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静安:146户“小梁薄板房”居民将圆安居梦
近日,上海静安中兴路1377弄成套改造项目居民签约率达100%,146户居民即将告别煤卫合用的历史,迎来崭新生活。
据介绍,此次成套改造项目涉及的146户居民的房屋主要为上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小梁薄板房”,空间狭小、实用性差。居住条件艰苦,多为四、五家煤卫合用,雨污不分离,普遍存在管道堵塞、房屋漏水、墙面开裂等问题,安全隐患较大,环境脏乱差。居民在此生活不便,对居住环境的改善尤为迫切。
72岁的施利玉居住在中兴路1377弄7号楼1楼,从1979年结婚蜗居至今,日夜期盼能搬进新家。打开施利玉家的木门,一股浓烈的霉味儿扑鼻而来,让人的胃里忍不住一阵“翻江倒海”。然而,就是这样的房子,施利玉住了40多年。“房子通风不行,就算一年到头开着窗,还是有味道。”施利玉边说边指着长霉斑的墙:“看,到处都长了霉,隔两三年请人刷一次还是不行。”
同样是从1979年结婚住到现在的张巧芬说:“一年里起码要有3个月见不到太阳。”早些年,房子对面的高楼还没造起来,张巧芬每天要和楼里的邻居抱着衣服被单等去马路边上抢“位置”。“两棵树之间拉一根绳,就是晒衣服的地方。”后来,居委会在小区内打造了公共晾衣区,虽然不用再去抢“位置”,但也仍然要上下楼,走一段路。“我年纪大了,腿脚也不好,越来越搬不动”。
“小梁薄板房”因其结构脆弱、安全隐患突出,是城市更新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成套改造项目将采取拆除重建的方式实施改造,在原居住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为每户居民配备独立使用的厨卫设施,还要加装电梯、增设地下车库,完善相关配套。
2024年,中兴路1377弄成套改造项目被列入静安区重点工作,项目正式启动后每日召开推进会,重点聚焦困难群体需求,锚定“集中签约、按时搬迁、群众满意”三个100%目标,全力推进改造工作。芷江西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5个工作组脱产投入居民工作。同时,选派5名经验丰富的居民区书记加入工作组,协同街道各部门一起群策群力,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为签约工作稳步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旧区改造,难就难在诉求多元、众口难调。为确保居民们能住上心仪的新房,该改造项目的工作人员把每家每户的情况都摸透了,针对不同家庭的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通过走访居民家,召开设计研讨会探究优化可行性,从居民实际生活的角度对方案反复分析修改,在修改了15稿后,最终的项目设计方案形成,包含28种户型。
“我是第一批去签字的。”施利玉说,自己已经租下3年的过渡房,“施工周期2年半,还有半年用来装修、通风,然后就能高高兴兴地搬进厨卫独用、有阳台、有地下车库、带电梯的新房啦!”施利玉兴奋地拍手鼓掌道:“以前那都是‘混’日子,将来才是真正的过日子。”
由于改造期间,居民需要暂时搬离小区,在外面过渡一段时间,有些年事已高的居民为此犹豫不决。97岁的孙兴仁一想到要“折腾”就烦恼不已。“爷爷,您放心,借房子、搬家的事情,我们都会管的。”“就算您搬到别的地方,有困难还是找我们,这是我们电话。”工作人员的热心、耐心、诚心,让孙兴仁逐渐打消了顾虑。
“像孙兴仁这样的独居老人有不少,我们从如何租房、怎样选址、哪家房产中介靠谱……方方面面为他们盘资源、送关怀,最大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工作人员介绍,在确认老人的租住诉求后,他们链接多方资源,联络周边资质、口碑较好的房产中介,向老人推荐符合他们要求的房源。最终,不少有租房困难的老人,都找到了心仪的“落脚处”。
“工作人员既是政策宣讲员、民情倾听者,也是矛盾化解者、问题解决者。”芷江西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组每日召开工作例会,实时对接,分享最新进展,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化解难题。
在追求高质量改造的道路上,芷江西路街道努力为老旧小区居民建设好房子。“成套改造过程中,很多居民在微信群自发宣传成套改造工作、推动签约进度,主动帮着未签约的家庭化解矛盾和难处,号召邻里朋友一起奔向新生活。”中兴路1233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曹润说,像施利玉这样的楼组长在促进签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街道将持续推进居民搬迁、回搬等工作,争取早日让大家住进温馨舒适的新家。” 芷江西路街道社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张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