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叫号大屏显示患者全名,侵犯患者隐私权,检察机关出手 为医院叫号系统装上“信息安全锁”
此前,静安区人民检察院收到居民反映:“某医院叫号大屏显示患者全名,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经研判,存在泄露不特定多数患者信息的风险,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检察机关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公开听证等方式,帮助医疗机构查补个人信息保护漏洞的同时,切实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本报讯 针对上述情况,公益诉讼检察官立即着手调查核实,利用“大众点评”开始线上调查,从静安区24家医疗机构的评价中,调取患者拍摄叫号屏幕的图片,查出隐患问题12处。同时立即进行线下调查,以初查获悉的线索为抓手,前往群众常去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涉及个人隐私的专科门诊进行补充调查。 经查,辖区内有4家社区医院的叫号系统中,存在直接显示病人全名的问题。据统计,这4家医院的就诊人数月均达10万余人,涉及信息数量多,影响范围广。 检察官认为,根据中央网信办下发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确定指南》,患者个人信息属于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其与能源、交通、市政、水利信息同属一个级别,从国家信息安全角度出发需严格保护。根据《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当姓名与特定环境、特定科室、特定就诊者结合,则属于医疗健康类的敏感个人信息,依法应当特殊保护。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而本案中在叫号大屏显示患者全名,并非是提供医疗服务所必须,可采取匿名化处理。 因此,静安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督促涉案单位改进排队叫号系统,对患者姓名采取匿名化处理方式;同时,在辖区内开展医疗单位排队叫号系统专项检查。 辖区内的医疗机构在收到检察建议后积极履职。目前,4家医疗机构全面落实整改,对叫号大屏的患者姓名,采取加星号的匿名化处理。同时,开展专项整治,排查要求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将叫号屏,拍照报行政机关备查。此外,还要求全区26家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