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沪港人“上海故事”》分享,爱国爱港情感的汇聚与激荡
《踔厉前行——在沪港人“上海故事”》一书分享会暨港人融入内地发展研讨会1月29日在上海和香港两地同步举行。本书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和上海香港联会共同策划,大公文汇记者采编,大公报出版社与上海香港联会联合出品。
本次分享研讨会受到沪港两地高度关注。上海市委统战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上海市政府港澳办、香港特区政府驻沪办等相关部门领导,及上海市各区海联会代表出席上海会场。全国人大常委、香港立法会议员李慧琼,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副局长胡健民,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沪港社团总会主席姚祖辉,港区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香港联会主席陈浩华等出席香港会场。
改革开放以来,一代又一代港人来到内地工作、生活,他们在融入祖国发展大局的同时,自身的人生也打开了新境界。上海是港人集聚地之一,为了总结经验,后启来者,2021年开始,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与在沪港人社团共同策划《踔厉前行——在沪港人“上海故事”》一书。经关部门筛选推荐,在上海16个区各选取了三个代表,另外推选了三位特别代表,一共51人,具有广泛代表性,由大文集团驻上海记者采写。2023年,51人的报道首先以专题的形式在大公网、大公文汇网陆续刊出,产生广泛影响。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欣然为本书题词推荐,香港特区政府、立法会等多位官员都欣然为本书题词。
该书出版和首次分享会受到中央媒体和沪港两地媒体的聚焦关注。
梁振英寄语诚意推荐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特别寄语:“生动记载了沪港合作交流的关键人物和关键作用,我诚意向大家推荐。”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为本书寄语“诚意向大家推荐”。
本书主编杨明奇向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赠送新出版的《踔厉前行——在沪港人“上海故事”》。
特别礼物赠送特首
特首李家超发来贺词:“谊通沪港,力创鹏程。”2023年11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访沪期间,这本书还作为一份特别礼物,由在沪港人代表赠送给他,令特首非常高兴。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为本书题词。
李家超在上海访问期间,姚祖辉(左二)等在沪港人也向他赠送最新出版的《踔厉前行——在沪港人“上海故事”》一书,受到特首充分肯定。
李慧琼:亲眼见证在沪港人贡献
已经为本书题词的全国人大常委、立法会议员李慧琼专门来到香港会场,祝贺本书出版。李慧琼表示,自己曾到访上海,亲眼见证在沪港人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及对香港的支持,印象深刻。她会与同事们继续关注在沪港人,倾听大家的诉求,尽最大努力为大家未来发展创造最好的条件,推动沪港合作再创高峰。
全国人大常委、香港立法会议员李慧琼,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副局长胡健民、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沪港社团总会主席姚祖辉在香港会场出席并致辞。
胡健民:非常好的参考资料
香港特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副局长胡健民在加入特区政府之前,曾有20多年在内地打拼的经历,因此读到此书中的故事更感亲切。他认为,这本书对于那些正在谋划或者未来有志于到内地发展的港人港青来说,是一份非常好的参考资料。他非常想将这本书向朋友们推荐。相信在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港人还能发挥更重要作用。
姚祖辉:希望可以勉励年轻人
本书出品人之一、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沪港社团总会主席姚祖辉表示,该书集中采写了51位具有代表性的受访者,不仅蕴含了他们的成功秘诀,更是宝贵的奋斗历史和经验的汇集。希望这些故事可以勉励当今年轻人,也希望更多在沪港人继续说好香港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香港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成就。
本次分享会在上海和香港两地同步举行,这是香港会场嘉宾与上海会场互动。
香港特区驻沪办主任蔡亮在上海现场仔细倾听在沪港人分享他们的故事。
上海市港澳办原副主任、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周亚军在认真阅读本书。
《踔厉前行——在沪港人“上海故事”》分享会暨港人融入内地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和香港两地同步举行,上海市支持单位代表和沪港人代表喜获赠书。
香港特区驻沪办主任蔡亮(左一)、本书主编杨明奇(右一)向上海市各区海联会代表赠书。
上海市港澳办原副主任、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周亚军(右一),本书统筹、上海香港联会副会长堵冠伟(左一)向上海市各区支持机构代表赠书。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一级调研员张宇(左一),上海市港澳办港澳处副处长李旭(右一)向部分受访者赠书。
杨明奇:共有一份责任担当
本书主编杨明奇表示,书中每一位在沪港人的“上海故事”,实是他们每一个人的奋斗史,汇聚他们每一个人的奋斗史,即是他们所在城市的创业史。生动记述并传播这样的故事,有益于沪港两地更好发展,也必将有益于更多的港人,特别是香港青年人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是一种现实需要,更是一种责任担当。正是共同怀有这样一种责任感,才有两年来参与其中的各方人士,不计回报,辛苦付出,共同谱写成这本沉甸甸的《在沪港人“上海故事”》。
本书主编杨明奇开幕致辞表示,生动记述并传播这样的故事,将有益于更多的港人,特别是香港青年人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陈浩华:每个故事都充满爱国情怀
另一位出品人、港区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香港联会主席陈浩华表示,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身教”教材,更是一本关于香港与内地交流的参考书。本书充分展现了在沪港人如何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成为这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引领者。每个人的故事都充满了使命感和爱国情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在沪港人的书籍,它更是一本关于爱国教育、关于使命和担当的教材,适用于全港的中小学生。他呼吁全港的师生们认真阅读这本书,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主要出品人之一、港区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香港联会主席陈浩华博士在香港会场向大家介绍本书出版情况。
周文港:社团和师生都应该看
已经读过本书的香港立法会议员周文港博士,现场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读后感。他认为,本书介绍的港人在上海的奋斗经历可谓五光十色,和近来火爆的《繁花》一样精彩。不光可以给在沪港人推广,也可以向香港各个同乡社团,甚至85万中小学生,大家都应该看。
周博士还表示,读完这些故事,就会发现,其实要融入国家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特别是当前,以上海为例,有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还有书中介绍的那些港人前辈打下的基础。他勉励港人港青都要好好看看这本书,看完这51个故事,只要能对照其中一个或两个人把自己做好,就可以不枉此生了。“希望大家一起推广这本书,让我们的年轻人在人生路上有更好的发展。”
香港立法会议员周文港博士,现场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读后感。
本书的出版亦受到沪港两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
周帆:港人融入内地的群像缩影
复旦大学港澳台行政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周帆教授认为,书中记载的港人上海故事,真实记录了他们在沪奋起的心路历程,可歌可泣。51人也正是勇毅北行、踔厉奋发的港人在祖国内地成就人生的群像缩影。
周帆教授认为,书中记载的故事正是港人在祖国内地成就人生的群像缩影。
胡训珉:一部有历史价值的实录
上海东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当代上海研究所原所长胡训珉教授认为,全书记录了在沪港人在上海改革开放关键时刻参与上海破局的足迹和感受,是一部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实录。他还注意到,本书除了宏大的叙事框架,更重要的是亲历者的自述,丰富的细节和亲历者的切身感受,具有更为深刻和持久的感染力。
胡训珉教授认为,本书丰富的细节和亲历者的切身感受,具有更为深刻和持久的感染力。
尤安山:是国情教育的生动教材
上海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原主任尤安山教授表示,据他所知,这应该是目前为止第一本这么集中、全面、详细、生动地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港人特别是香港年轻人在内地,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城市创业、打拼以及生活的书籍。这同时也充分说明,上海是个充满活力和发展机遇的城市,是香港青年北上创业发展最佳的首选地之一。在他看来,这本书对于港人,特别是香港青年融入内地发展,是一部很好教材,更是香港国情教育的生动教材。
尤安山教授为本书的出版发行“给予大大的点赞”。
呈现沪港合作可供普遍借鉴
与会专家表示,随着国家和上海的发展进入新阶段,沪港合作和港人北上创业也会有新起点。沪港合作有望成为推动沪港乃至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合作模式上在内地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资讯科技联会会长邱达根也在香港会场向大家介绍了沪港科技合作的几个成功个案,他希望两地在未来有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方面的交流合作项目。
本书的部分受访者也在沪港两地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刘嘉业:让更多内地同胞了解港人奋斗
浦东新区代表刘嘉业早在2010年就定居上海。十多年来,他不仅将香港经验引入上海,也不断为上海的新发展建言献策。刘嘉业说,自己细细读过书中每一则在沪港人的故事,“很多人跟我当时一样,都是在各行各业,在上海,不停奋斗。”希望《踔厉前行 在沪港人“上海故事”》的出版,不仅可以让香港同胞,更让许多内地同胞了解到,香港人在过去十年、二十年间在上海的奋斗历程。
刘嘉业现场分享他在上海十多年打拼的心路历程。
陈依薇:真实故事为港青来沪引路
在上海安家落户已21年的陈依薇是静安区代表之一,在她看来,书中介绍的港人经历能够让更多香港年轻人更好地了解上海发展以及在沪港人的真实生活。尤其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港人团体建立,越来越多的互动活动举办,可以帮助香港年轻人在上海更好地发展,让他们在这里找到真正的归属感。作为过来人,她也会继续为更多后来者开路引路。
陈依薇表示,将继续为有志来内地发展的港青探路引路。
关伟信:亲身走过的路分享给同龄人
受访者里年轻一代代表,“九零后”关伟信表示,很荣幸自己的故事能够被编入书中,与众多前辈一同分享在沪经历与经验。“希望把这些亲身走过的路,分享给香港的年轻人,让他们也能够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逐步在内地生活、就业、创业,为国家的进步做出一份贡献。”
陈家麟:冀带给更多港青动力与启发
另一位年轻代表陈家麟特别表示,书中很多受访者都是前辈,为他在沪工作生活提供了诸多指导与帮助。期待书籍的出版能带给更多年轻人动力与启发,让他们在各自领域里找到前进的方向,达成目标。
关伟信(左)、陈家麟希望能启迪更多港青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看到这本书终于问世,对于本书的策划、采编团队来说,也是一件非常激动的事。分享会上,团队代表也与大家分享了两年多来的心得体会。
堵冠伟:希望港人奋斗精神延续下去
本书统筹、上海香港联会副会长堵冠伟直言对本书的感情很深。从2022年初开始,他带领上港联团队与大文记者一起筹划协调,全程见证了采编过程,期间经历了很多困难,终于看到本书问世,欣喜不已。本书能让更多人了解港人在上海的奋斗史,也期待这种奋斗的精神和力量可以延续下去。
本书统筹、上海香港联会副会长堵冠伟坦言对本书的感情很深,希望这本书能让更多人了解港人在上海的奋斗史。
张帆:职业生涯的珍贵收获
作为采访团队中的一员,大文集团驻沪张帆表示,这项工作是一个重大挑战,同事们要在完成日常报道任务之外,见缝插针投入采访,期间还经历疫情,港人分居各地,稿件要求真实生动鲜活,可以说是一份繁琐而艰巨的任务,同事们都经历了漫长的煎熬,是爱国爱港媒体人的责任感支撑大家坚持不懈。今天共同采写的书籍出版,可以说是一份荣耀,更是职业生涯的珍贵收获。
《踔厉前行——在沪港人“上海故事”》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和上海香港联会共同策划。本书主编杨明奇(中)、统筹堵冠伟(左五)、协调蔡静雯(左一)、蒋雯婕(右二)及采编全体人员在上海现场。
当天分享会现场,沪港两地嘉宾互动热烈。在上海现场,不少嘉宾拿到此书便手不释卷仔细阅读起来,有受访者还拉住访问他们的大文记者合影,其乐融融。
《踔厉前行——在沪港人“上海故事”》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历时两年采编,并由大公报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
现场嘉宾认真阅读本书。
《踔厉前行——在沪港人“上海故事”》一书的出版和首次分享研讨会受到中央媒体和沪港两地媒体的关注。香港的大公报、文汇报,大文网、文汇网先行报道。此后,新华社、人民网、央广网、了望、中新网、上观新闻、上海文汇报、澎湃、新闻晨报、周到上海等相继报道。目前,《踔厉前行——在沪港人“上海故事”》已被百度词条收录。
《踔厉前行——在沪港人“上海故事”》首先以专题形式在大公网刊登。
新华社报道。
人民网报道。
央广网报道。
《了望》报道。
中新网报道。
上观新闻报道。
上海文汇报报道。
新闻晨报报道。
澎湃新闻报道。
《周到上海》报道。
大文网报道本次分享研讨会。
香港文汇网报道本次分享研讨会。
《香港文汇报》报道。
《大公报》报道。
《踔厉前行——在沪港人“上海故事”》已被百度词条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