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善静美”营商环境,“产出”韧性和底气 深入推进“七增计划”让优质企业近悦远来、战略项目纷至沓来、高端要素集聚而来 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静安贡献、赋予生动内涵、提供城区样本
近两年,静安区逐步优化完善“1+3+4+14”投资促进工作体制,形成了全区统筹协调,专业部门“冲锋一线”,市北高新、大宁、苏河湾、南京西路等4个功能区落实承接,14个街镇紧密配合,条块联动、各方协同的大招商大服务工作格局
2022年,尽管受疫情影响,静安区经济发展凸显韧性活力。全年实现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9.42亿元,逆势实现正增长,“撤二建一”以来连续七年位列中心城区第一。涉外经济全年实现税收447.79亿元,规模和占比均为中心城区第一;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家,全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已达112家,总部企业实现税收同比增长13.78%。亿元楼82幢,月亿楼10幢,全市首幢百亿楼恒隆广场2022年继续领跑,楼宇税收再创新高。
静安区日前举行“2022年度经济贡献二百强企业颁奖仪式”,数据透露着区域发展韧性。而这背后,既有企业自身创新驱动,也得益于近年静安区不断加大投资服务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静安区将深入推进以科创动能增强、招商引资增质、总部经济增能、重点产业增效、土地亩产增长、重大工程增速和服务效能增优为内容的“七增计划”,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营商环境“质的提升”,使静安成为优质企业近悦远来、战略项目纷至沓来、高端要素集聚而来的经济热土,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静安贡献、赋予生动内涵、提供城区样本。
招商引资倍增,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两年,静安区逐步优化完善“1+3+4+14”投资促进工作体制,形成了全区统筹协调,专业部门“冲锋一线”,市北高新、大宁、苏河湾、南京西路等4个功能区落实承接,14个街镇紧密配合,条块联动、各方协同的大招商大服务工作格局。实施“七增”计划,重点突出招商引资倍增、总部经济增能、服务效能增优三方面。其中,针对企业招引,连续三年实施招商引资倍增计划。
领导带头干,全区上下一起干!倍增计划效果显著。2021年新增企业数为8463家,2022年为10341家。在规模以上项目方面,2020年以来静安区三年累计引进税收规模千万级项目226个,其中亿元级项目24个。央企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施罗德交银理财有限公司、全球医药巨头阿斯利康旗下阿斯利康医药(上海)有限公司、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兼具贡献度和显示度的企业相继落户。
2021年9月落户的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是静安区招引的一家实力央企龙头。中国电气装备筹备组在选址之初多次考察旗下所有公司所在城市,从考察到决策长达一年。这一过程中,静安区始终以“家人”的姿态,以“保姆式”服务,回应筹备组各类问题,解决集团设立、战略重组、人员安置、办公选址过程中各项诉求。
细心、恒心、贴心,换来的是企业的“真心”。中国电气装备集团落户后,中国电气装备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相继落户静安区。
目前静安区已拥有央企及下属企业法人近80家,其中安能集团华东总部、中国电信数字生活总部、中建安装华东总部、融通集团旗下在沪地产板块及运输板块、长江沿岸铁路等均为近三年新落户。
还有标志性外资项目。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心及医药公司是静安区近年招引的又一重大项目。阿斯利康是一家全球性生物制药企业,专注于研发、生产处方类药品。2019年阿斯利康萌生了在中国设立全球研发中心的意愿。静安区跨前一步对接,在当年11月与对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将全球研发中心、药品销售贸易、人工智能三大业务板块落子静安。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静安区再次协助企业重新启动研发中心选址事宜,按企业需求,遴选更具性价比的办公场地。2021年10月,全面升级后,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正式开幕,上海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和医疗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也在静安同步开幕。目前,该研发中心的功能不断增强,深度参与阿斯利康的全球新药研发;同时积极推动构建研发创新生态矩阵,助力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创新协同发展,提升区域内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国际影响力。
招引科创企业、抢抓新赛道新动能方面,“十四五”期间,静安区持续围绕“3+3”重点产业体系开展战略招商、精准招商。其中数据智能产业是“3+3”产业体系中的重点。
依托市北数智生态园、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示范基地、国家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试点等,静安区集聚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头部企业。截至目前,静安区大数据企业数量占全市三分之一以上,累计引进数据智能相关企业1700余家,成为全市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除了在本区发展多年的卡斯柯、浪潮、鼎捷、宝尊、华建数创、风语筑等领军企业外,近三年先后引进了嘉楠捷思、合合、珍岛、梦创双扬、壹沓、同盾、像航科技、穿越千机等一批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2022年,静安区高新技术企业达499家,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达108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数同比增长17.4%,区内1家企业在科创板成功上市。12家企业入选2022上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双百名单,2022年度城市数字化转型项目获批企业数占全市总数的四分之一。
国际巨头纷至沓来,深耕发展沃土
哪里的环境优、哪里的服务好,企业和资源就会往哪里集聚。只有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才能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业生态,助力企业深耕发展、做大做强。
娇韵诗在静安区发展多年,鉴于中国市场已成为其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市场,娇韵诗有意设立中国实验室,深度开拓中国市场。静安区迅速反应,积极为企业提供选址方案,为企业架构重组、顶层设计提供专业指导,并指派专员提供一对一服务。2020年6月,娇韵诗升级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同年8月,企业新设娇韵诗电子商务(上海)有限公司,作为其中国区电子商务业务平台;企业新设娇韵诗化妆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作为其首个海外实验室的法人实体;同年9月,娇韵诗首个海外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这一系列过程中,静安区提供最迅速、最贴心服务,仅用一天时间便帮助企业办出相关法人实体证照,“静安速度”令企业叹服。
娇韵诗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钟晓鸣表示:静安为企业提供了集研发、销售、市场推广等功能在内的全方位发展空间,娇韵诗得以在静安区落子其所有业务板块,对于自身产业发展、对中国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
静安区也支持突破创新,助力企业顶破天花板。艾尔建美学是生命健康行业的全球龙头企业,在医学美容细分领域位居全球第一。进入中国多年,企业早在几年前就想设立创新中心。由于创新涉及实操培训,其中涉及注射(玻尿酸、肉毒毒素等),根据相关行业监管要求,需按医疗美容机构申办相关资质。但该领域在沪属于外资限制进入领域。区相关部门走访企业过程中,了解到这一诉及面前“卡点”,区相关团队当即表示:只要企业有意愿、有诉求,“软的天花板可以一起顶顶看”。
静安区相关部门与企业一起,比较研究了艾尔建成都创新中心的案例,发现当地监管部门借道《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经研判,静安区决定全力支持艾尔建申办相关资质。区领导主动与市相关部门沟通,针对该项目的重要性、引领性和特殊性,针对CEPA协定等反复会商研究。并组建服务专班,给予企业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助和指导。2022年1月企业完成新法人实体的设立,2022年8月企业最终获批资质,9月该创新中心正式开幕。
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LVMH集团、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辉瑞、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企业飞利浦、全球最大的应用软件公司“思爱普”(SAP)、全球最大的传媒集团WPP、全球排名第一的咨询公司“贝恩”、全球前三的检测认证机构“莱茵技术”、国内第二大券商“国泰君安证券”、民营龙头企业“易居”、中国品牌电商服务行业领导者“宝尊电商”等无不是在千挑万选中与静安区结缘,并在这片土地上深耕多年,与区域共发展。
在2022年度经济贡献二百强企业颁奖仪式上,33家在静安区深耕20年的企业代表获颁“金色成就奖”。
不断优化升级,探索集成创新“全能店小二”
营商环境是“系统工程”,是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市容环境、配套设施等各方面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体现了政府各部门各团队服务能力、专业水平、协同效能。早在“撤二建一”后,静安区就建立了企业服务三级网络及相关机制。
近年来,三级网络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迭代,服务企业范围不断扩大,服务力量不断充实,服务主体间的协同模式更趋多样。静安区在企业服务三级网络机制中,设定主责单位和次责单位,主次配合资源互补。同时,针对发展迅速、跨层级成长式的企业,配备跨层级服务,在注重服务连续性的同时,提升服务专业性,努力实现企业归属感和满意度双提高。
同时,开发“企业投资服务平台”小程序,区内对口服务单位常态化走访情况均在小程序内“上线”,企业诉求和问题也“云流转”,既是企业诉求捕捉、情绪感知、问题流转解决的“大脑”,也是实时开展企业走访进度督查、跟踪督办企业反馈问题的“中枢”。2022年,小程序收集问题2592个,其中惠企政策类问题875个,营商环境类564个,困难诉求类595个,双招双引类162个,问题办结率99.7%。
为全面提升企业服务水准,静安区加快推进规范化企业服务中心网点建设,探索集成创新式“全能店小二”,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务,解决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规范化企业服务中心以服务清单的形式向所有企业提供行政办事、惠企政策解读申请、人才服务、帮办服务、增值服务等服务,实现服务事项全网络联办通办转办。企业服务中心网点覆盖全区重要商圈、商务楼宇、园区、街道(镇)等重要企业集聚地。截至2022年底,14个街镇规范化企业服务中心和市北功能区“政企通”企业服务中心已建成并通过验收,实现了“14+1”中心网点并网运行。
以市北功能区“政企通”企业服务中心为例,中心设有市北高新园区市场监督管理所、市北人力资源服务线下体验站、市北高新园区智慧税务共治点、大宁路派出所市北高新园区分部等,行政服务资源“一站式”整合,各类服务足不出园区。
今年,静安区将以市北功能区“政企通”企业服务中心为样板,推进其他三个功能区规范化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入网,同时探索建立重点楼宇、园区企业服务站,服务触角进一步向企业延伸。通过构建高效企业服务网络,实现企业服务“主动化、有形化、规范化、有效化”,建立静安区营商环境新阵地。
除织密企业服务中心网络,对标市营商环境6.0版方案,静安区建立“区长每周帮办日”制度,区领导带头深入一线服务窗口开展帮办活动,一方面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和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卡点”,提升企业服务的效率和精准度,做服务企业诉求、解决疑难杂症的“首席店小二”;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挖营商环境优化的“堵点”,通过流程再造、自我革命,探索优化营商环境的机制体制性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