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资管巨头纷至沓来 !上海静安打造苏河湾“金融总部湾”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0月23日电(记者桑彤、郭敬丹)近年来,首家外商独资证券类私募基金——三井住友德思私募完成中基协备案,正式布局国内私募基金市场;淡马锡全资子公司淡明资本落户静安,并完成第一只基金募集工作,240亿元将投向大中华市场;黑石在静安新设QDLP备案完成,人民币资产配置进一步增强;KKR集团在静安谋划布局私募基金……2023年,越来越多的中外资管“巨头”看好上海,把目光投向静安。
为何这些中外资管巨头一致看好静安、“敢投”静安? 日前召开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上海苏河湾大会”,在解读静安金融“高人气”背后“流量密码”的同时,探讨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下,长期资金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未来发展新路径。
赓续荣光,书写“稳”的底气
静安与金融结缘已久,其发展金融业“稳”的底气,始于过去,更铸就于当下的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新中国成立前,静安就是“金融重地”,汇集了著名的“南三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北四行”(金城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和上海总商会。
改革开放后,这里成就了多个“中国金融第一单”:1984年,第一张股票“飞乐音响”在中国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代理发行;1986年,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于南京西路开业;1988年,第一家股份制证券金融机构——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在静安区设立……
今天的静安集聚了一批高能级金融机构,逐渐形成业态丰富、布局多元的产业集聚格局。全区共有金融市场主体500余家,涵盖证券、资管、期货、银行、保险、基金、财务公司及股权投资等领域,为区域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上海市静安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华介绍,PEI300全球私募基金榜单前10名中已进入中国的基本都落户在静安,区内还集聚了国泰君安证券、光大证券、华金证券等多家券商总部以及平安保险资管、鑫元基金、新湖期货等优秀的持牌金融机构。
静安区这块沃土,一直以来不断吸引高能级金融机构在这里扎根、成长与发展,多元化的资管机构体系日趋成熟。在本次大会上,“上海国研财富管理研究院”正式揭牌,作为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的上海总部,更好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资管中心建设。
上海国研财富管理研究院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海总部揭牌。
厚植沃土,激发“新”的生气
随着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力度的不断扩大,静安区作为上海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心城区,金融产业发展机遇无限。
2023年上半年,静安区金融业增加值增速达8.4%,居全市第一,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贡献静安力量。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从2018年的20.5%增长至今年上半年的24.2%,已成为区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立足本土,静安金融行业聚合度不断细化。华金证券、鑫元基金等陆续在静安展业;中金所与静安合作落地中金所数据公司,推进行业数字化发展进程;瑞达期货、上汽保险销售等立足静安拓展金融科技战略布局;上海市国际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落户静安,以专业化水平和高质量服务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放眼国际,静安金融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从TPG到KKR,从施罗德交银理财到联博基金,从路博迈到三井住友资管,从淡明资本、黑石集团到麦格理投资、老虎基金、范达投资等,越来越多的外资资管机构选择在静安展业,或者不断在静安拓展新的业务条线。
未来的静安,将把苏河湾地区全力打造成为上海全球资管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和财富管理高地。筹建中的“静安全球资管中心大厦”将刷新上海城市天际线,为券商资管、公募基金、保险资管、银行理财子公司等各类资管机构提供定制化办公空间。
“我们将依托苏河湾世界级滨水区建设,打造苏河湾‘金融总部湾’。”王华表示,在位于苏州河畔的上海最大石库门群落——东斯文里,将新开发建设静安全球资管中心大厦,为各类资管机构落户提供办公空间;在上海市中心少见的低密度里弄群落中更新改造出部分空间,供国内外头部私募机构办公展业。
上海市静安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华发表演讲。
共谋发展,彰显开放的决心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之一,上海正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平介绍,近年来,上海全力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度:
第一,资金和机构的集聚度高。上海资管总规模占全国的1/3,保险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规模均居全国首位,拥有持牌资管机构近200家;
第二,市场活跃度高。今年前三季度上海主要金融市场成交额2546.08万亿元,同比增长15%,金融业增加值6552.77亿元,增长5.3%;
第三,国际化程度高。上海在股票、债券、期货、黄金等多个市场引入境外投资者,沪伦通扩容至中欧通,89家和62家国际知名资管机构分别参与上海QFLP和QDLP的试点。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平发表演讲。
展望未来,王平表示,新征程上,上海将瞄准世界一流,持续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提升金融制度型开放水平,推动金融市场高效互联互通。同时,坚持金融本源,更好服务全过程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长尚福林看来,实践证明,金融对外开放扩大了金融市场规模,提高了金融服务水平,通过学习、引进、消化、升华增强了我国金融体系的韧性和金融机构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在当前新形势下,注重把支持科技创新作为金融开放新的突破点。推动以科创金融为抓手,开创金融开放的新局面。尚福林表示,推动科创金融既是帮助实体经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也是完善金融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对于保持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保障经济安全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