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口袋公园当主理人、参与青年小店探秘、讲述红色历史…… 当10后的脑洞遇上城市更新
在口袋公园当小小主理人,让百年老路焕发童趣新生是什么感觉?夏日炎炎,却抵挡不了江宁少年社会实践的脚步。随着“街角变身计划”启动,孩子们化身“社区魔法师”,开启一场沉浸式社区营造探索。在红色场馆,他们用展厅讲解、情景表演、朗诵演讲等形式,讲述身边故事、再现红色历史,展示出新时代少年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与担当。
这个夏天,江宁少年将在百年老路上勾勒出社区共治的新可能。“当10后的脑洞遇上城市更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空间的改变,更是一场关于‘如何让城市更有温度’的青春实验。”江宁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沉浸式参与社区营造
解锁商圈新可能
在社区营造WORKSHOP里,从“什么是口袋花园”到“如何设计让邻居们爱上停留的角落”,孩子们通过头脑风暴,逐渐拼出理想社区的模样。随后,孩子们又跟着静安区人大代表王永文边走边聊昌平路口袋公园,触摸老路新生的设计细节。他们面对面座谈,聆听建设者讲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经过实地调研,一个个创意方案诞生了。七一中学组设计了“沪语复兴行动”,学生脑洞大开,希望邀请在口袋公园歇脚的上海爷叔阿姨一起开展沪语“开放麦”,用趣味方式传承方言文化。而彭浦中学组则制定了“多元融合 宁聚人人”方案,希望为不同的对象设计相关活动。比如可以为新手父母定制亲子互动指南、为白领设计专属“音乐疗愈角”、邀请社区居民共同绘制愿景图等。
在青年小店探秘行动中,少年探访团还完成了一场商业侦察任务,期待他们的“昌平路商业图鉴”。在商业特训环节,孩子们在MOHO市场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商业小知识,解码MOHO商业综合体。
讲述身边故事
再现红色历史
日前,江宁路街道“孺子牛”志愿宣讲员暨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小红苗”少年讲演团暑期实践营的学员,来到江宁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做服务人民的孺子牛”学思践悟基地,开展了汇报演出。近30名少年,经过前期培训,用展厅讲解、情景表演、朗诵演讲等形式,讲述身边故事、再现红色历史,展示出新时代少年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与担当。
在情景表演环节,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的同学们带来了两组《忠诚与奉献》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沉浸式演绎,其中来自上外静安外国语中学的初中组的加入,为演出注入了更多活力。少年们通过精准的台词、饱满的情感,将观众带回那个风雨如晦却信念如炬的年代,让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的红色记忆变得可感可触。紧接着,同样来自上戏附中的同学,以《我把江宁的故事讲给你听》串联起街巷里的光阴故事,彭浦中学的同学们则带来《老房子的光辉岁月》,通过细腻的演绎让江宁路街道老房子再露峥嵘。
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情景演绎项目专业指导老师、国家级演员、上海市朗诵协会会员张桓与静安区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静老讲堂”宣讲团团员陈叔骐分别进行点评。导师们肯定了同学们在演出中展现的创造力与表现力,同时也从历史内涵、演绎技巧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鼓励少年们继续深入挖掘红色故事,让传承更有深度。
参与实践的同学从江宁路街道党群中心主任王燕和中共二大纪念馆党支部副书记、综管部主任钱玮的手中,接过江宁路街道志愿宣讲员和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小红苗”少年讲演团暑期实践营结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