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别长乐路,他们并不惋惜,上海网红酒吧街消失
最近的深夜长乐路,恢复了许久没有的清静。
这里的一段百米长的网红酒吧街,曾是上海街边小酒馆文化的发源地。
从一家啤酒店发展到十多家小店,鸡尾酒、红酒吧、早C晚A,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前来打卡,周末热闹景象一直能持续到凌晨。
坐在上街沿喝酒的风气,发源地正是这里。
7月中旬,这里迎来了拆迁,许多小店早早搬离,深夜的酒客人群越来越少。
“很久没有睡得这么好了,我奶奶80多岁了,这两年天天晚上被窗外喝酒的人吵得神经衰弱。”住在斜对面的阿雯松了一口气。
曾经每天清晨出门,阿雯都有些提心吊胆,弄堂门口的花坛边垃圾遍布,经常有大滩呕吐物,有时能闻到明显尿味,她只得捏着鼻子快跑。
如今长乐路的店都搬得差不多了,白天还有不少游客拖着拉杆箱来打卡,在624changle“遗址”门口拍完合影,遗憾抱怨:“正准备暑假来喝一杯呢,怎么就拆了……”
长乐路酒吧街就是如此矛盾的存在。
年轻人来体验站在街上喝酒、社交的乐趣,几十块钱就能获得深夜快乐时光。
而对于住在附近的本地居民来说,这里就只剩深夜扰民,乌烟瘴气,满地的烟头和空酒杯。
上海人提起长乐路,总爱以“有烟火气的上海小马路”来描述它,这里的烟火气,主要就是集中在靠近襄阳北路的几百米内。
这次拆迁的目标,主要就是长乐路604号至698弄的老里弄,这里的房屋年岁已高,居住条件着实有限,居民以老年人为主。
从邮电医院到襄阳北路这段的沿街底商,开满了十几家小店,其中多以街头小酒吧为主,加上马路两侧的烧鸟、冒菜、粤菜等夜宵排档,组成了热闹的夜市生态。
瞄准了这里的年轻消费力,去年以来也陆续有一些茶饮、面包甜点、手工艺品小店入驻,不浪费白天的人流量。
又喜、Jolly Bar、624changle……从六月下旬开始,这里的店主陆续在附近陕西南路、进贤路等地找到新位置。老店门口贴上精心制作的搬家海报,给老客人指明方向。
这段长乐路,窄窄两车道,却是静安区与徐汇区的分界线,马路两边分属各管。
这次静安区这一侧拆迁了,徐汇区一侧完全不受影响,部分酒客就移步到了对面的另一家公路商店,坐在室内消费条件更好,喝喝酒看看欧洲杯,歌照唱舞照跳。
襄阳路口的早点摊和一排饮食店,这次也要一并搬迁,更让本地居民惋惜,相比酒吧来说,这里才是他们的生活必须。
长乐路生长出酒吧街,624号的624changle是最早的星星之火。
早在 “襄阳服饰礼品市场”红火的年代,老板娘英姐就在这里做水果生意了。
当时成群结队用塑料袋拎着假LV和劳力士的老外,从淮海路晃荡至此,英姐适时改换酒水赛道,在上海老外圈中一炮而红。
后来,襄阳路市场造起了环贸iapm,624成了附近小有名气的洋气小酒吧,甚至早早地玩起拍立得,把客人的照片贴在店里,引领了照片墙的风气。
2018年,刚做起自媒体品牌的公路商店找到这里,和英姐合作开起“624changle & 公路商店”。
那是公路商店真正意义的第一家实体酒吧,在长乐路打响名气一路开枝散叶,如今遍布TX淮海、复兴公园等夜生活场景。
由于这一亚文化自媒体的强势介入,长乐路迎来了大批亚文化年轻客群。624的墙壁上多了无数的涂鸦和滑板贴纸。
相比原来的外国酒客们,这些年轻人打扮时髦,烟熏妆、阔腿裤,穿着昂贵的小众时装也能毫不在意地一屁股坐在马路牙子上抽烟喝酒。
这一风潮迅速在网络上漫延开,从那一年开始,“坐在马路牙子上喝酒”就成了长乐路难以撼动的标签。
此外,在附近从襄阳路到巨鹿路的方圆几百米内,有着ALL、Heim等大量上海知名夜店,也为长乐路的沿街酒吧提供了大量客源。
入场前的热身、转场间的过渡、散场后的续摊,大量未彻底散发的精力和荷尔蒙,都在这里找到了归属。
酒客半夜发疯
住户不堪其扰
2021年底,因为合作授权到期,公路商店暂时搬离了624。到了2023年初疫情结束,已经在上海其他地方开了多家分店的它又杀回长乐路,面对面连开两家店铺。
此时的长乐路,已经从当时624changle等零星的单店,变成了几家小酒吧连成一片,品类也从简单的进口啤酒,发展到鸡尾酒(仝TONIC、Jolly Bar)、红酒(好事围)等一应俱全。
每到深夜,这里的酒客规模相比当年已经翻了几番。
但这里毕竟是居民区,而且很大比例是老年住户。随着人越来越多,深夜音量越来越大,附近居民也愈发难以忍受。
每到周末或假日,这里的交通都会变得拥堵不堪。人行道上一连几十米都挤满了原地站着喝酒聊天的人,上街沿则“一座难求”,脚边都是烟头、空酒杯,以及周围小吃店流出的油污。
狭窄的两车道甚至会变成不管不顾的行人走成“步行街”,大半条行车道被占,醉醺醺的酒客在马路两旁来回穿梭,开车的人经过此处无不心惊肉跳。
“周末晚上一般都要绕道走的,路上酒蒙子太多了。打车回家的时候也会让司机师傅绕开这里,实在太堵。”阿雯说道。
“以前在附近和朋友合伙开买手店,隔一段时间卷帘门上就被涂鸦画满,各种贴纸签名‘到此一游’,店门口也经常被吐得一塌糊涂。”
阿雯在这里看到过无数的“大明星”,玲娜贝儿、唐老鸭、济公……
有些是常驻于此靠噱头贩卖小商品,有些则是来博眼球纯粹为了找乐子。
很多其他领域的商家,也瞄准了这里的海量年轻人,专挑深夜来搞线下营销活动。
站在马路上打灯、拍摄、街头采访,目的都是为了引流。
随着长乐路酒吧街名号在社交网络上越来越响亮,来此地打卡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本地居民与吵闹的酒客间频繁产生矛盾冲突,最后只能频繁报警处理,周而复始。
街道管理者想过很多办法,很早就开始对卖酒时段做出限制。
去年夏天开始,周末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在此疏导人群、指挥交通,各酒吧店主也收到关照,会主动劝导顾客不要坐在上街沿、不要站在行车道上。
在经历去年万圣节、圣诞节两波狂欢后,这段酒吧街的沿街路面干脆搭起了铁马。虽然坐在马路上的行为变少了,但每到周末晚上人流量还是不减,喧闹声依旧。
如今马路北侧小店已经差不多全数搬走,散落在附近街区。南边徐汇一侧公路商店则维持原样继续营业,尚保留住一些酒吧街的基因。
网红酒吧街不复存在了,长乐路依然还是热闹的。
就在百米开外,是长乐路的“潮牌区”老牌滑板店Fly Streetwear、国潮品牌Roaringwild,以及不久前刚开业的话题潮牌Supreme,仍吸引着大量年轻人在此聚集。
你会怀念长乐路酒吧街吗?欢迎在文末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