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985家,外资将持续加大在华投资
上海新一批总部经济名单出炉。第39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颁证仪式今天举行,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5家外资研发中心获颁证书。来自市商务委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认定达到985家,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认定达到575家;今年1-6月,全市新设外资企业3007家,增长18.3%,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0亿美元。
将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此次颁证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中,有19家企业属于上海重点发展产业,包括高端装备、时尚消费等。聚焦重点产业、增加在华投资、提升总部能级……均是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关键词。
多喜佳伴纳服饰商业(上海)有限公司此次获颁亚太区总部,在公司亚太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嘉勇看来,上海国际经济中心与文化高地的双重属性,能更好帮助品牌捕捉市场时尚趋势和消费者偏好:“我们今年将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6月,在上海张园刚刚启幕了亚洲首个品牌文化与艺术体验空间,9月这里还将有一场高奢珠宝展,40多件高定珠宝将是意大利首秀后的海外首展。此外,品牌还将在9月在上海开设全球首间品牌咖啡店,以应对中国年轻消费者在文化、艺术与生活方式类消费品领域持续增长的需求。”
“选择上海作为我们的亚太区总部,是公司在中国长期发展的一项里程碑。上海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全球商业中心,为品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设施和网络、政府支持以及各种人才,这些都推动了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安嘉勇说。
达捷公坊商务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获颁中国区总部。“我们已在中国35个城市开设了130多个灵活办公空间,其中上海数量最多,达近40个。”公司中国区总裁胡懋介绍,在过去一年半中,公司在中国新签了50多个办公空间,上海占比四分之一,其他大都分布在长三角区域。在他看来,随着传统租赁方式受到挑战,这种灵活办公空间的差异化经营方式深受楼宇业主青睐,也为企业在华业务规模拓展提供了机遇窗口。
他透露,在沪设立中国区总部是有实际需求的,过去达捷公坊主要采用单体管理的方式,随着业务面越来越大,亟需把中国区业务集中统一管理,也方便未来更好地拓展全国业务,“瑞士总部给我们的任务非常有挑战性,未来要在中国运营2000个网点,今年很多项目正在谈判中,将明显加快节奏。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帮助更多中国企业在出海的过程中,顺利入驻全球网点,形成双向奔赴。”
大昌洋行(上海)有限公司此次获颁中国区总部,中国区管理层负责人林王珠介绍,公司将持续加大对华投资,“我们在华东、华南、西部等地区分别设立了营销管理团队,在上海设立多个创新中心,还将在太仓设立精密仪器展示中心,随着公司经营网络的不断扩大,中国团队将持续引入海外特色产品到中国市场。”
上海研发中心的视野在全球
记者获悉,此次获颁证书的企业能级水平较高,45家企业中有9家大中华区及以上区域总部、事业部总部及全球研发中心。
奥的斯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此次获颁全球研发中心。公司中国区总裁罗小莉告诉记者,在上海的研发中心是企业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有接近500名工程师,在智能控制、物联网、大数据和本质安全等领域展开研究,在集团的创新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今出自于上海研发中心的数字化电梯以及自动扶梯解决方案,不仅服务于中国市场,也服务于世界其他地区。
金佰利(中国)有限公司将中国研发中心设在上海,也是公司入华30年以来又一新的里程碑。金佰利中国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郭巍介绍,近年来金佰利中国进入了业务高速增长期,上海研发中心将与全国工厂密切相连,不断做大中国市场的蛋糕,“而在全球范围内,金佰利中国四分之一的产品都有出口业务,主要出口至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东南亚、欧洲在内的十余个国家及地区。其中,65%的出口业务都销往澳新市场,见证了中国本土供应链的高品质和稳定性。”他介绍,在过去十年间,金佰利每年光投入的专项研发投入就达到1300万元,近两年提升至2500万,未来还将不断加码投资,把中国市场的创新和行业效率推广到全球。
新日空 (中国)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志刚表示,公司计划加大中国地区的投入,特别是半导体工厂施工和建筑物设备更新改造等领域,把日本最新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陆续引入中国。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全生命周期建筑节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把经济效益和社会 责任有机的结合起来,助力全社会绿色环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