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汗水谱写不服“暑”的劳动旋律
一条近200米的道路几乎都暴露在阳光底下,环卫工人的汗水不住往下淌,在下巴上聚成了水珠。
烈日下,一名共享单车运维人员正在整理共享单车,他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 ■摄影 展翔
徐房集团绿化养护工冒着高温酷暑为植物浇水。
交警在车流穿梭不息的静安寺路口执勤,汽车发动机的热量加上阳光带来的酷热,使得地面温度更高。
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徐汇乔高综合体项目(三期)施工现场,钢构建设者正在工作。此时由于日晒,钢筋温度很高。 ■ 受访对象供图
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站辅机厂电焊工夏季生产时,电焊枪发出的热量让他们工作环境的温度超过50℃。 ■受访对象供图
7月底8月初是奉贤庄行蜜梨收获的时节。在“蜜梨第一村”存古村,村民李海英收到客户的急单,中午时分头顶烈日在自家梨地摘梨,装桶后用扁担挑出田埂。 ■摄影 刘振思
浦东新区乳山路东方路口,一名外卖骑手在等红灯时抓紧喝水。上海的高温天对外卖骑手的身体是极大的考验。 ■ 摄影 展翔
今年夏天,上海发布了超过30个高温预警,其中还有多个高温红色预警。在如此极端“烤”验的情况下,上海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用汗水谱写了最美的劳动旋律。他们不服“暑”,坚守岗位,在湿透的工作服、脸庞的晒痕以及汗水凝成的盐花背后,一个个劳动者辛勤的画像展现在我们面前。本报记者也在三伏天里,跟随着这些劳动者的步伐,在田间村头,在街道马路,在工厂工地,在每一个最火热的现场,记录下了他们的身影——这些不服“暑”的,最美的劳动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