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已建成709个“美丽街区”,全市覆盖率为45.5%
让道路更加平整洁净、公共设施更加简洁实用、人行空间更加畅通有序……记者从市绿化市容局获悉,自2018年启动“美丽街区”建设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已累计完成709个“美丽街区”建设,覆盖率为45.5%。
这些年,上海“美丽街区”建设更加注重落实“人民城市”理念的探索实践,从强化统筹建设、文化赋能、社会共治等方面综合提升环境。
浦东新区梅园街区建设,聚焦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和老旧建(构)筑物的活化利用,将城市街区要素细分为沿街立面、公园绿化、沿街平面、城市家具和市政设施、灯光照明、环境色彩、风貌塑造、功能布局8大类39小项,全面把控美丽街区整体品质,开展街区空间形态上的整体优化。
长宁区武夷路街区建设,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打造武夷路466弄世界船王包玉刚微展厅,推动武夷路450弄等弄堂美化、环境改造、功能提升,激活了历史人文空间。青浦区朱家角古镇区域的漕河街,通过改造提升,既融合水乡古镇文化符号、保持古街幽弄特色风貌,也尊重居民生活方式、留住人间烟火气,彰显文旅业态新蝶变。
记者了解到,上海在推动街区建设中,注重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意,努力让市民感受一个有温度的“美丽街区”。静安区昌平路“美丽街区”建设吸纳蒋家巷石库门修旧如旧、牛奶棚同步改造等意见,优化建设方案。在街区内蒋家巷花园的施工过程中,充分听取底层商铺意见,及时调整设计,取消了商铺门口的架构设计,形成通透开敞的植物空间,确保商铺业态不受影响。在店招店牌的更新改造中,不断听取商家诉求,“一招一策”最大化满足商家的个性化需求。在溪梦园的改造中,听取居民意见在园内增加了一处公共厕所,方便居民的日常需求。
此外,“美丽街区”建设积极回应市民关切,认真听取市民意见,结合适老化等诉求,将公共空间休憩座椅等纳入“美丽街区”建设中来。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优化提升2.4万余处公共空间休憩座椅。
市绿化市容局表示,第三轮“美丽街区”建设已经启动,2024年至2026年,全市将建设300个“美丽街区”,力争至2026年末,全市“美丽街区”覆盖率达到50%,努力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