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架空层”有无隐患?谁在楼道内停放电动自行车? 上海消防突击夜查347个小区
从“架空层”被“请”出的非机动车就堆在了绿化带。
■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文/摄
南京“2.23”火灾事故发生后,各类电动自行车隐患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到底是谁在楼道内扎堆停放电动自行车?上海居民小区内的“架空层”是否也存在安全隐患?连日来,上海消防部门针对43处、169件市民反映集中的电动自行车隐患重点督改对象开展突击检查。
2月27日晚是夜查行动的第一天,记者跟随消防检查人员走进了本市多个居民小区,查隐患、找问题。
“架空层”成检查重点
20时30分许,记者跟随静安消防来到了场中路上的爱建新家园。据居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居住有618户居民约1600人,电动自行车的数量在500辆左右,用来停放非机动车的车库大大小小共计11处。
消防部门之所以选择这个小区突击检查,主要针对的就是小区内的2栋高层建筑。其中,25号楼就是典型的“架空层”。
记者在现场看到,“架空层”里并没有停放任何车辆,处于“空置”状态。不过,紧挨着该处的小区花园绿地上却停满了各种非机动车,粗略一数至少有三五十辆,且包含了相当一部分的电动自行车。
“这些车原本全是停在‘架空层’里的,这两天居委会找人连夜把它们‘请’出去了。”检查中,几位市民不时地向消防人员讲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见的情况,以及他们的担忧,“看到南京的火灾后,我们也怕这里的‘架空层’出问题。”
“及时整治停放在‘架空层’的非机车辆是应该的,但也不能就这么堆在绿化带,一样有安全隐患。”静安消防检查人员指出了问题所在,要求居委会和物业尽快进行后续处置。
楼道内依然停有电动车
在此次突击检查中,消防人员还发现,不少居民习惯性地将车子停放在楼道内,并称“我不充电,就停一停”。殊不知,这也一样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在仙霞路的威宁大楼内,坐落着三栋30年老式高层居民住宅,每栋24层,一旦发生火情,疏散难度较大。长宁消防和公安、物业等多部门在夜查时就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部分楼栋楼梯间居然停放了为数不少的电动自行车。
在一处楼栋的一楼扎堆停着3辆电动自行车,“虽然这些车子没有在充电,但也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还阻塞了通道通行。”长宁消防防火监督员告诉记者。
记者发现,在车辆停放的一旁地面上,就明确贴着禁止电动自行车进楼道的提醒,居民依然熟视无睹。消防人员迅速与物业工作人员一起,将违规停放在居民楼道内的电动自行车搬离。
在中谊路、春都路的两处小区内,闵行消防接连发现了多辆违规停放在楼道内的电动自行车。在责令要求迅速搬离整改的同时,检查人员也表示“要不定期抽查,避免再出现‘回潮’现象”。
“飞线”情况不少
在浦东杨思路的一个小区内,消防人员则发现了飞线充电的情况。该小区建成于1995年,房龄较老,小区内有200余辆电动自行车。虽然不少居民楼下都设置了充电位,但仍难满足需求,一些楼外还是出现了偷偷拉线充电的行为。
崇明消防对辖区内12个住宅小区开展专项检查发现,尽管小区内设置有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点,但仍有居民将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在小区楼道口并飞线充电。而在一些老年群体居住较多的小区,则发现了较多的楼道堆物现象。
突击夜查将持续
据介绍,在突击夜查的第一天,上海消防部门联合公安部门和属地街镇,派出400余个检查组和600余名检查人员,集中排查347个小区,发现和督改隐患问题1200余处,并对43处、169件市民反映集中的电动自行车隐患重点督改对象开展突击检查。
据悉,这次夜查重点对采用架空层、上下贯通采光井(通风井)、“凹”型结构等特殊结构的居住建筑,在地下室、半地下室、架空层等部位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的居住建筑,以及对市民反映的违规停放充电电动自行车现象普遍、违规停放机动车妨碍消防车通行、违规在疏散通道、楼梯间、采光井(通风井)、管道井等部位堆物等情形较为普遍的小区进行集中整治。
据悉,根据投诉内容和投诉量大小,消防总队将在3月3日前每天会同公安、房管等部门开展夜查行动,力争在短期内解决突出隐患,对于无法立即解决的问题,将抄送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综合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