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表台账由56张精简为8张,数治赋能做好基层减负“后半篇文章”
9月25日下午,静安区召开数字赋能为居村组织减负工作推进会,奋力打造数字赋能高水平治理的“静安样本”,做好为基层减负的“后半篇文章”。
静安区供图
为居村组织减负工作开展以来,静安区紧扣时间节点,聚焦精简居村组织出具证明、信息系统、考核创建和挂牌标识等重点任务抓紧推进,确保各项减负措施落实落细,全力推动为居村组织减负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走。
同时,坚持加减并重、重心下移,做实下沉准入源头管理、“静邻帮办”服务延伸、基层治理“十百千”项目矩阵资源集结和“小专精”培训赋能等关键环节。特别是针对居民区“报表多、台账多、人工算、重复报”等一系列困扰居委干部的问题,从源头出发,着力推动各基层治理相关职能部门和各街镇通过事项梳理、流程再造、数据整合等方式,将区级部门需要街镇和居村填报的报表和台账由56张精简至8张,精简率达到86%。
同时,结合全要素社区治理智能平台分类标签数据,生成10张“一键生成”的“智慧报表”,如免费牛奶发放、两病筛查、应届生就业指导、老年综合津贴、入学入托服务等均可通过数据建模进行推送,持续为居村组织“瘦身松绑”。当前,运用数字化手段减少基层工作中的重复性操作,正成为静安区各街道的“新常态”。
新增风险点、安全隐患排查点、事故发生点……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做到24小时 on call?这些曾经或记在工作笔记本上,或录在各处系统中的数据如何让它们成为管理、服务、安全的关键词,做到“平时多关注、急时不慌乱”,全要素社区治理智能平台通过标签分类、建立数据规则等方式,搭建了社区党建、社区安全、社区管理、社区服务、自治共治、社区发展、基层赋能7大板块、24个场景、53项应用,让数据下沉到基层、赋能到末梢、应用到日常。
例如,数字画像场景着力优化“在职党员线上报到—居村党组织审核通过—列入居村储备力量”的队伍组建流程,充实拓展党员志愿者“身份标签”“服务标签”,形成更加全面、更加立体、更加生动的党员志愿者“数字画像”,实现“人费心找服务”到“服务迅速找人”的人岗适配转换。
新民晚报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