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寻上海积水巨变密码 一个个暴雨后的“看海点”一去不复返
25年,四分之一个世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25年,是上海经济飞速发展的25年,也是上海排水事业快速发展的25年。25年以来,随着一个个积水点改善工程被列为实事项目,一个个暴雨后的“看海点”一去不复返,市民曾经面临积水的种种痛楚已一挥而去,雨天出行的担心越来越少,获得感越来越强……
图说:虹口区同鸣路积水点改造后,周边居民纷纷竖大拇指 采访对象供图
积水巨变
市民纷纷感慨感恩
如果说春天是畅想与筹划的季节,那么,冬天就是感慨与感恩的季节。
冬日暖阳下,虹口区同鸣路边的姚礼珍、罗坤宝、杨志平等人看到上海新虹口市政建设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时,竖起了大拇指。他们说,以前下大雨时,同鸣路经常积水,穿低帮套鞋出行时要找砖头垫脚,穿高帮套鞋也要防止进水,有其他住处的人则基本不回这里住。积水好几天退去后,还要当心松动的人行道砖被踩出“喷泉”。
图说:虹口区同鸣路积水点改造之前的样子 采访对象供图
为了缓解小区积水情况,物业每个月都要请人疏通下水道。但今年,随着同鸣路(中山北一路~西江湾路)积水点改善工程的实施,小区和路面再也没有积过水。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是,施工过程不仅仅是开挖一段填埋一段,还通过盖网、喷雾洒水等方式减少扬尘,并尽可能将多余的泥土当场运走,实在避免不了的凿路噪声,施工也安排在了周边居民白天非休息时段进行,而施工过程中所盖的钢板,他们首次发现是以“镶嵌”方式“嵌”得与沥青路面持平,车辆过往时不但没有“哐当哐当”,响声甚至还低于过沥青路面时的声音。
图说:虹口区同鸣路积水点改造工程进行到只剩铺设最后一层路面沥青时的样子 采访对象供图
发出感慨和感激的,还有黄浦区陕西南路长乐路边的长乐村居民王红云和张耀曾。那里的积水点改善工程虽然是1999年实施的,但至今仍令他们难以忘记。原来,由于历史原因,这里排水不畅,每当下大雨,小区内的积水排不出,外面陕西南路的水还会流进来。更难堪的是,由于雨污混排,雨水排不出去的同时,粪便还会反溢出来,一楼厨房洗锅刷碗的油污水也只得倒在积水中。积水“只进难出”窘境下,水面常常漫到了屋内第二级楼梯,一楼居民只得不断把家具垫高,二楼居民有马桶不能用,只得临时用痰盂罐。出行或到一楼公共厨房做饭时,即使穿着高帮套鞋,也得小心翼翼,才不至于鞋内进水。而当积水过三四天退去后,居民们又不得不迎着恶臭干同样的事情:打扫卫生。“积水点改善工程实施后,长乐村再也没有积过水,真正长乐了。”王红云颇为自豪,“改造中,小区后门装了一个泵站,一开始手动开启,一下大雨,门卫就会赶快打开泵排水,技术发展后,手动排水泵还升级成了自动排水泵。”
图说:积水点改造以后,长乐村再也没有积过水了,居民真正“长乐”了 新民晚报记者 罗水元 摄
同样感慨并感恩积水点改善工程带来变化的,还有不远处静安区愚谷村的居民陈遐斐。她说,愚谷村是一个有着4000多户居民的小区,地段和环境都不错,美中不足的是每到夏天,只要一场大雨,整个弄堂乃至周边的愚园路、乌鲁木齐北路到处都是积水,居民出门上班总要带两套衣服,到了单位把干衣服换上,小孩上学只能靠大人背着。住在底层的居民更是遭殃,家里进水、家具泡在水里,晚上都不敢睡觉。居民们站在水里做饭,沿街商店营业受到影响,连附近消防队的消防车也浸在水里。不过,随着愚园路积水点改善工程的实施,小区和周边的道路再也没有积水了,“现在,居民再也不用担心‘游水’了。”陈遐斐直言,积水点改善工程“真是为我们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
而虹口区惠民路边的多位居民,在惠民路积水点改善工程实施后,则在感恩中将道路的名字直接“冠”到了积水点改善工程上,称这是“惠民工程”。他们说,由于地势低洼,排水设施老旧,在积水点改善工程实施前,每当暴雨,这里便水漫金山,汪洋一片,底层居民家中几乎全部进水,有的积水没过膝盖,苦不堪言;积水点改善工程实施后,这里再也没有积过水——暴雨中,他们更多的是高枕无忧,闲庭卧听。
25年投资26.3亿元
改善355个易积水点
25年来,上海积水点消失的远不止上述几处。“如今生活在上海的人们,似乎对雨后马路与弄堂里积水久久不能消退的记忆已渐渐淡去;但曾几何时,每逢暴雨必涝是上海这座城市中的痛。”原上海市排水管理处处长马远东介绍,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缘,经常受到台风、高潮、暴雨、洪水的影响,由于城市排水基础设施薄弱,一到汛期,就常常闹水患,中心城区“雨天看海”的情况时有发生。
图说:2001年市府实事工程之一“威海路道路积水改善工程” 朱炯 摄
这些“看海点”涉及重庆南路、兴业路、淮海路、雁荡路、愚园路、乌鲁木齐北路、长乐路、进贤路、巨鹿路、茂名北路、吴中路、宜山路、育婴堂路、虬江路、海州路、腾越路、周家嘴与黄兴路交叉口等诸多路段。
为防水患,道路沿线居民几乎家家都有挡水板和“拷浜”家什。但是,这些东西,非但不能治本,有时甚至连标也不能治。每逢暴雨,仍有居民只能一边站在积水中烧饭,一边看着衣柜浸在水里。
市民苦,政府急。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积水点改善工程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着手实施大型排水系统工程的同时,开展投资少、见效快、针对性强、性价比高的积水点改善工程,通过局部排水管网提标改造,使排水系统整体排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其中,1999年实施了北京西路、万航渡路、甜爱路等11条易积水路段排水管道改造工程。在该工程对缓解暴雨期间道路积水取得初步成效后,上海又于2000年,进一步将淮海路(重庆路)、成都南路、永兴路等9条易积水点改造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
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市住建委大力支持下,市、区水务管理部门联手,进一步稳定推进积水点改善工程。2001年,市水务局结合相关区道路大修或改造,继续把市区积水点改善工程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组织实施;2009年,为保障上海世博会顺利举办,上海进一步加大市区积水点改善工程建设力度,将2009年和2010年两年建设任务于2009年一年全面完成;2015年起,上海更是连续9年将积水点改善工程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发挥效益。
图说:上海已坚持不懈连续实施积水点改善工程25年 采访对象供图
统计显示,从1998年至今,上海已坚持不懈连续实施积水点改善工程25年,总投资约26.3亿元,累计在黄浦、静安、徐汇、长宁、虹口、杨浦、普陀、闵行、宝山等9个区改造积水点355个,敷设排水管道约180公里,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道路暴雨积水状况,大大减少了“雨天看海”现象,对排水系统起到了“突破瓶颈、补足短板、拾遗补缺”的作用,也为助力超大城市治理、增强城市韧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更让易积水点居民“出门湿脚、回家洗脚”的烦恼一去不复返。
把实事做实
让民心工程更得民心
排水管道隐蔽地下星罗棋布,积水改善需求面广量大千头万绪,如何把这样的工程做好做实?25年来,在市水务局直接领导下,上海市排水管理事务中心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做法。
首先是坚持以暴雨积水问题为导向,以打破排水系统区域“瓶颈”、兼顾社会经济效益为破题的设计思路,开展积水点改善工程项目设计,并从系统性、实效性、操作性、前瞻性四方面不断优化项目设计落地。其中,系统性是以整个排水系统的完善和整体排水效益发挥为出发点,开展项目前期研究、项目储备和工程设计方案等工作;实效性以有效缓解道路和周边地区暴雨积水为出发点,从工程实施后的实际效果来考虑项目立项先后顺序;操作性以积水点改善工程与所处道路工程同步实施为原则,优先将符合相关区道路大修、改建工程计划的储备项目立项,避免同一道路重复开挖;前瞻性以城市雨水规划标准要求为准则,结合地区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适度超前考虑排水工程规模。
图说:道路积水改善工程施工 采访对象供图
其次是坚持市区联手,注重工程实效,加快推进项目实施。考虑到积水点改善工程绝大多数在中心城区交通繁忙的市政道路上,需要翻挖路面,工程项目的推进实施面临交通组织难度高、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紧邻居民社区、施工作业条件苛刻等众多难题。在将积水点改善工程的“设计图”尽快转变为“设施图”过程中,一般都是市、区“双法人”联手建设管理,结合相关区的道路修缮、架空线入地、老旧管网改造等工程,共同推进,同步实施,在有效避免同一条道路因工程施工多次重复开挖路面、节约经济成本的同时,也将困扰沿线居民和排水户排水的支、连管坏损与出门井淤积问题统筹考虑,一并彻底解决;并坚持科技赋能,积极推广应用能够满足城市建成区道路交通繁忙、共用管线复杂、施工作业面窄等工况条件的新工艺、新材料及构配件。
为尽量减少积水点改善工程对周边居民和沿线单位工作生活和出行的影响,将实事工程做得更实,让民心工程更得民心,上海市排水管理事务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在积水点改善工程中全面推行标准化党建联建模式,搭建“项目党建共同体”,凝聚参建单位、沿线单位的推进合力,推动工程又好又快建设,最大限度做到民心工程少扰民、不扰民,不断提升市民满意度。效果颇为明显的是,在静安区愚园路积水点改善工程施工中,周边居民看着施工方为方便居民出行一次只挖半条马路,自发组织了“帮帮团”,帮忙维护现场交通,看护施工设备和材料;而虹口区同鸣路(中山北一路~西江湾路)两边的居民,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但会利用业余时间自发为施工单位看护材料,还会相互提醒要配合施工,“虽然说百姓百条心,但在道路积水改造过程中,我们百姓是一条心,政府为我们着想,我们也要为政府着想。”一小区居民杨志平说。
“下水道是城市的‘静脉’,积水点改善工程是民心工程,也是良心工程。根据《上海市排水“十四五”规划》,至2025年,上海中心城镇雨水排水能力达3至5年一遇的面积将从2020年的16%左右提升至35%左右。”上海市排水管理事务中心表示,将持续努力,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助力人民城市建设。
新民晚报记者 罗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