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足绣花功夫,色彩搭配、商业形态、建筑风格与历史文化相融合 南京西路“后街”威海路焕新亮相
复古砖红风格的建筑外立面营造跨越时空的美感,古树旁“坐看风景”的市民勾勒出温馨的城市画卷……最近,漫步于静安区威海路的人们会发现,这条蜿蜒于核心地段历史风貌保护区内的马路,迎来了许多“润物细无声”的新变化。
威海路是南京西路商圈的一条“后街”,素有南京西路“后花园”之称。今年初,静安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启动了威海路“美丽街区”建设,致力于将其打造成集历史文化和现代潮流于一体的后街景观休闲街区。
保留独特韵味
威海路沿线保留着较完善的历史建筑群,比如,昔日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的张园就坐落于此。为保留“老上海”街区的独特韵味,威海路“美丽街区”建设注重把保护历史建筑、传承历史文脉相结合。
比如,威海别墅建于1938年,建筑外立面因岁月侵蚀而显得陈旧,沿街店招高低不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座老建筑的历史风貌。改造提升后,保留了建筑原有的复古砖红风格,统一了沿街店招的整体高度,使之与建筑本身和谐相融,还特别增设了墙面投射灯。
威海路陕西北路路口处,原本处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分校)围墙内百年古银杏再现百年风姿,还在内侧增设了赏景的坐凳,让走累的市民可以“坐看风景”;十余年未修整威海大楼旁的配电站外立面,利用老砖进行菱形的拼花设计,赋予建筑独特的历史感。
激发商业活力
作为南京西路“千亿商圈”的延伸部分,威海路街区历来特色小店集聚。此次改造不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消费体验,更能放大南京西路商圈经济溢出效应,激发商业活力。
南京西路地铁站对面,位于威海路629弄的“怡庐”是错落有致的精致小店,原先虽有特色,但店铺陈旧破损。改造后的店铺外立面沿用砖红色系漆面和红砖设计纹,营造出复古基调。
威海路上,还有不少人气十足的老店。比如,威海路700—724号是大名鼎鼎的静安别墅沿街面,小餐饮店“三丰元清真”“弄堂小馄饨”生意不错,就餐高峰还会排起长队。“现在不仅环境变好了,沿街生意也更好了。”餐饮店店主说。
精雕城市脉络
走出南京西路地铁站,一排设计独具巧思的“花瓣”座椅引人注目,还贴心设置了放置饮品的地方。
威海花园、第二工业大学等重要地点也新增和改造了多处休憩座椅,通过优化设计,解决了人们“坐不下来”和“不愿意坐”的问题,为整个街区增添了温度。
沿着威海路向西走,沿路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色彩搭配相得益彰。威海路674号外立面保留一楼灰色,二楼以上增强了红砖色彩,与旁边的静安别墅保持风格统一;作为网红拍照打卡点的静安梅迪亚工场,保留了标志性的粉色调;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采用复古青砖与木质装饰,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威海路‘美丽街区’的改造,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许。”静安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从街区设计细节入手,将色彩搭配、商业形态、建筑风格与历史文化相融合,下足绣花功夫,精雕城市脉络,带给人们更多获得感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