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末回声|超额完成8000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目标!上海用这个“圈”解答“民生首问”
摘要: 又一个岁末如约而至。这是迎难而上的一年,城市的拼搏、人的奔跑,记录是最好的纪念与鼓劲。
2023回声·平凉街道乐业空间“求职顾问”顾燕英——
“今年,我帮助了近百位失业青年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看着他们上岗,我心里特别高兴。因为我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只要帮助了一个人,就是给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就业“稳”了吗?这是民生“首问”。
青年就业,又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而这些年轻人中,有一个特殊群体可谓难度最大,那就是长期失业青年。与大多数求职者最大的不同是,这一群体中的人员或是自身条件较差、或是缺乏技能、或是“眼高手低”,普遍缺乏就业欲望,使得这些本应该成为申城劳动者主体的青年人,却在“芳华之时”成了“宅一族”。
尽管长期失业青年的就业难度极大,但基层正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不再“躺平”。记者了解到,今年前10月,上海共帮助11189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完成年度目标比例为139.9%。而能促成这一政府实事项目得以超额完成,上海着力构建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发挥了巨大的功效。
就近帮扶让青年人重燃信心
把服务阵地延伸到家门口,让就业服务及时送到社区居民手中。上海构建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中,“15分钟”是个关键词,意味着要在失业人群的“家门口”,就要让其能享受到岗位推荐、能力实训、职业指导等公共就业服务。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打通从政府到社区的全链条帮扶体系,让一个个岗位真正能“沉”到基层。
这项重任,主要依靠的就是如同顾燕英这样的“社区顾问”,她们分布于沪上各个就业服务站点,就近用自己的真心服务,来帮助那些一度失意的青年人重新找寻到内心的那团光芒。
顾燕英的手上,有着一份不断更新的失业人员名单。每月,她都会仔细核对,当一个个曾经熟悉的名字被划掉时,也就意味这一名名青年人重新有了工作。
“我们不仅是岗位的‘二传手’,也要做这些失业青年的知心人。”顾燕英告诉记者,在她接手的形形色色案例中,学历不同、家境不同、年龄不同……但有一点是几乎相同的,那就是大多人的心态都出现了问题。有些人是“玻璃心”,容不得半点批评;有些人则是自暴自弃,彻底否定自己,还有些人则是眼高手低,迷茫于自我之中。
“没有把这种心态调整好,就算你把岗位塞到他手上,也做不长。”顾燕英所在的劳林中心乐业团队负责人高燕表示,“求职顾问”推荐岗位只是本职工作,重要的是用专业技能,为他们争取就业机会,改变和提高他们的认知,“所谓人岗匹配,关键还是要人去适应岗位。”
正在参加招聘会的青年人们。劳动报记者罗菁 摄影
在基层,有人笑言,每一位求职顾问都是“正能量”的代表。她们似乎每天都元气满满,忙碌于求职者与企业之间,在微信群中为每一位失业人员加油鼓劲。
“我们的努力,就是为了调动失业青年的积极性,让他一点一滴地恢复起信心。”顾燕英告诉记者,哪怕这些青年人暂时没找到工作,她都会带着他们去当志愿者、去滨江团建、去参加各种活动,“只要他们能动起来,就有了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就不会是孤独的人。”
“我们坚信,暖意终能融化寒冰。”高燕表示,求职顾问感觉最温馨的时刻,就是那些曾四处碰壁的求职者终于上岗后,在微信上发来的那句真心诚意的“谢谢”,“那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零工市场”范围不断扩大
打零工,年轻人愿意去吗?近日,在闵行区瑞丽路的零工市场上,失业青年陈进就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利用自己的业余爱好,为一家影楼担任摄影师,月薪也能拿到7000元左右。
门槛低、灵活性高,零工也成为了沪上困难人员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随着新业态、新经济不断发展,零工经济兴起,短期用工和灵活就业需求不断上升。今年,闵行区人社局就因势利导推出全市首家政府主导的零工市场,用“小零工”撬动背后的“大市场”,为劳动者短期就业和企业阶段性用工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服务,满足更多元的用工需求和就业需求。
零工就业服务专区。劳动报记者罗菁 摄影
闵浦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闵行区,该公司灵活招聘的需求每年以8%-10%的速度提升,今年上半年更是阶梯式跳跃,如今零工岗位的需求已占到岗位总量的32%。
“将零工市场的服务站点铺到基层,让更多求职者能在家门口上岗。”闵行区就业促进中心主任陈铁民表示,这也是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的重要一环。
目前,零工市场开始在上海迅速扩展。在黄浦区,“新经济、新业态”零工就业云平台已经上线,通过挖掘灵活性、多元性的特点,充分收集高质量岗位。首批汇聚36家企业,包括新生代互联网企业、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各类型企业,提供全职、见习实习、兼职等新职业岗位11000多个;今年10月,浦东新区首家综合性零工市场和行业零工市场同时成立,采取探索“2+2+2”服务模式的方式,兼顾浦东南北区域;松江区九里亭街道的“乐业亭”就业服务站,结合街道居住人口特点,成为该区首家推出零工市场就业服务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
市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赵晓云表示,在上海零工市场的打造中,尤其鼓励结合当地产业和经济结构特性,来打造区域需求量较大的“特色市场”。在其看来,零工市场无疑会对招聘和需求端起到很好的双向促进作用。
已建成社区就业服务站点227个
今年,上海全面拉开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建设格局,这个“圈”的内涵也不断丰富。
在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的新型创业社区品牌“WE CAN”成为了特色,通过将创业园区、科创园区纳入体系之中,不仅起到了孵化企业、带动就业等作用,还为困难就业青年提供了长期固定和实习和职业体验场地。街道依托就业援助员和家宁就业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针对求职人员开展3-6个月的上岗后跟踪回访、就职前基础辅导、创业就业特色指导等服务,更是首创“夜场招聘会”,方便求职人员灵活安排时间。
在商圈内举办的招聘会。劳动报记者罗菁 摄影
在普陀区,一个“乐业集市2.0版”正在升级打造中,向“15分钟就业服务圈”配送职业指导开放日、沉浸式求职体验日、社区“创友圈”、求职能力实训营等特色就业创业主题活动,持续扩大服务圈的辐射效应。
在长宁区,“人社服务进楼宇”专项行动和“15分钟就业服务圈”相结合,实现楼宇企业在“楼门口”即可招聘,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步”。
你有就业困难,就来这个“圈”找我!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就业服务站点227个,覆盖了112个街镇。而根据上海此前发布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规划,到今年年底,上海每个街镇将至少建设或试点1个社区就业服务站点。未来,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将实现6项基本功能,包括就业需求排摸、就业岗位筹集、就业供需匹配、就业能力提升、就业援助帮扶以及创业指导服务,及时掌握服务对象的就业动态,及时提供岗位信息,及时协助服务对象办理就业事项。
头图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劳动报记者罗菁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