车区整齐有序,志愿者正在引导最后一批外卖车停放……在这里,“融网强格”不仅是治理手段,更成了平衡繁华活力与烟火气息的指挥棒,让南京西路街道的每栋楼宇、每条街巷都在和谐韵律中绽放出独特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