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荐读】运用区块链技术缓解社区停车难
运用区块链技术缓解社区停车难 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党工委
近年来,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探索运用区块链等技术缓解居民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的社区停车难题。
背景情况 去年以来,临汾路街道深入推进“四百”大走访,剖析了社区停车难的原因。 一是社区停车资源不足。街道辖区内以老旧公房为主,停车资源紧张。 二是传统管理方式效能有待提升。大多数小区停车管理主要依靠人工,从停车位申请、材料审核到停车收费,均由人工完成。小区《停车规约》的执行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容易引发矛盾。 三是停车矛盾的解决缺乏有效手段。街道去年的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单中,超过10%涉及停车问题。基层工作人员在协调过程中,由于缺乏有力的依据和有效的措施,往往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做法与成效 临汾路街道充分发挥静安区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综合性地区)优势,打造“大数据+区块链”社区智慧停车新模式,在临汾路299弄小区试点“社区实名核验停车管理”,着力缓解停车难题。 一是挖掘数据应用,让居民办事更便捷。过去,居民申请停车位必须携带各类证明材料,到物业申请办理,而现在只需用手机扫一扫“社区实名核验停车管理”二维码,居民核验身份后,自动进入社区停车位申请队列。居民在家申报、自助核验身份,实时了解进展情况。 二是关键数据上链,提升社区停车管理智慧化水平。申请车位排队数据上链,停车收费账单、包月记录等关键信息上链。同时,业委会通过“智慧监督体系”,查阅被标记异常的账目,对停车费用追缴进行监督,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 三是创设节点互信模式。在静安区政务数据中心的支持下,街道采用了由上海软件中心搭建的静安链,建立了一套包括业主、居民区“三驾马车”、监管单位、第三方服务单位等多方参与节点互信的有效区块链运营模式。 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努力增强居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推进数字化转型、新技术赋能基层治理必须以居民群众的感受度为标尺,聚焦解决高频急难愁盼问题,让居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街道运用区块链技术赋能缓解社区停车难题,把居民反映突出的停车信息不对称、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以及数据信息的可信性等问题解决了,提升了居民的办事体验。 二是聚焦赋能增效,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试点中,通过“大数据+区块链”,居民能够更加“高效办成一件事”。同时,让物业管理更加规范,停车申请受理、收费、对账等工作量大大减少,实现降本增效。 三是注重多元参与,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试点中,居民群众、居民区“三驾马车”、第三方服务单位等社区多元主体从线下到“链上”,形成新的多元共治机制。在社区停车管理中,多方主体协同,信息公开透明,协作互信高效,让监督实现闭环、让企业运行更规范、让居民真正受益,不断推动共建共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