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汾路街道 宜居社区品质提升 幸福家园共建共享 在社区工作中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 让城区管理更高效、市容环境更优美、居民笑容更灿烂
学思感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对照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对标静安“当好模范、成为典范、引领风范、打造示范”的要求,紧扣“持续走在前列,当好先进和标杆”目标,踔厉奋发、守正创新、勇当先锋,按照静安区委基层党建工作要求,围绕“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聚焦“五个聚力工程”,积极打造“静安基层善治典范”为目标,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要求,全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稳中创优、优中提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深化、细化临汾的“施工图”,抓好为民服务实事项目落实见效,让临汾的居民朋友们生活更幸福、笑容更灿烂。
推动基层党建引领全局融合全域
“一网双线三联”让服务暖及人心
农历新年来临前,80多位经常在临汾社区为居民服务的外卖小哥与网约车司机,被邀请到“新心驿站”共享团圆餐。“新心驿站”是临汾路街道党建新探索:将服务建在“路上”。临汾社区沿街商铺林立,在街道网格党建平台牵头组织下,联合多方资源与力量,在一个个商铺中设立了灵活且便捷的“新心驿站”:外卖小哥在取餐时可在店内喝到免费饮料、享用实惠午餐,经过理发店时通过绿色通道可享受免排队理发服务,“驿站”内还备有防寒防疫物资供小哥取用。当天,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与拿出店铺面积设立“新心驿站”的商铺店主等欢聚一堂,暖流在每个人的心中涌动。
社区是居民的家园,也是服务居民的创业者、劳动者的家园。临汾路街道在全市率先提出了“将支部建在路上”,精细化打造了4个“街区网格”,通过探索实施党建引领下的街区共治模式、健全行业党建联盟、落实区域化党建“一走访、三清单”、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机制、壮大“党建朋友圈”等方式,进一步推进韧性精治、多元善治。
临汾路街道以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夯实精细化底盘,“一网双线三联”基层党建工作取得实效。设立街道党工委-居民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组党(员)小组党建网格,“线下党员报到、共同行动、凝聚人心,线上共建家园、赋能小区、汇集民意”;实现“干部联楼组、党员联群众、服务联民心”,把街道干部、居委干部的服务感知触角延伸到楼组和居民家庭。
街道通过全要素网格治理、全方位共性治理、全过程协商治理,让基层治理更有方法。构建社区网格架构,实现党建、治理、服务“多格合一”,街道领导、机关干部、社区民警、城管、城运、网格员、党员骨干等力量“沉格入网”;系统梳理解决小区各类共性问题中形成的工作方法和机制,形成物业治理131模式、加梯123法等治理“工具箱”;自下而上优化搭建“楼组微协商、小区网格协商、社区大协商”三级对话平台,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静安区是一片红色热土。新征程上,临汾路街道将努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走出上海基层党建新路子中继续创造新鲜经验’,不断创新基层党建。”临汾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永波说。
推进各项事业,归根到底是靠一支敢于担当、善作善成的队伍。临汾路街道坚持党工委统揽全局、行政组织党组协调解决、社区党委整合资源,压实主体责任、加强整体谋划、强化高效统筹、定期研究部署,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深化推进城市基层党建探索,系统实施“先锋临汾”党建工作品牌,提炼总结“组织力工程”“红色家园”等先进经验和工作内涵,开展“先锋π”共同行动,带领党员干部比学赶超、担当示范,全面推进党建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建设;依托“书记工作室”,持续开展“领头雁”“增能”两大项目,着力锻造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搭建“临时党支部”“突击队”“服务团”等干事平台,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攻坚魄力,激励年轻干部在加装电梯、疫情防控等基层一线锤炼品格能力。
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数字转型“赋能”社区治理
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临汾路街道努力在保障改善民生上有新举措,在增进群众福祉上有新突破。近年,街道积极探索了党建引领下的“数字+为民”新路径,以数字化转型构建“线上线下”汇民意、“邀民参与”聚民力、“下沉服务”暖民心的工作新格局,联席集智聚力、激发人民创造。
在临汾路街道的星城花苑小区,有间24小时不打烊的“数字小屋”:15平方米空间内,有口罩售卖机、智能药柜、公共事业一体缴费机、自助打印机等,满足居民不时之需。社区中的这一新基建,正是来源于“社区心愿码”平台征集的居民的“微心愿”。
“社区心愿码”是2022年街道的一次探索。临汾路街道率先试点民政部门开发的“社区心愿码”平台,及时征集居民需求和感受,以此布设社区“新基建”“微更新”,最大程度提升供需匹配的精准性和居民心愿的实现率。依托“心愿码”平台,街道积极探索实践“需求居民提、项目居民议、点位居民选、成效居民评”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居民群众有了更实在的参与感、更便利的生活设施、更美好的服务体验以及更通畅的参与路径。“心愿码上提,供需马上通——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社区新基建始终”这一案例还获评“第二届上海社会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十佳创新项目”。
临汾路街道以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的智能化、智慧化水平的探索还有很多。
拓展“数字驾驶舱”“智慧临小二”等数智平台实战场景,加强预判、提升精度,助力各级党员干部在精准服务、减负增效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党建引领下的新基建、新空间、新模式、新形态、新体验“五新社区”建设,打造了“数字家园”,健全完善“数字吹哨”自动推送、“微网格”主动发现三大民生需求发现机制,以及“街道跨前-区域共建-民主协商”三大民生诉求破题机制,率先打造了全市首家沉浸式“家庭养老”数字样板间、两家24小时不打烊“数字小屋”“数字公话亭”等数字便民点位,无形之中延伸居委会共享空间、服务时长,在数字“加温”中回应更多民生诉求。打响了“临汾好办”品牌,在全市首创“证码合一”一体化快捷流程办事场景,提升居民办事体验度和便捷度;参与试点区医保“医疗救助一件事”全流程改革以及医保经办综合管理平台“静心办”建设工作,延伸事务受理种类,中心总受理量和人均受理量在全区均排在前三名,居民满意度评价保持在99.99%。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先后为社区老人们安装“一键通”应急呼叫系统、建成家庭养老床位、完成适老化改造等,保障老人们居家生活健康安全。社区数字化转型成为增强社区凝聚力、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的重要支点。
以增进民生福祉为落脚点
推动“宜居社区”品质提升
最近,闻喜路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施工车系着电梯井道,一节节吊起、拼搭,电焊火星飞溅,3台电梯框架已初现雏形。“都盼着电梯能赶快装好,家里老人、孩子上下楼就不愁了。”岭南路100弄小区居民说。居民家门口竖起的电梯,加装过程非常不易。由于是沿街房,施工过程困难重重:人行道与居民区距离过窄,自来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煤气管、强电线、弱电线等“四管两线”移位困难;电梯上方设有10千伏高压电线,施工势必引起街区大半单位停电,“伤筋动骨”;电梯施工位置附近学校、商铺林立,封闭施工会给居民的日常出行带来不便……面对种种困难,临汾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充分发挥党建联建优势,深化完善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机制,积极为加梯自管小组、居民区党总支与共建单位搭建协商平台,共商解决方案,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行动优势,最终促成电梯加装工作顺利展开。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归根结底是要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建引领下,临汾路街道以增进民生福祉为落脚点,稳步奋力前行,致力推动宜居社区品质提升,实现幸福家园的共建共治共享。
聚焦“均衡均质”,临汾的社区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街道通过开展临汾花园小区加装电梯配套工程、保德路425弄雨污水分流工程和宝德菜场门头改造、城市微更新改造等“两美”建设项目,全力推进老旧社区更新;注重河长制、林长制工作的牵引作用,设立20个居民区林长制公示牌,努力提升辖区生态文明环境。美好社区环境离不开“绣花功夫”,通过“一网统管”模式,借助“民情日志-数据驾驶舱”分析应用系统,将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贯穿于社区管理中,不断强化城市社区作用发挥,提升社区管理效能。以垃圾分类为例,街道以年度市容环境满意度测评为抓手,持之以恒抓好市容管理,开展小包垃圾百日专项整治行动,制定《临汾路街道小包垃圾百日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意见》,加强对垃圾厢房的监管力度和垃圾清运退费工作,升级改造厢房22个点位和可回收物中转站。
在幸福家园的打造中,全过程民主贯穿始终。街道持续打造了综合性“居民之家”服务平台,启动和源名城综合性“居民之家”建设,完善拓展6个“居民之家”为民服务功能;先后完成20个居委会的标准化建设督查工作,结合“四百”常态化走访,利用“社区云”、社区分析工具等平台进一步落实居民区首问接待、巡查走访等制度;开展美丽楼组创建,设置红黄绿灯机制,严把创建名单,申报区级“美丽楼组”333个;做好物业选聘和应急托管工作,启动7个业委会换届改选程序,完成3家业委会换届工作,完成了5个小区的物业选聘工作,在临汾小区启动了应急托管的程序,确保小区服务稳定。围绕“法治中心”建设,提供矛盾调处、法治保障和政策咨询等,让社区居民尽享“法治红利”。以加装电梯为例,通过实践总结党建引领下的“加梯工作法”、探索后续维保模式、完善全过程协商机制、提炼《全生命周期加梯指南》等方式,推动“自治组织化”在协商议事、达成共识、化解矛盾和居民监督上见实效,形成从“加梯”到“家园”的自治共治模式,千方百计缓解“悬空老人”出行难题,基于共同努力,目前启动加梯359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