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实施办法》昨起实施 新证颁出,更好激活企业经营灵活度
■本报记者 徐晶卉
“来伊份”全球首家LAB mini店日前在上海吴江路开业,来伊份集团副总裁兼供应链管理总裁张丽华对它的定义是“有了更多融合业务”,比如在店里,能吃到现烤的开心果、肉脯,能喝到现场制售的饮料或冰激凌。新业务背后,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却并没有更麻烦。昨天,这家来伊份门店获得静安区市场监管局颁发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这也是《上海市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实施办法》施行后颁发的首张新证,将大大激活经营主体的经营灵活度。
原有19项经营目录限制调整为4类经营项目
这家来伊份全新门店于4月19日开业,走进门店,你能够明显感受到其空间陈列的不同和售卖范围的扩大,门店新增了面包等烘焙食品以及咖啡、茶饮等饮品,售卖的食品从常温拓宽到冷食、常温和热食。
门店昨天领到《办法》实施后本市的首张食品经营许可证新证。对比新旧两张许可证,最大变化在于“经营项目”,此前经营项目为“散装食品和预包装食品销售,酒类商品(零售),简单加热,热加工糕点,茶、咖啡、饮料”。张丽华解释,这样表述很细分,但也意味着企业能从事的制售类经营行为仅限简单加热,热加工糕点,茶、咖啡、饮料3类,“如果要拓展其他业务,就需要增加经营范围。”
而根据昨起实施的《办法》,上海进一步释放食品经营项目,支持多种业态混合经营。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安全监管处副处长王玮娟介绍,《办法》与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即食食品现场制售卫生规范》相衔接,将“现制现售”调整为“现场制售”,明确“现场制售”经营许可项目适用于食品销售经营者申请,同时,取消原有的19项经营目录限制,调整为热食类食品制售、冷食类食品制售、生食类食品制售、自制饮品制售4类经营项目,可大大简化食品经营者申请时的专业门槛,充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记者看到,新的许可证上,经审核后该店的经营项目为“散装食品和预包装食品销售、热食类食品制售、自制饮品制售”。变更后,门店可以开展蒸、煮、烘焙等烹饪工艺制作的即食食品,也可以现场制作各类饮料,包括茶、咖啡、果蔬汁、冰淇淋等。“实际业务中,这能为企业带来极大便利。”张丽华说,“比如,当企业有新的创意,就可随时开展业务,如果感觉不适合,也可随时切换调整。”她透露,《办法》实施后,来伊份计划在年内升级上海200家社区生活店。
互联网+明厨亮灶:小型餐饮店免于现场检查
昨起实施的《办法》共分63条,5个附件,对食品经营许可、备案和报告等管理工作,以及许可程序进行细化和完善。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办法》结合上海实际,进一步优化调整食品经营主体业态和经营项目,全部取消二级目录许可项目,支持多种业态混合经营,进一步释放食品经营项目。
选址武康路的安踏0碳使命店,融合创意展陈、零售、社区服务及阅读等功能,为了丰富消费者空间享用与互动的体验,该店拟新增自制饮品区域,提供茶、咖啡等饮料。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办法》,该店自制饮品制作区域将不再受限于面积要求,可以结合经营实际情况,在设施设备布局合理,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即可开展自制饮品制作和销售。
记者注意到,《办法》不仅简化了许可申请材料,还首次明确,150平方米以下已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免于现场核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升食品经营许可审批时效。各区市场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申请人提供的图片、视频,或实时视频连线,对设施设备、布局流程、操作流程等进行远程核查,实施“不见面审批”。
就在最近,张杨路上的饮品店“霓裳茶舞”向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提交了变更申请,拟增加经营项目。经材料审核,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发现该饮品店已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符合《办法》第二十四条第(六)项免于进行现场核查的情形,当天就可颁发变更后的《食品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