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手匠心修出闹市里的“静邻工程”
从2023年2月正式开工到2024年9月,历经19个月,静安区市北初级中学与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和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先后封顶。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的建设者们以建筑匠心的“细工笔”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据悉,静安区市北初级中学和全民健身中心项目是静安区“十四五”规划重大民生工程,总建筑面积50224㎡,是静安区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深化建设静安区“15分钟体育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区域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对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图说:“静安区全民健身中心新建工程”实景图 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供图(下同)
描摹“施工图”,匠心打造静邻“组合拳”
2023年2月,市北初级中学和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同步开工,然而在闹市区建设新工程,如何在维护周边老房子历史风貌的同时,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成为一道棘手难题,设计成为摆在工期面前的“拦路虎”。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倒我们。”开工前,为保证周边建筑物安全以及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影响,项目负责人于万庆率领团队对图纸、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做好周边环境的排查,对周边房屋进行入户检测并建立监测数据档案;在设计阶段,深化围护方案,选用刚度大、整体变形小的地下连续墙围护方案;在设备上,选用低噪音机械设备作业,降低噪音影响;在施工时,严格限制作业时间段,保障市民休息;在施工区,在临近居民区域围墙上设置隔声屏障,不阻挡居民区光线,同时减少噪声对居民的生活影响。
图说:“静安区全民健身中心新建工程”效果图
勾勒“工笔画”,智慧建造化解“老难题”
“高效率,低噪音,智能化”是市北初级中学和全民健身中心项目的鲜明标签,在狭窄的市区场地进行复杂施工,降低噪音的同时,保证施工安全,这对项目的智慧建造、精益建造提出极高要求,难度堪称“螺蛳壳里做道场”。
两个项目周边条件复杂,基坑采用共坑设计,基坑边线离红线距离仅1米,且为超深基坑,开挖深度达17.6米。临近工地基坑同时施工,最近距离仅2.8米,且存在交叉施工工况。项目三面无施工道路、无场地,难度真是更上一层楼。
如何利用狭小空间组织生产,化解狭窄空间复杂施工的“老难题”?项目团队建立起“全过程、全专业、全落地”的BIM管理体系,完成图纸校核、图纸深化、施工交底、施工模拟等工作,运用BIM三维技术、协同管理平台和可视化工具,为复杂施工区域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通过事前策划、分阶段布置总平面图和利用BIM可视化技术,解决了材料加工场、堆场、交通等难题,将复杂施工技术简化为“搭积木”的过程,提高了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图说:“静安区市北初级中学(分部)新建工程”实拍图与效果图
绘就“实景图”,暖心营造城市“筑梦人”
一砖一瓦,干成的是建筑,垒起来的是人心。在得知南山路88弄小区非自行车道坡度较陡,上下行车不方便时,项目书记朱兆清及时主动与居委沟通,召开座谈会,了解当地居民需求,并向居民详细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性质、工期及其对周围环境影响等情况,并对坡道进行整改,打消居民的安全顾虑。居民们说:“以前推自行车进出地下车库特别费劲,现在把坡道修好了,我们不花一分钱,进出都方便,中建二局为我们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反诈宣传太及时了,对我们很有帮助。”针对诈骗案件中高发的诈骗套路,项目党支部联合共和新派出所第二党支部开展“反诈骗宣传”活动,民警上门向工友进行普法宣传和重点提醒。针对进出施工现场车辆较多的情况,项目党支部邀请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交警支队三大队联合项目党支部与项目分供方签订《道路安全告知书》,明确运输车辆、驾驶人管理要求,有效避免了早晚高峰出现拥堵以及行人出行的安全隐患问题,便利周边居民生活。
一年多来,项目党支部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30余次,累计服务社区居民2800余人次。各大传统节日期间,项目还积极开展“学雷锋七彩集市”“粽情端午”等特色活动,丰富周边居民的文化生活,暖心更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