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雀亦虽小齐鸣如凤!他们各展所长,在舞台一样星光闪耀
刚刚过去的周末,在白马咖啡馆,22岁的宇晖领到了一张簇新的奖状。奖状授予了他“音乐灵魂奖”,上面仔细写着“于2023年在雀亦锵锵白马咖啡馆融合空间,在音乐创作、表演或乐器演奏上有杰出表现”。宇晖嘴上没有说什么,但奖状拿了很久都没放手。
他是来自星星的孩子,在钢琴演奏方面表现出天赋。“从小听到音乐声,就能立刻安静下来,屏气凝神去听。”这是他的妈妈引以为傲的,宇晖在18岁时钢琴就已经考过10级。“雀亦锵锵”的舞台,又给了他这个展示的机会。
今天是第17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最近,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静安区代表处、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指导下,上海静安君爱公益发展服务中心携手60家爱心企业和团队,以及6家公益伙伴共同启动“星心与共”2024雀亦锵锵公益艺术集。君爱公益品牌项目“雀亦锵锵”,说的就是“雀亦虽小、齐鸣如凤”。
四季坊、白马咖啡馆,都是星星孩子们展示的空间。比如白马咖啡馆,作为君爱公益“雀亦锵锵”品牌项目,成为身心障碍儿童青少年的社会融合空间,从去年6月试营业至今,已经举办了50余场融合活动,包括音乐会、手语学习、DIY手作、手绘风筝、绿容小卫士等各类活动。总计超过200人次的志愿者服务,同时接纳超过2000人次的社会公众参与。
事实上,在白马咖啡馆,还有几位特殊的咖啡师。都是白马咖啡馆店长、85后咖啡培训师孙军龙手把手教出来的。比如24岁的小凯,是他最得意的“门生”。
小凯孤独症症状很轻,在旁人看来与普通孩子无异,只是不怎么爱说话。也因此拖到了初中毕业,对陌生环境的紧张让他接连几份工作都无法胜任。去医院检查,这才知道患有轻微的孤独症。在成为咖啡师之前,他有一段时间就自己在家里待着,养了一只小狗作伴。父母希望照顾小狗的过程,可以为小凯找到一些事情来做。
“来试试制作咖啡吧,或许他能够接受。”去年春天的一次活动,让小凯妈妈认识了上海静安君爱公益发展服务中心理事长朱月旻。见过无数特殊孩子的朱月旻这样建议。
作为一名母亲,小凯妈妈不管给自己进行了哪些心理建设,当孩子长大,总还是希望他能够依托融入社会的媒介,拥有职业身份,获得认可、赢得尊重。于是,小凯来到了白马咖啡馆。
“比如做咖啡,我会把一件事拆解成为很多细节,一步步教,最后再串联起来。”孙军龙本就性格温和、情绪稳定,和星星孩子打过交道。他一方面守护孩子们的舒适圈,尽可能让他们卸下防备心,在自在、可以接受的环境中做咖啡。另一方面,他发挥每个孩子不同的特长,也训练他们的薄弱部分。比如小凯不爱说话,但做咖啡却很利落。他就让小凯担任小班长的角色,给大家做动作示范。小凯自信起来,与人交流的能力也有了提升。
虽然小凯不说,但妈妈知道他爱去。因为即便是妈妈有时候忙,无法送他到地铁站,他也执意要自己坐1、2个小时的公交车去上班。他还会背个折叠凳,站累了自己在公交车上坐一会。
朱月旻说,她很理解孤独症孩子家长从迎接新生儿的喜悦,到孩子被确诊时的崩溃,努力让孩子通过大量高度重复、简单枯燥的训练,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所以她尽可能帮助每个孩子获得被看见被认可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11位留学生志愿者组成的手作老师及陪伴志愿者团队,为孩子们开启了“我的黏土世界”手作课。“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不同的世界,手工艺术活动也是彼此发现的一个重要环节。”23岁的国际汉语专业学生杨银萍说,她每周都会来陪伴这些孩子,已经坚持了半年。
“打开一扇窗,让星光照进来。我们邀请更多人参与到爱的接力中,关注、理解、包容、接纳身边的‘星星的孩子’。”所有人都在期待:越来越多社会力量看到孤独症群体的成长需求,给予他们劳动自立和体现价值的社会融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