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上榜餐厅数量全国第一!大众点评2024年“必吃榜”揭晓
“百城千味,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大众点评2024年“必吃榜”今天在北京揭晓,119座城市及地区的2797家餐厅上榜。此次“必吃榜”发榜城市首次破百,商户数、城市数均达历年新高。其中,上海上榜商户数达144家,为全国上榜餐厅数量排名第一的城市;上海、北京、成都、重庆、广州为上榜餐厅数TOP5城市。
细看上海各区,徐汇区、静安区、黄浦区、浦东新区、长宁区为上榜商户数TOP5区域,宝山区、青浦区首次有商户入选,静安寺商圈为全国上榜商户数TOP1的商圈,金虹桥商场为上榜商户数全国TOP1商场。
在上海的上榜餐厅中,有近30家为扎根街头巷尾的烟火小店,2024年新上榜商户占比近40%。更多城市特色餐厅上榜,占比接近25%,其中超35%为新上榜,蟹黄鱼·深夜面馆、共富海鲜面馆等地道小馆新上榜,榜单的“发现感”显著提升。
相较2023年,舟山、金华、湖州、绍兴等更多上海周边热门目的地新发榜,2024“必吃榜”将成为更多本地用户与异地游客的“美食之旅向导”,更多地区的“城市美食名片”。
发现更多美食目的地
深度旅游时代来临,“美食目的地化”成为趋势。8岁的“必吃榜”在“好吃、不贵、体验佳”的基础上,跟随8亿消费者的脚步,发现更多美食目的地。
人和馆,是上海本帮菜代表餐馆。在新派餐饮盛行的当下,人和馆坚持传承传统、老式的上海菜,在装修上也最大限度还原老上海风情——老洋房、旗袍、油纸伞等。创始人蓝鸟表示:“人和馆,希望当那群坚守的人。”
还记得门店刚开业时,天天排队,人气非常旺。到店的第一批客人,是附近的上海阿姨爷叔们,通过他们“以老带新”,客群逐渐扩散到年轻群体。
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人和馆也对上海味道做了改良。比如红烧肉虽然家家都在做,但人和馆坚持用中国土种猪肉,每天间隔四小时烹饪,并坚持多年不换厨师,保障出品和口感的稳定性。
连续登上“必吃榜”,也给人和馆带来了很多各地游客。一开始拿到“必吃榜”,门店只有线上一个页面,人和馆发现,只要坚持做好自己,就会被广大消费者看到,被平台和行业认可,“‘必吃榜’是一种被证明的荣耀和激励,对于很认真在做事情的人来说,是一个肯定。”蓝鸟说。
今年,“必吃榜”新增58座美食城市,一众既坚守餐饮初心、极具本地特色,又能彰显城市文化的美食商户上榜。
在今年新发榜城市广东清远,距离市中心50多公里的翔仔农家菜·新鲜无花果浸鸡店,是广东人心中典型的“山卡拉农庄”。据凌老板介绍,自家走地鸡用的是清远鸡1号苗,养在5公里外的村子里,由73岁老父亲亲手照料,真正坚持了“鸡要现抓鱼要现杀”的地道吃法,为全国食客还原最自然的老广味道。
此外,今年“必吃榜”还拓展到成都青城山风景区、重庆巫山县等区县地区。新上榜商户山下人家·土砂锅腊排馆就是一家开在成都青城山风景区的农家土菜馆。本地人彭老板介绍,招牌菜“土砂锅腊排”的原料是自家新鲜腌制的青城山特色腊肉,用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县土火锅慢煨2小时而成,“想把小店做成‘腊肉体验馆’,弘扬家乡美食文化。”
在“味蕾游”爆红的2023年,不少游客为了一道菜,奔赴一座城。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必吃榜”榜单异地用户占比达到42%。景德镇的瓷泥煨鸡、延边的朝鲜参鸡汤、襄阳的黄酒配牛肉面......一张更为丰富全面的美食榜单,进一步成为消费者心中的“美食之旅向导”。
小店也能登上“大舞台”
一份“8亿人吃出来”的美食榜单,代表了一座城市餐饮消费的真实底色。“过去一年,用户更多用‘地道风味’‘锅气十足’称赞餐厅口味超出预期,也会用‘价格不过百’‘食材新鲜’来评价餐厅体验超出预期。”大众点评“必吃榜”负责人张雪娇说。
“创新不忘本 传承不守旧。”基于餐饮消费的新趋势,更多坚持新鲜食材、烟火气十足的地道餐馆出现在榜单上。2797家上榜商户中,近半数为城市特色商户,烟火小店占比达46%,小吃商户超过500家。
2020年7月,肖勇在上海梅陇市场开出了匠心小厨,门店没做什么宣传,靠做性价比的美食收获了一批忠实顾客。
1996年,肖勇从老家韶关来到上海,一开始做的是服装外贸生意,经历和电视剧《繁花》颇为相似。后来因为饮食不习惯和自身对餐饮的兴趣,以及从小进出厨房的经验,肖勇开始尝试去做家乡的传统美食。随着上海产业转型,周边服装厂撤离,正好成了他转去做餐饮的新机遇。刚开始,他还专门去厨师学校学习了两年,然后到上海各大酒楼做粤菜。
肖勇认为,小店开起来,就是靠口碑一步步积攒了大波顾客。后来,有顾客自发为门店写点评,很多来上海玩的游客看了推荐都过来打卡,甚至还有国外的客人。
有些菜品,匠心小厨很可能2小时就出一锅,口味和食材非常新鲜,包括门店的烧鸡烧腊,都是现做。如豉油鸡,前一天下单订货,第二天早上送来的鲜鸡,先腌制2、3个小时后焯水、过冰,再卤。卤鹅用的是潮汕狮头鹅,所有鹅都是潮汕那边用冷链车送过来,前一天晚上在潮汕现杀。很多顾客都说,吃匠心小厨的菜品是“一秒回潮汕”。
“整个人有点懵住了,”提及入围“必吃榜”的感受,肖勇表示,刚开始觉得不可思议,“闵行区那么多店,只有几家上榜,完全是一种被大家认可的感觉,很感动!”
“小店也能登上‘大舞台’”,2024年“必吃榜”榜单上,有近1300家街头巷尾的地道小馆,成为本地人推荐、外地人种草的美食之选。
以美食增强消费动能
“必吃榜”走过这8年,始终有三个坚持:第一个是坚持“万里挑一”;第二是坚持基于当年用户的真实评价评选;第三则是坚持无人为提名,做真正“由8亿用户吃出来”的榜单。
以2024年“必吃榜”为例,用户寻味目的地朝多样化发展,2023年平台用户评价规模增长超200%,带领榜单走到了58座新发城市及地区。2024年“必吃榜基于上亿条评价数据,从千万商户中遴选出2797家餐厅,其中非合作商户占比近20%。
一份有公信力的榜单,消费者爱看,商户自然迎来好生意。“必吃榜”正在通过线上流量扶持、数字化经营指导等措施,助力商户与平台共同成长。数据显示,2023年发榜后,上榜商户线上流量同比增幅近50%,首届“必吃节”拉动商户交易规模同比增长超80%。
“去年上榜之后,甚至有从宁波过来的游客,我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上海啊增今牛·潮汕牛肉店的店主表示。
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餐饮商户,随着榜单“发现感”的提升,用户“味蕾游”出行热情、消费活力被进一步激发,“城市美食名片”进一步成为本地消费新动能。据了解,7月,大众点评还将投入上亿级营销资源,举办第二届“必吃节”,跑出助力餐饮发展、本地消费的新速度。
“美食是城市最好的名片。每一座城市的发展和美食的发展,非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美团高级副总裁张川表示,“必吃榜”、“必吃节”的责任,是让更多市井长巷的地道美味和更多消费者联系在一起,长久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