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扰3年的小区车位矛盾,化解了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静安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 |
街道先后组织了大大小小近20次沟通会,充分倾听业主意见 |
![]() |
困扰了业主足足3年的小区车位矛盾终于解决了 |
日前,地处上海中心城区的一处高档小区的业主们终于舒了口气,困扰了足足3年的小区车位矛盾终于解决了!
3年没有解决的矛盾,如何平稳化解?解开矛盾的同时,如何“疏堵结合”,从源头解决问题?静安寺街道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在静安区委政法委协调下,牵头该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建管委、区规划资源局、区房管局等部门,解开了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心结”。
这背后,也是静安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真实写照。
车位矛盾3年未决,矛盾积压
静安花园小区的车位矛盾,由来已久。
这一高档住宅小区比邻静安寺商圈,共有个人业主197户、商业业主22户。自2019年该小区交付使用以来,开发商按照合同约定,免费为业主提供停车服务。
然而,时间来到了2021年4月,当开发商依法销售产权车位时,却遭到部分业主的强烈反对。
原来,根据建设规划,小区户主数与产权车位数比为1:0.77,并非1:1。“如果开放车位销售,万一我们买不到车位,没办法停车了怎么办?”因部分业主存在顾虑且反应强烈,开发商暂停了车位销售的计划。
这一搁置就到了2023年初,开发商与业主合同约定的免费停车期限已到,车位销售工作再次被提上了议程。此时,业主通过新选出的业委会再次表示了反对。
这一次,业主的意见除了集中在“车位比不足1:1”外,还就小区建设等其他问题提出了异议,包括现有的机械车位设计不合理导致停车不便、小区绿化等配套设施不完善等。
部分业主认为,开发商未按销售合同履行责任,无权销售车位……积压的矛盾,一触即发,甚至有升级的趋势。
一方面,开发商销售车位于法有据,另一方面,小区业主停车难也是现实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即使再次暂停车位销售,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主题教育提出要着力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要摸清摸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群众有需求,政府就应当有作为。”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将破解静安花园小区车位销售难题作为主题教育具体实践的抓手,跨前一步,为业主和开发商化解矛盾搭建沟通的桥梁。
聚焦“急难愁盼”,化解矛盾
事实上,自2021年小区销售车位引发矛盾后,静安寺街道就开始关注该小区的车位难题。今年着手化解时,更是通过全面调查走访,念好“深、实、细、准、效”五字诀,耐心倾听业主的诉求和态度,把调研结果化作工作方案,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针对业主提出的车位配比、商居同权、拆除机械车位等诉求,街道多次约请职能部门及律师团队,为业主提供专业解答。同时,出具了停车场竣工验收单、房屋销售合同、销售方案批复等法律文件。
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年初开发商启动车位销售以来,街道先后组织了大大小小近20次沟通会,充分倾听业主意见。最终街道方面用专业知识和法律文件打消了业主们的顾虑,让他们理解了开发商的合法权利也应当受到保护。
“虽然沟通的过程非常难,压力也很大,经常吃‘闭门羹’,但好在最终能帮助业主解决问题……”
参与一线沟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正是他们不退缩、不灰心,一次次上门,终于促成了矛盾化解。
经过各种努力,越来越多的业主意识到,阻挠开发商销售车位于法无据;理性的业主越来越多,有的业主还自发在业主群内引导其他业主合法合理表达诉求。
“沟通工作做到位了,绝大多数业主愿意心平气和坐到协商桌前。”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疏堵结合,完善规则鼓励“车位共享”
然而,要想让业主们完全接受开发商销售车位,还要提供更周全的方案。仍有业主心存疑虑:一旦通过摇号等流程完成产权车位销售,没有“摇”到产权车位的业主,车子停在哪里?
对此,静安寺街道从群众利益出发,坚持“堵疏结合”——开发商的合法利益要保障,业主们的合理诉求也要有回应。
“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工作人员发现,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矛盾不仅在于车位比,还涉及小区的其他设施和运营。想从根本上解决开发商与业主的矛盾,这些问题同样要解决。
因此,静安寺街道主动跨前一步,先推动开发商优化工作方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经过沟通,开发商承诺限时解决泳池开放、绿化补种、房屋空置费收取等小区建设的遗留问题,有效缓和了业主对开发商的抵触情绪。
在车位销售方面,街道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业主考虑解决方案,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将原先的车位比1:0.77提高到实际可用车位比不小于1:1。
已建的机械车位停车不便,那就推动开发商对机械车位进行改建扩建,提高机械车位的利用率;产权车位和机械车位总量仍旧不能满足“一户一车位”,那就与区建管委、交警、开发商、周边楼宇等积极沟通,挖掘小区路面红线内及周边道路停车资源;发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的协调作用,支持业主自治自管,与开发商、律师一起协商制定完善小区的停车规则,鼓励业主间“车位共享”……
最终,车位销售方案与停车方案同步出台。业主们发现,即使未买到产权车位,也能获得稳定的停车场地。这些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小区车位不足的矛盾,也最终赢得了业主的认可。
更重要的是,小区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此次调解中,也得以一揽子解决。业主们高度认可街道工作,认为政府部门不偏不倚,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了实事,整个小区恢复了祥和宁静。
“主题教育的‘大走访’提出了‘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践行宗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要更加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听民情、察实情、增感情。这一次能够获得业主的信任,正是知行合一的结果,把人民城市‘为人民’和‘人民建’统一起来,推动共建、共治、共享。”静安寺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链接>>>
据悉,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静安区委政法委聚焦“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时代命题,结合大兴调查研究和“四百”大走访,主动研究新情况、把握新规律,着力在理论与实践创新中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
通过大力推动区—街镇—居民区(楼宇、园区)法治中心(站)建设,对基层法治工作来了一次“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着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问题,解决好基层的事情。
通过纵向和横向的“布线架桥”,把原先单打独斗的街镇和职能部门矛盾调处工作串并起来,充分拓展多元调处的人员网络、组织网络、工作网络,形成网络共建、资源共享、人员共用、矛盾共调架构,实现对各类矛盾纠纷的“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打造更加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居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