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建人民城市 共享美好生活|让青年小店的“烟火气”升腾得更高
2023年2月,上海静安成功入选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青年小店公益支持计划”首批试点区域。一年以来,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助力优化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后街经济的营商环境,培育凝聚一批热心街区治理的小店店主,静安团区委探索出更具有适应性的组织体系、针对性的组织供给、亲和性的组织力量,并通过城市基层党建带团建引领服务、团结凝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小个专”等“两企三新”青年听党话、跟党走,走出一条共青团服务青年创业就业、资源进一步向基层下沉的静安新路径。
青年小店 城市烟火中的新经济活力
小店即小型店铺,登记注册方式以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企业为主。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小店通常指面向居民消费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家庭服务、洗染服务、美容美发、维修、摄影扩印、配送服务等行业的个体工商户,雇员10人以下或年营业额10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及年营业额1500万元以下的网店。由此而形成促进大众就业、服务改善民生、驱动多元化消费的经济形态,称为小店经济。
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营商环境的改善,以及青年就业创业观念的转变,许多年轻人都投身小店业态,或自主创业、或与人合伙,或是偶尔兼职,开起了一家家各具特色的“青年小店”。上海静安区除了知名的静安寺商圈、梅泰恒“金三角”、兴业太古汇-张园-丰盛里等之外,“巨富长”“胶武延”、吴江路美食街、江宁路戏剧街、陕西北路老字号专业街等后街经济也在蓬勃发展。一家家小店串起了城区完整的文商旅体验,提升了主街南京西路“千亿商圈”的厚度。
就业是青年民生之本,创业是青年发展之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青年小店数量多、活力足、业态新,就是稳经济增长、稳青年就业的底气所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一是小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数量1.24亿户,约占经营主体总量67.4%,支撑近3亿人就业。小店经济快速发展,在促进消费、扩大就业、方便群众生活、繁荣市场经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服务青年小店有助于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据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调查:在小店从业者的行列中,约有95%是45岁以下的年轻人。青年是小店经济的主力军,青年小店既是创业发展的基础平台,更是带动城镇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是稳增长、促改革的底气所在,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所在。
三是赋能青年小店广受各界关注支持。2024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支持”引发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热议,在经济地位、政策导向、未来需求等方面纷纷建言献策为小店“撑腰”。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开展“名优特新”个体工商户认定活动;上海推进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改革;浙江提出大企“牵”小店,建议上线“小店帮”小程序等。青年小店话题备受关注,小微企业营商环境迎来新契机。服务小店经济契合大局需要、顺应政策导向、直连商户生计、关乎群众生活,各级政府对此普遍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已开展有关工作。
四是利于传播青年创业的中国故事。团十九大报告指出:“发挥青年在国际传播中的独特作用,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青年故事。小店创业故事其实是讲述与延续新时代青年的奋斗历程,以更加鲜活的方式让中国青年形象站立起来、流传出去。上海东方卫视拍摄的《加油!小店》不仅是一部收视长虹的公益纪实节目,更是为上海这座城市配置的文旅资产,让观众看到了一段段追求创造美好生活的本真。这是一场“大国小确幸,小店大梦想”的双向奔赴。
五是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最终着眼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青年的创新创业热情,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息息相关。随着价值观念日益多元,由共青团发起的青年小店公益计划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互助友爱、团结进步的社会氛围,实现物质和精神协调发展,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内涵。像“蕾虎”(LABELHOOD)等静安街边青年小店正积极走出国门,向海外发展,成为培育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交往能力的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胸怀天下的青春担当。
共青团助力 青年小店公益计划的担当与使命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共青团开展“青年小店公益计划”,也要始终围绕三个根本性问题,一切聚焦主责主业。
一是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年自觉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青年小店公益支持计划”从共青团的初心和使命,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和为党育人的政治高度,通过有目标、有组织的全链条赋能支持,引导广大小店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悟“国之大者”,用青言青语的沟通,提高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能力,更好引领、凝聚、服务小店青年。今年初,静安团区委推荐“人民咖啡馆”主理人参加“上海团员和青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宣讲集中展示活动,获评“上海市优秀宣讲员”称号。许多静安JA37民星讲师团成员正用多样化的“青年讲”,在新兴领域增添“青年声”,让城区更有“青年味”。
二是必须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最大多数青年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对于小店的店主、店员而言,经营分布更加广泛、流动更加频繁、思想更加活跃,特别是互联网小店店主等“两企三新”从业人员,对共青团广泛联系青年、有效覆盖青年、更好引领青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年6月,静安团区委开办全市首个“两企三新”创星营,与市团校共同研发包括小店主理人在内的新兴领域特色人才培养模块,团结引领他们在促进经济发展、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青春力量。深化运用“联”的方法,加强对新兴领域青年中先进典型的培育。不久前的第七期静安“英才”评审会上,小店主理人、自媒体博主纷纷亮相,让“上静人才”朋友圈不断扩宽。
三是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广泛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在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青年奋斗与成长总是不约而同地配合着时代发展的需要,青年的能力释放总是与社会改革环境同频共振。从“新长征突击手”到“中国青年创业行动”再到如今的“青年小店公益支持计划”,共青团始终引领中国青年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奋斗奉献,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发挥聪明才智,燃烧青春激情。静安团区委正积极打造产业青年创新大赛、本地生活数字化赋能、零售行业绿色服务人才等新赛道,将团组织“优势”转化为激发城区消费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改善社区治理、增强就业信心等发展“胜势”,成为稳定和谐社会的“压舱石”。
这三个根本性问题,从本源上明确了共青团开展“青年小店公益计划”鲜明的政治属性和必须聚焦的主责主业,既是对党的青年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也是对共青团工作适应时代要求创新发展的重要指引。从“青年小店”切入助推当代青年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探索,而新时代青年高质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效。
创新创业 青年小店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静安青年小店已不仅聚焦零售、餐饮、服饰、文创等传统行业,AI大头贴、独立珠宝设计、微压富氧健身、DIY调香、手碟等特色业态小店正快速破圈,为新消费提供着新供给、新场景、新客群。在大展大秀大赛频繁的上海,方寸间的街边小店作为延展触角,能创造更多场外消费“X”活动。
一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摆在突出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静安共青团通过试点,让小店店主用好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与便利,拓宽互联网平台合作方式和经营渠道。联合快手公司打造“快赞静安”话题,聚合本地视频创作者、小店商户、网红达人等600余位青年助力宣传城区新形象、赋能城区新业态、激活城区新消费,参加视频5000余部,话题点击量已突破6470万,线上转化消费订单量突破100万。同时,与上海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高校合作,选拔经济、传播、设计等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参与青年小店宣传营销、展陈设计、街区微更新等课题项目,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就业的前置环节,切实提升社会化能力。“青年小店观察员”已成为静安团区委“安聚人才”大学生挂职锻炼常设岗位。此外,“一刻钟便民”的概念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与认可,搭建起这些生活圈的,正是一家家有烟火气的小店。而在15分钟生活圈内,“我的小店开在巨富长”街区创业帮扶项目,更是让社区青年、附近高校学生大胆试错,积累有效创业经验。独立设计师谢东方带着疗愈香薰产品,将人生第一家小店开进了30平米的长乐966就业创业服务站,模拟开店经营“风雨”,实现家门口就业。
二是必须坚持党建带团建,以街区青春力量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结合“巨富长”网红街区特色,静安寺街道把街区青年中心作为公益店铺,打出“城市青年生活灵感便利店”的“团属小店”概念,让青年轮流做一周小店主理人,尝试新产品、新理念、新客群。静安团区委以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静安分院为枢纽站和引力点,充分利用邻街设置与社区联动的优势,集思政课堂、科创教育、全龄友好、交友减压、志愿公益、快闪展示等功能为一体,发动并吸引了千余名在地青年主理人、志愿者参与其中,形成“组织带骨干、骨干带群众”的新路径,在推动青年与街区双向奔赴的同时,让更多社会力量共同探索“发展、治理、生活”三位一体的街区青春善治模式。青年小店联盟定期开展“巨富长”街区志愿风尚周,青年小店提供免费自行车检修、指甲修剪护理、社区画展艺术疗愈等街区开放共享型志愿服务项目。
三是必须形成全社会各方力量和共识,赋能“青年小店”成长。据团区委服务和权益保护部课题组的调研显示:困扰小店的头号问题是店面租金,其次分别是街区氛围营造、店主能力提升、宣传推广,以及空间载体、噪音扰民、占道经营等矛盾。静安团区委成立“青年小店服务团”,牵头商务委、国资委、市监、城管、税务、公安、人社、建管、金融行业等多部门团组织和青年业务骨干,为小店提供组合式服务,深度了解经营情况和发展愿景,组团为小店成长办实事。每一次经济活力的涌现,伴随的都是青年思想的解放、创新的探索以及全社会各方力量的凝聚。正如同“希望工程”“挑战杯”等共青团传统品牌项目,一代代共青团组织和团干部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静安原本未被各级党团组织关心联系到的小店店主、店员等各类市场主体青年,通过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巨富长街区网格”“新兴领域青年联谊会”“两企三新”创星营等载体正不断被纳入到组织视野和人才培育序列,并以团组织为枢纽,拓展更多小店与连锁企业间、小店与委办局、职能部门间、小店与社会公益组织间的交流渠道。从解决自行车店门前的斜坡找平,到饰品店天井玻璃的落叶清扫,或早C晚A的酒吧外摆时段咨询,再到哪里递交入党、入团申请书……“有问题找团组织”越来越成为小店主们的共识和习惯,团组织在小店青年中的引领力和号召力得到大幅提升。
如今,各地共青团开始关注服务投身小店经济创业就业的庞大青年群体,将有限的工作资源进一步向遍布城乡的小店倾斜,并设计开展多方参与和共赢的公益平台,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阶段,静安区各级团组织积极响应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工作,全面参与数据摸排,强化组织覆盖,推动符合条件的“两企三新”成立团组织,指导行业、楼宇、园区、市场做好团工作,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助力静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青年发展型城区、新就业群体友好型商圈等。南京西路街道成立“巨富长”街区餐吧“自治+”联盟,多方协作治理,餐酒吧夜间噪音扰民现象得到极大缓解。
近期,静安团区委又将目光投向了专业市场里的青年小店。位于上海市中心静安区,与虹口、黄浦两区交界的七浦路服饰商业街区是众多上海人心中的“服饰集中地”,占地面积0.5平方公里,目前共有10个室内服装市场,商铺近3000多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主营服饰批发、零售。这是一个典型的以来沪从业青年为主的聚集区域,从业青年成分多元、高流动性、高聚集性等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服务需求是持续且不断变化的。在群团改革的大背景下,静安团区委成立驻市场社工团支部,设立“青年之家”,并与属地北站街道通力合作,以七浦路党群服务站(七浦汇党群服务站)为阵地,建立联系、服务、凝聚青年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和新型青年组织。 如今,这里成立了一支由来沪青年从业人员、街区衍生集中的快递、外卖小哥组成的180人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志愿服务团队已参与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共计10000余人次。为了让他们认同“职业发展共同体”的重要性和意义,团区委联合区网信办、区融媒体中心、MCN公司等开展直播技能辅导、带货技巧实操、电商平台参访学习等课程辅导,帮助小店寻找新的出路,成立“七浦荟”青年直播联盟。这些正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题中要义。
共青团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激发青年的创新活力、创业热情、创效精神,一个个“青年小店”的背后,是中国亿万青年对美好生活的努力和向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也是共青团“为党育人”工作的重要服务对象。开一间小店不仅是青年谋生的志气,是换新出发的勇气,是社会包容的底气,更是对生活热爱的烟火气。
其实,每个年轻人自己就是一家“青春小店”,擦亮招牌、希望被看见,青春不打烊。从开启首发、首秀、首店,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新时代中国青年奋斗的故事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