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磨一剑!北横通道东段明天试通车,建设者讲述久久为功的台前幕后
上海北横通道新建工程东段主线将于8月2日22时试通车。这条交通主动脉凝聚了建设者十年的汗水与心血,集结了桥隧工程最有科技含量的实践探索。在试通车前夕,负责建设的上海城投公路集团揭密了这张重大工程背后久久为功的酸甜苦辣。
38分钟跨六区,为延安路高架和内环北段“减负”
上海北横通道新建工程是上海市中心城区北部东西向交通主动脉,自2014年12月23日正式开工建设,全长约19.1公里,分西段工程和东段工程。西段工程自中环北虹路立交至天目路立交热河路接地点,长约10.9公里,已于2021年6月18日先行通车。
北横通道工程平面示意图
东段工程西起天目路立交文安路接地点,与已通车的西段相连;东至周家嘴路、内江路,全长约8.2公里,为双向4车道+紧急停车带或集散车道,小客车专用,通行限高3.0米,主线设计时速60公里每小时。
东段工程自文安路接地点至周家嘴路内江路,包含新建路(西)、新建路(东)、黄兴路3对进出口匝道,本次试通车后将全部投入使用。来自中环或北翟路地道的车辆,按60公里时速计,30分钟内就可横跨长宁、普陀、静安、黄浦、虹口、杨浦六个行政区,到达周家嘴路内江路,将有效缓解延安路高架和内环北段的交通压力,对提升沿线商区活力和方便周边居民出行起到积极作用。
史无前例,创造世界最长城市核心区地下道路纪录
北横通道主体工程包括北虹路立交和天目路立交、泸定路至长安路和文安路至双阳路两段长隧道、一座隆昌路下立交,其中高架段长3.1公里,隧道段的总长度14.7公里,采用15米直径单管双层隧道。
国内外尚没有同等类型和规模的穿越中心城区地下道路工程案例,这也意味着,北横通道成为目前世界最长的城市核心区地下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北横通道仅隧道主线提供的车道面积就达到32.1万平方米,对于节约宝贵的城市土地资源、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北横通道主线出入口 忻耀进摄影
北横通道线路沿长宁路-苏州河-新会路-天目路-海宁路-周家嘴路,经北部长宁、普陀、静安、黄浦、虹口、杨浦六区,共20个街道、64条道路,13次穿越轨道交通,总计下穿89处108栋各类建筑(含百年历史保护建筑),11次上跨和穿越苏州河,用一次次完美穿越打破了多项全国记录,书写了盾构穿越领域的“百科全书”。
针对上海中心城区北横通道工程所面临的功能融合与空间集约利用,城市核心区长距离穿越环境保护,复杂节点不封交快速建造等难题,形成了多点进出超大超长地下道路集约化设计技术、地下道路长距离跨穿城市设施群微扰动控制技术、隧桥连接互通立体桥梁预制装配低影响度建造技术与装备等3项主要成果。
由城投公路集团牵头完成的“上海中心城区超长超大北横通道工程关键技术”项目成果经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组织,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梁文灏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朱合华领衔的专家委员会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免装饰清水混凝土技术
无人化、智能化、数字化,这个工地很“智慧”
北横通道全过程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实现质量、进度、成本三大目标,设计、施工管理资讯全掌握。参建各方基于BIM的项目沟通,将沉浸式体验、实时信息共享与交互,“信息时代”携手“可视化数据”与时共进,全生命期、多参与方,基于同一个BIM+数据平台积累、挖掘数据为项目决策提供支撑。
城投公路建设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
北横通道全国首次在城市低净空长隧道中进行无人摊铺、压实新工艺应用,提高了施工无人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最大程度减少人的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对沥青路面施工过程关键参数的实时动态监控与预警处置,助力实现道路施工精细化质量管控,显著降低后期养护成本。
BIM技术模拟隧道运营
北横通道结合无人机倾斜摄影、虚拟现实(VR)、物联网等多项信息化技术,建立基于BIM的工程全生命周期协同管理平台,运用BIM技术辅助工程进行决策;在场地规划、交通组织、施工工艺等方面,运用BIM提前预判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交通影响、占地范围等,在节约前期策划周期的同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北横通道全过程采用BIM三维建模,实现动态漫游、管线搬迁动态模拟、安全评估、三维VR可视化、进度质量控制等功能。首次综合运用交通全息感知和智慧防灾、结构健康监测等功能模块,实现高效管理。
此外,北横通道新建工程积极创建了以数字赋能为核心的智慧工地综合管理平台,结合城投公路集团智慧监管APP软件,实现人员考勤、岗前教育、28要素智能识别等安全管理功能。
隧道也打“人文牌”,城市缩影上墙了
北横通道东段充分考虑了后期运营安全耐久及节约费用的因素,优化了“文化上墙”装饰的布局,在主线静安、虹口、杨浦,包含福建路出入口、隧道中间段、黄兴路出入口,匝道江苏路二级出口匝道、新建路匝道(东/西)出口、黄兴路匝道出入口共设置了12个点位、17个图案,以高强美观、耐久防腐易养护的电镀不锈钢,呈现静安、虹口、杨浦三区最具代表的城市文化缩影及北横通道关键元素,体现出北横特色与城市个性的辩证统一。
北横通道东段“文化上墙”
北横通道还在圆隧道内部结构侧墙采用免装饰混凝土,简洁、大方、美观,突破了传统工艺的束缚,省去了二次装修结构,既缩短了施工周期,又节省了装饰成本,显著提高了施工质量。
此外,北横通道的单管双层隧道集约化设计,采用极限值车道宽度3.0米、停车带1.5米的方案建设,较常规断面车道的宽度规范值3.25米、停车带3.0米稍窄,根据新建路、人民路、外滩隧道等实测资料,能够满足车辆通行需求。
北横通道首创USP低温环保改性沥青技术
北横通道还首创了USP低温环保改性沥青技术,比传统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降低30°C,减少70%有毒烟气排放,降低超大城市建设过程对现有社会环境的扰动,推动“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绿色路面材料技术工程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