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北高新:算好大账长远账,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力 “生产、生活、生态圈”相融,营造“央企愿意来、外企想要来、民企争着来”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夯实“总部增能、数智赋能、科创释能”良好发展态势,为静安中环经济带发展注入新动能、作出新贡献
作为静安区对接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国际数字之都的核心区域,市北高新以紧握“中环数字产业创新带”这一重要历史机遇,以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之姿,加快建成“数智赋能的示范园区、创新创业的活力园区、产城融合的品质园区”,坚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努力打造具有静安特色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伊始,上海以一套强有力的“组合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从《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提出的195项任务举措,到《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制定的32条政策措施,体现出上海深化市场化改革,更好为企业鼓劲、纾困、解难的决心与魄力。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上海以一年一更新的频率,将营商环境政策文件从过去的“1.0版”升级到了如今“6.0版”。作为静安区对接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国际数字之都的核心区域,市北高新以紧握“中环数字产业创新带”这一重要历史机遇,以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之姿,加快建成“数智赋能的示范园区、创新创业的活力园区、产城融合的品质园区”,坚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努力打造具有静安特色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好不好,经营主体的表现最直观。目前,市北高新园区拥有注册企业3900多家,在地经营企业3000多家。仅今年1月,园区企业总税收达16亿元,同比增长40.4%,为全力巩固区域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提供有力支撑。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水平和经营主体期盼,园区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积极打造“园区事、园区办”的便捷式、智慧化营商服务新体验。
当下,园区将从构建7×24小时“生产、生活、生态圈”的角度出发,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算好为经营主体服务的大账、长远账。积极营造“央企愿意来、外企想要来、民企争着来”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夯实市北“总部增能、数智赋能、科创释能”的良好发展态势,为静安区中环经济带发展注入新动能、作出新贡献。
健全服务机制,赋能企业高速发展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企业在新一年的发展思路和经营计划是什么?”
“当前有没有困难和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新春过后,静安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马不停蹄地在全市“大数据”氛围浓厚的市北高新园区进行调研,深入询问康成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科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天翼数字生活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发展及业务开拓情况,助力企业实现“在静安、在上海、为全国、为全球”的更大发展。
“春江水暖鸭先知”,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天翼数字生活等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成立落户以来,市北高新园区的企业服务团队靠前服务、积极协调,帮助解决了企业办公场所优化、员工租赁住房等企业导入初期的各类事项,让企业安心发展、人才安居乐业。
“入驻园区一年多来,我们数字生活的‘新基建’已形成了全国覆盖能力和规模优势,正在全方位、深层次地驱动产业数字化全面提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天翼数字生活项目负责人表示。
打造营商环境,健全的服务机制必不可少。市北高新园区以企业服务中心为依托,充分整合资源、跨前服务,在园区建立了“政企通服务中心”。以政务服务为核心的智慧税务社会共治点、静安首个产业园区市场监管所、大宁路派出所市北高新园区分部、静安区人民检察院法律服务工作站、市北高新园区人力资源服务线下体验站……10余个功能点位持续提升为企服务能级。
近日,园区企业北京外企市场营销顾问有限公司上海闸北分公司因经营需要进行了办公场所搬迁,企业营业执照也要相应变更,企业办事人员只需要步行七八分钟来到园区市场监管所,就可就近就便办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企业办事人员表示:“我们原来要办理这项业务须去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现在就在园区‘家门口’办理,特别方便。”
据了解,市北高新园区市场监管所是静安全区首个产业园区内的市场监管机构,成立初期,主要为园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经营指导、售后维权、质量认证等服务。运营一段时间后,市场监管所根据企业办事的高频事项设立了“六大登记许可业务”,可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包括内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变更、迁入、注销,药品零售企业许可,食品经营许可等六大类企业服务手续办理。
在各项基本职能服务已建立的前提下,持续健全政企服务、优化办事流程成为了园区服务团队的新课题。“我们将定期举行沟通协调会,例如与税务局建立劳模工作室定期协调沟通机制,定期对企业的涉税需求进行及时准确的获取,有针对性地协助企业解决个性化涉税需求”,市北高新集团企业服务负责人表示。
市北的服务速度,让企业跑了起来。
完善综合配套,打造数字化园区服务
人才安居乐业,企业才能定心发展。市北高新园区始终将优质生活配套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园区内,白领食堂、人才公寓、体育公园、健康步道……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漫步园区,工作与生活、休闲并行不悖,勃勃生机喷涌而出。
临近午餐时间,位于江场三路上的白领食堂里熙熙攘攘,本帮小菜、苏式面条、港式烧腊、川渝小吃……近3000平方米的餐厅内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菜肴。给园区内近6万白领员工提供多元化的餐饮选择,市北高新园区于2021年以免租的方式引进了由央企葛洲坝集团开设的大型白领餐厅。白领们日常只需花费二三十元,就可以搞定荤素搭配、果蔬齐全的一餐。据了解,目前园区已布局建设了4处白领食堂,未来还将加强引入力度,做到每个地块上都设有一处白领食堂,让园区白领的餐饮体验更便捷、更多样、更实惠。
饭后,彭越浦两旁三三两两的白领正沿着河岸漫步消食。“现在只要有阳光,每天午饭后都会来河边走一圈,和同事们晒晒太阳聊聊天,都成习惯了。”这条园区新建的健康步道如蓝色飘带依傍于园区河道两岸,往返总长约5公里,依次串联起云立方、总部经济园、区块链生态谷,随着步道渐渐延伸,不仅融入了生机盎然的园区,更融入了园区白领的工作生活。漫步在曲径通幽的步道之上,享受午后城市绿肺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惬意时光,是都市白领们珍视的体验。
楔形绿地面积不大,却是“健身”“赏景”两相宜。每到周末,天朗气清,伴随着一片莺啼鸟啭、绿意融融,总能看到装备各异的“健身达人”来这里“打卡”。未来,园区内将建设静安青年体育公园,打造成为沪上青年白领集“运动、工作、社交”于一体的“上海高质量企业体育活动基地”。足球场、小型橄榄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飞盘赛场、智能化塑胶跑道、露营烧烤场地……未来,这里将成为融合自然生态与运动时尚的“打卡地”,不断释放新活力,激发“烟火气”,丰沛着这座科创园区的产城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气质。
入夜,位于江场三路的市北高新人才公寓·西苑灯光点点。今年3月,这里将迎来第一批租客。据了解,西苑将提供500余套人才公寓,5月即将入市的市北高新人才·北苑将推出近900套人才公寓,从一居室到三居室,可以满足人才的全生命周期需求。步入大厅,公寓配备了智能楼宇对讲体系、云对讲云报警系统、智慧安防系统等八大智能家居系统,健身房、理发店、共享厨房、无人零售店、宠物店等服务设施多点位全覆盖。除了“硬设备”,公寓还提供上门保洁、全天候幼儿托育、穿梭巴士等酒店式公寓管家“软服务”。
精装交付、拎包入住,市北高新人才公寓一经上线就引起了各方关注。“我关注人才公寓很久了,听说近期要正式上线了。不论是上班通勤还是周末出行都可以便捷很多,周边的服务配套也都是根据上班族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在园区工作的白领赵女士对此满怀憧憬。
此外,凭借市北“数字化产业社区服务运营商”的独特优势,园区正在打造“线上+线下”多元化、智慧化、普惠化的数字服务,不断丰富人才公寓、智慧团餐、电子合同、账单服务、物业服务、运营分析、监控预警、低碳激励、智慧家居等服务场景的“手机端一站式”便捷体验。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未来,市北将以最大诚意、最大力度推动服务配套再升级,进一步打造开放式的社交空间,为Z世代创造“能撸串”“能撸猫”“能撸铁”的更多元化场景,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到市北、融入市北、扎根市北,为提升区域能级注入新活力。
立足“产业强园”,全面发力新赛道
“数智产业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园区在区块链创新实践有哪些进展”……
近日,来自中外20余家媒体的记者实地采访市北高新园区,探索园区高质量发展背后的“产业密码”。
园区企业信医科技开发的“中药处方流转监管平台”让“中药代煎”上了区块链,消费者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上直接溯源代煎服务全过程;合合信息深耕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通过智能设备轻轻一扫,“甲骨文”“钟鼎文”“古彝文”这些古老的文字就能焕发新生;将自己定位为“元宇宙内容发行运营商”的风语筑正在与百度希壤合作,打造虚拟艺术世界“风语筑元宇宙数字艺术馆”……
这些“新赛道”上优质企业的出现,不是“抢风口”的一蹴而就,更来源于功在长远的产业打造。事实上,早在2010年前后,市北高新园区就已布局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建设了市中心极为稀缺的近两万平方数据机房,并成为上海首个云计算产业基地、首个大数据产业基地。如今,园区数据智能类企业600余家,核心大数据企业170余家,占全市总数的四分之一,已形成独特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产业集群。
区块链凭借其建设可信价值网络的能力,在当下的产业数字化浪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区块链也是市北高新园区近年来在数据智能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上着重发力的重要产业。2020年,市北高新园区打造上海区块链生态谷,获得上海科创办重大产业项目专项资金支持。2022年,上海区块链生态谷助力静安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并成为上海唯一入选“综合性试点”的地区。
目前,园区已成功引进蚂蚁链、信息发展等70家区块链企业,已完成跨链操作系统、区块链沙箱监管系统等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和自主可控,正围绕5大创新应用平台主链,数字治理、供应链溯源、数字健康、司法存证等14个创新应用场景,培育一批区块链“名企”,打造一批区块链“名品”,从而创建区块链“名园”。
近期,市北高新园区积极对标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总体要求,聚焦数据要素的可控、可管、可信,大力发展可信数据经济产业集群,拓展“云—数—智—链”产业内涵,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去年底,园区发布了可信数据“十大标杆项目工程”,将创建上海市数据安全研究院、国家级行业数据公共空间、上海可信数字经济研究院等高质量平台,通过一系列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基础设施和交流机制,将可信数据经济试验区建设落到实处。面向企业,园区推出了“十条政策”,将在平台建设、数字化业务开展、示范项目、基金培育、标准制定、推广活动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市北高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陈军表示,“我们积极邀请机构和企业参与试验区标杆项目建设。例如,对在试验区布局获得国家、上海市认定的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经管委会评定后,我们将按照项目总投资给予总投资50%比例、最高1000万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