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标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举措激发市场活力激活新质生产力 静安: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
好的营商环境让央企愿意来、外企想要来、民企争着来。
去年,静安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年实现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2.2亿元,同比增长5%,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位列中心城区第一,商品销售总额近万亿元,引进首店数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涉外经济规模和比重位列中心城区前茅。区域经济展现出良好增长势头和发展韧性。
今年,静安区将一如既往地当好企业发展坚强后盾,对标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全面推出和实施营商环境建设六大行动、十二大创新举措。整合政务服务、专业服务、要素资源,定制重点产业“一业一方案”。聚焦关注度高、办理频次高的行业和事项,深入实施“一业一证”“一件事”等改革,加大利企便民力度。优化投资促进工作机制,增强招商服务一体化效能。完善惠企政策全流程服务模式,让政策红利更加精准高效直达企业,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各类企业发展壮大,打造营商环境“金名片”。
持续推动优势产业升级,深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提升首发首秀首展能级,加快建成南京西路“千亿商圈”。支持国际品牌深耕创新,扶植本土品牌发展壮大,不断丰富商贸消费品牌矩阵。吸引全球资管、金融机构集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深入推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南京西路-苏河湾国际法律服务集聚带”建设,加快引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服务机构,扩大静安区专业服务品牌效应。
持续布局新兴产业赛道,巩固提升云数智链产业优势,壮大数字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国家区块链应用示范区“数通链谷”,丰富和拓展示范应用场景,打造“通全球、链世界”枢纽节点,构建更加成熟、更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支持数字文创内容开发和数字文旅场景应用,推动影视创制、电竞游戏、创意设计、演艺戏剧与数字科技跨界创新。加快发展养老科技、生命科技等领域,引导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研发机构集聚,扩大生命健康产业前沿布局。
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构建全链条的创新加速机制。建立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加快布局一批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功能性平台,培育一批高质量孵化器,提升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供给能力。
目前,静安区研究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形成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工作的“1+8+18+X”工作体系;探索建立区级层面招商服务一体化工作专班,各街镇设立招商服务一体化分中心,形成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打造“组团式、包围式、立体式”服务新格局。
去年,一批投资强度大、价值层次高、产出效益好的龙头项目相继落户静安。区内6000多家重点企业的走访覆盖率100%,全力解决各类诉求和问题。精准招商和深度服务的融合,促成“以商为链、聚链成网”的招商模式不断产生。如九百集团引进的一户企业将招商服务团队的细致工作广为宣扬,促成了更多合作品牌方落地静安;苏河湾集团以“服务加速度”帮助某企业一年内设立5家分公司。这种“链式反应”成为在静安招商引资的常态。
同时,静安区深度布局区块链、超高清、文化创意、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赛道,全力培育发展动能,积蓄发展胜势。聚焦区块链与超高清视听两大“优势”,加快布局新质生产力。
市北高新园区“数通链谷”内,50余家区块链企业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每月约有5家区块链相关企业入驻。目前,市北高新园区内区块链企业数量近112家,其中“数通链谷”集聚了56家。到2026年底,目标集聚100家区块链应用链主企业,带动1万家上下游生态企业,形成300个有影响力的区块链应用场景。定期举办“场景集市”,实现“区块链+”在医疗、金融、交通出行等领域的精准对接。
同时,市北聚焦技术研发,大宁深耕场景应用,中环两翼正合力托举上海超高清视听产业集聚区,向着到“十五五”时期末实现2000亿元规模进发。
孵化培育方面,静安区着力建设了蚂蚁链、启明创投、达晨创投等一批“大企业开放创新加速器”,成功吸引和孵化了近百家科技型企业,形成良好产业集聚效应。合合信息成功登陆科创板,珍岛信息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深耕静安多年的卡斯柯更是凭借卓越技术实力,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优化营商环境案例
张园来了保税仓:探索城市更新融合商业发展新模式
今年春节,宝格丽(BVLGARI)蛇年SERPENTI艺术展在张园首发,海派石库门建筑文化与国际时尚多元文化交汇融合。作为首店、首秀、首发的载体,亦探索落地保税展示交易功能——张园获评“上海全球新品首发新地标”。
自2022年11月张园西区焕新揭幕以来,累计引入30家高能级首店入驻,也借由茂名北路限时步行街的延展效应,先后举办首发、首秀等高品质活动160余场,实现日均客流3万人次以上,峰值达到8万人次。
同时,张园联动路易威登集团打造“YUAN LINK”体验空间,轮番呈现LVMH旗下品牌各类跨界活动。入驻品牌充分结合张园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通过打造特色创意空间、举办先锋潮流活动、发行限定首发产品等,实现品牌与张园文化内核的有机融合,有效提升商圈核心竞争力。
针对落位商户开业筹备中不熟悉历保、文保建筑装修施工报建等问题,张园项目团队精心编制报建指南与装修施工负面清单,为商户提供清晰指引,并组织专班力量全程跟进,帮助商户解决从前期筹备到后期经营各阶段难题。
路易威登集团旗下鞋履品牌勃肯(Birkenstock)计划于品牌创立250周年之际,在张园开设中国首店临时店。张园项目团队迅速响应、协助对方形成融合百年张园建筑理念的店铺设计方案。同时,在静安区支持下,秉持“简易快速”原则,依法合规助力商户按既定时点顺利开业运营。在运营过程中,通过与茂名北路分时段步行街联动开展活动等模式,为往来游客打造可触碰、可体验、可消费的沉浸式体验。短短6个月内,该首店销售额远超预期,为该品牌在中国市场深耕细作打下坚实基础。基于临时店的卓越表现和市场反馈,勃肯与张园正式达成长期合作协议,2025年一季度将以全新面貌亮相张园。
结合意向落位静安国际品牌的探路,以及张园内首店、特别概念店高端商品保税业务的实际需求,张园创新业态、落地专用型保税仓服务及保税展示交易功能。
作为上海首个位于商业核心区域、坐落在文保建筑内的张园专用型保税仓,充分运用了“保税+”服务商业新场景,实现对仓库内高端消费品的精准监管,开创了海关智慧监管创新范例。张园保税业务启动运营以来,与国际高端珠宝水晶、纺织品牌等达成业务合作,在为品牌提供高效运输、安全仓储、专业报关清关等全方位服务的基础上,极大降低运营成本。
后续将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根据海关要求不断深化智慧、科技管理手段,持续推动区域商业和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应用。
《营商护照》有效供给:“不破法规破常规”
《营商护照》是北站街道营商团队针对企业高频需求,整合辖区各方资源,归纳设置了共享空间、事前合规辅导、装修等工程备案助理、专属金融服务、快捷医疗通道等10个“干货”服务项目,以一企一本专属《营商护照》的形式提供给企业,让企业看得懂用得上,有实实在在获得感。后续还将持续研发企业“要用爱用”的服务项目。
比如,辖区内上海普好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计算机及配件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中小企业,扩大营业规模时遇上融资难。企业根据《营商护照》所载专属金融服务项目,联系街道。营商团队及时指导企业重新制定申请方案之后,成功获得300万元贷款。
通过后台集成来支撑前台服务。实践中,街道营商团队发现,企业需求多元、具体、具象,不仅涉及政府层面,也涉及社会层面。《营商护照》系统不仅整合街道内各职能部门事项,也协调辖区内各空间载体、教育、医疗、金融、文化等各方面资源,为营商团队协同服务企业提供支撑。
比如,卡游集团购置辖区大悦中心6栋裙楼及地下超2万平方米物业用于总部办公。装修之前,北站街道邀请区建管中心就如何施工等进行上门指导,让企业“只跑一次”完成报建;施工过程中,邀请区建管委等部门上门指导,确保顺利验收。此外,街道还在税务开票、人才购房、高新技术企业申请等方面为卡游提供多项服务。卡游公司从启动装修到落地仅用了半年时间。去年4月新成立的上海卡游泛娱乐有限公司4月至11月营收6亿元,纳税7000余万元;另一家卡游(上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去年前10个月营业额17.6亿元,纳税近亿元。
这份《营商护照》,对企业而言是一份可见的服务清单,对街道而言是一套服务体系和标准流程,也需要系统地“产品运维”和“持续研发”。
今年,北站街道还将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协同区相关职能部门研发新的助企惠企服务项目,让《营商护照》不断更新迭代。
值得一提的是,北站街道在辖区首推了红、黄、绿3色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实施不同频次的监管检查。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减少了对企业商户的监管检查,激发了商户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工作做法也为商户提供了舒适经营氛围。
企业Fotografiska是北站街道辖区内集展览、商业零售、餐饮、艺术聚会等于一体影像艺术中心,落脚在一栋由老建筑改造而来的空间。企业希望设置外摆座椅,联动室内外空间,增加沿街人气与活力。街道协同区绿化市容等部门,和企业共同研究设计座椅样式和摆放形式,平衡好滨水空间、行人通行、人气集聚之间关系,“不破法规破常规”,最终以共享座椅形式解决了企业的营商诉求,也增加了公共空间休憩功能。
数通链谷“智办空间”:可触可及推动产业迭代
“下楼就能查,5分钟内就能找到想要的结果。”
“远程虚拟,人机互动,随时可用。”
市北高新数通链谷“智办空间”企业服务点,是静安区政务服务中心“静心帮办”联盟设立的首个产业园区服务点。这里配备了智能双屏工作台,综合类自助终端等,成为辐射园区及周边的综合政务服务空间。自去年10月中旬投入运行以来,累计接待服务超过500人次,涉企业务超过三分之一。
营商环境千百条,企业感受度第一条。
此次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首次将“夯实营商基层基础”作为单独任务列出。而在市北,通过靠前服务把政务服务送到了企业生产办公第一线。
政务服务,不仅能办,还要好办、智办。
在数通链谷,“静心帮办”通过智能帮办系统实现了市场监管局市场准入领域44项高频事项延伸至园区;“静邻帮办”双屏一体机则将184项个人服务实现掌上办、指尖办。在总部经济园,10余个政务服务前移窗口推动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
作为“国家区块链应用示范区”建设重要承载区、全市首批“十佳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示范园区”,市北高新瞄准园区内云数智链企业集聚的优势,针对企业实际需求打出服务组合拳。
数通链谷每周举行市北论链产业论坛,首创场景集市系列活动,推动金融、教育、医疗、社会公益等15个区块链创新应用场景落地转化。去年12月,静安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创新港作为央地合作新项目亮相,将围绕科技领军人才打造全方位与全生命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链。
市北高新相关负责人介绍:功能区近年来围绕科技服务、营商服务、配套服务3个维度,积极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当好企业的时间合伙人。
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
白领食堂、人才公寓、体育公园、健康步道、星级酒店、九年一贯制学校等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漫步园区,创新创造与闲适生活并行不悖,勃勃生机喷涌而出。午餐时间,江场三路上的白领食堂里熙熙攘攘,本帮小菜、苏式面条、港式烧腊、川渝小吃可为6万余名白领员工提供多元化餐饮选择;饭后,彭越浦两旁的健身步道如同蓝色飘带串联起园区各地块,成为踱步锻炼好去处;入夜,市北高新人才公寓灯光点点,总共约4700套可满足8000位人才居住的公寓让“职住平衡、产城融合”有了具体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