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首个“沉井式”车库预计今年年内实现开工,停车位约300个
记者刚刚从市道路运输管理局获悉,上海未来将建成首个“沉井式”车库,地点位于静安区广延路与永和东路交叉口东侧公共绿地地下空间。近期,该地块土地出让已公示,预计今年年内实现开工,停车位约300个,切实缓解居民停车难问题。
所谓“沉井式”车库,就是利用垂直盾构向下挖深的立体车库。它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比如,普通地面停车场如果要停200辆车,需要数千平方米,而同样能停200辆车的“沉井式”车库,只需要数百平方米。
据悉,该地块计划修建2座“沉井式”车库,停车区域考虑整体环通流线,方便车辆来往高峰时错车等候,同时设置临时停车区,利用手机app提前预约取车机器人提车停车,最大化提高停车效率和周转率。静安区此番“公共绿地+地下停车场”的利用模式,可实现有限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近年来,上海正在持续通过扩大增量、盘活存量等多种方式缓解停车难题。据悉,“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共享泊位3.13万个,平均利用率在70%左右。根据2022年年初出炉的《上海市停车行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至“十四五”期末,停车共享泊位数量保持上涨的同时,平均利用率将达到80%。
至“十四五”期末,上海预期利用垂直盾构、停车机器人以及其他智能停车新设备或新技术,具备技术先进性并发挥明显成效的示范性新型智能机械车库项目数量达到20个。
作者:钟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