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亿楼”为何诞生在静安?——新华社记者专访上海市静安区委书记于勇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月3日电(记者 杨金志、何欣荣、郭敬丹)101.4亿元——这是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的恒隆广场在2021年贡献的总税收,为上海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发展增添新注脚。而在上海乃至中国的“经济辞典”中,“百亿楼”正成为一个新亮点。
事实上,近二十年来,恒隆还是上海第一幢税收“月亿楼”“月双亿楼”。而在静安,恒隆也并非“一枝独秀”,“月亿楼”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鳞次栉比的一幢幢楼宇勾勒出城市天际线,商业繁华,人流如织,环境优美,卓越城区的图景一片生机勃勃。
“百亿楼”令人瞩目,静安做对了什么?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静安又将怎么做?就此,新华社记者专访静安区委书记于勇。
楼宇经济:优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
“百亿楼”什么样?南京西路上,恒隆广场总建筑面积超270000平方米,其中分别为66层及48层的两幢办公楼面积达160000平方米。
办公楼内,知名企业众多,如全球排名第一的奢侈品集团LVMH及旗下企业、普拉达时装商业(上海)有限公司、柏蒂温妮达(中国)贸易有限公司、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KPMG、全球五大房产咨询公司之一的戴德梁行(DTZ)等;走进商场,一处处店招仿佛构成“品牌名人录”,世界100多个国际知名品牌在此云集,如LV、爱马仕、迪奥等。
“商业是静安‘王牌’之一,区域内高端品牌、离境退税消费、品牌首店高度集聚。”于勇给出一组数字:静安汇聚200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今年前三季度,引进151个首店,占上海全市总量的1/4;全市74%离境退税消费在静安,大多数都在南京西路。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高端线下消费回流国内市场,恒隆多年坚持打造的“购全球”平台承接了这些需求。
成长为“百亿楼”,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2001年,恒隆开业;2007年,成为上海第一幢税收“月亿楼”;2010年,成为上海第一幢税收“月双亿楼”……这背后,是静安历届区委、区政府长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目标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商务商业和楼宇经济的结果。
“静安最早提出发展楼宇经济,产业生态逐渐成型、结构愈加完整。”于勇说,从商贸龙头企业开始,越来越多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恒隆广场。企业发展想要链接的合作伙伴,就在楼上楼下的邻居中。“上下楼”变“上下游”,让楼宇经济形成“内生良性循环”。
伴随“百亿楼”成长的还有静安营商环境的持续升级。在静安,很多大企业来了就不想走,如全球化妆品第一大品牌欧莱雅,24年前入驻南京西路,办公空间从阿波罗大厦的一个房间,到如今越洋广场的8个楼层,再到如今租下静华大厦的近2万平方米——感情何在?
“企业有什么困难,政府与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优化营商环境,只有‘升级版’没有‘休止符’。”于勇说,既要有资金、人才等大的配套政策,也有从小处着眼,想在前面、做在前面。比如,进一步扩大“白领午餐”覆盖面等看似小实则不小的事。“构建新发展格局,只有努力把营商环境做得更好,才能吸引更多的高端要素、高端资源形成汇流效应。”
总部经济:持续升级“全球服务商”
生机蓬勃的楼宇生态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磁场”,总部经济大放光彩:恒隆及周边高端商务楼宇加速吸引具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头部企业入驻,截至2021年底,静安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0家,包括大中华区及以上能级总部31家。国际高端生产性服务业GaWC175名录中,有44家进驻南京西路商圈及辐射区域,其中部分就入驻于恒隆广场。
“集聚高能级总部是静安楼宇经济的主攻重点。”于勇说,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高能级总部机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9年起,静安大力启动“全球服务商”计划,集聚跨国公司总部。同时,静安下更大力气推动具有总部特征的企业升级为总部、中国区总部升级为亚太区和全球总部、单一功能总部升级为集多种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总部,并更加重视发展国内大企业总部,吸引大型央企、民营企业来静安设立总部。
行业巨头的不断集聚,有效促成了“区域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功能集成”的新型楼宇经济大格局。例如,南京西路东侧的兴业太古汇集聚洛希尔等大批金融国际巨头,同样入驻该楼宇的还有专长于金融领域的律所,专长于高端人才的猎头公司,专长于商业咨询、地产咨询等各类服务的公司。
这也让南京西路愈发具备无穷潜力。于勇介绍,国际高端生产性服务业GaWC175名录中,有78家企业进驻上海,其中44家进驻静安,且绝大部分落户南京西路,部分就在恒隆。截至目前,静安已认定全球服务商63家,也势必引导集聚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和行业领军“聚静安、在上海、为世界”。对企业来说,服务总部经济类型企业的过程中,常常能发现,客户可能就在我们附近甚至是同一栋楼宇里。
“专业服务业处于供应链的枢纽节点位置,静安有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规模优势、品牌优势。”于勇说,下一步,静安将进一步放大优势,加快从“对内服务”迈向“全球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辐射半径。
全域发展:“国际静安”不只是南京西路
“国际静安,卓越城区”,这是静安的“十四五”愿景。文化创意产业、数据智能产业、生命健康产业,静安将着力推进;高能级楼宇构成的主街之外,静安还着眼于把后街进一步“做宽做厚”,使其功能互为补充,让软实力更加彰显。
于勇举例说,商业繁华之外,南京西路的文化底蕴也在不断释放。原有的丰盛里等传统建筑已焕然一新,未来,更多休闲场景、可漫步街区也将在南京西路百花齐放。
其中,拥有上海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风格最丰富的石库门建筑群的百年张园正整装待发,将在原味传承海派历史特色风貌的基础上,拓展体验式商业、多元式文化的功能空间,形成具有国际先进理念的时尚休闲商业中心,展现“上海购物”“上海文化”的独特魅力。
37.37平方公里的静安,发展动能不只在流光溢彩的南京西路商圈——聚焦高新技术的市北高新园区,剑指刷新上海城市天际线的苏河湾区域,都在为区域发展增添活力。
于勇介绍,“十四五”期间,静安还将在“十三五”完成500万平方米高品质商务楼宇的基础上,继续完成350万平方米的载体建设,持续夯实楼宇经济发展基础,力争实现泛中央商务区建设目标。
建设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区,成为上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标志性地区,静安目标明确。静安区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按照上海市委“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定位和“实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要求,主动融入服务国家战略和全市大局,深入实施“一轴三带”发展战略,坚持追求卓越、争创一流,努力在践行新思想上当好模范,在高质量发展上成为典范,在彰显软实力上引领风范,在人民城市建设上打造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