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贯市中心一站一风景 沪13号线新段年底开通试运营
东方网记者于量12月3日报道:上海中心城区地铁线网密度进一步提高。近日,13号线工程(江宁路站~世博大道站)顺利通过通车试运营专家评审,并将于年底开通试运营,市民将很快能够搭乘地铁直达玉佛寺、自然博物馆等地标。值得一提的是,13号线新开通区段各车站的装修风格各具特色,未来将形成一道深埋在上海市中心的“地下风景线”。
据介绍,13号线(江宁路站~世博大道站)区段开通试运营后,13号线累计运营线路长度达到21.9公里,运营车站19座,纵向串连起上海市中心多个繁华商业区。在建设过程中,设计者打破常规,结合每座车站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精心打造出富有上海特征、上海风格的车站装饰,堪称“一站一风景”。
江宁路站:名刹旁体味禅意
新开通的13号线江宁路站,毗邻沪上名刹玉佛寺,乘客出站后仅需步行百余米即可抵达。在车站装修方面,江宁路站的主题被定为“江山宁和”。车站站台层吊顶、墙面均以素色为主,古朴淡雅,可谓禅蕴十足。
在站厅墙面上,布置有一幅长24米、高2.7米的铝板彩色喷绘巨幅山水画,同时辅以景德镇彩陶立体造型的山峦。在一片无边山河相衬下,渔翁独立一叶扁舟,江风习习,流泻一片江山宁和的韵味。此外,车站站名墙上的“江宁路”三字并未采用常规字体,而是由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亲笔题写。
自然博物馆站站厅层的设计,让乘客仿佛置身于远古洞穴
车站两端从天花垂吊而下的蓝鲸与海洋游鱼造型装置似乎要将乘客带往海洋深处
自然博物馆站:从远古洞穴到深邃海洋
13号线新区段开通后,自然博物馆站1号口可直通售票处。方便市民游客参观,车站的装潢风格也与博物馆十分契合,乘客仿佛置身时空隧道,尚未出站即可感受到来自远古的“回响”。
自然博物馆站站台通过横向纹理的岩石质感墙面展现时间亿万年的冲刷与积淀,站厅则以远古时期的洞穴为设计灵感,通过弧形的边墙和吊顶相连的红色砂岩条块进行装饰。车站两端从天花垂吊而下的蓝鲸与海洋游鱼造型装置,又似乎将乘客带往海洋深处,营造出别样的出行视角。
南京西路站:三色矩形“拼”出摩登范儿
13号线南京西路站以柠檬黄作为主色调,装修风格时尚明快,主打“摩登俪影”这一主题。车站最大的特色,当属站厅层以红、黄、蓝三色的矩形图案拼搭而成的吊顶。
据介绍,南京西路站站厅层吊顶的设计灵感,来自荷兰艺术家蒙德里安的“风格派”作品。红、黄、蓝三色矩形所呈现出的创意效果,使车站线条呈现轻快的律动;对照南京路上的繁华霓虹与交织人流,围成历史与现代的传承韵律。
淮海中路站的站名采用复古的铜牌设计
灯厢壁选取了淮海路周边的优秀历史建筑图片
淮海中路站:最深车站打造浓浓海派风情
淮海中路站的装潢主题为“海派风情”。车站以老洋房式的小地砖与红砖墙装饰,展现了百年淮海路的岁月变迁;在站台两侧的镶嵌鹅卵石的灯厢壁上,选取淮海路周边的优秀历史建筑图片,用黑白的影调诉说着她改变的容颜和不变的浪漫。
值得一提的是,13号线淮海中路站还是上海目前最深的地铁车站,基坑深度达33米。车站地下连续墙更是深达71米,相当于乐山大佛的高度,创下上海地铁建设之最。
在新天地站换乘10号线一定要注意地面标识
新天地站:穿梭上海的过去与未来
新天地站的装修主题为“天地穿梭”。在老式壁灯的环境氛围营造下,车站站厅层嵌入在青砖墙上的七座石库门形态的大型显示屏,用视频影片滚动展现上海的早晨和傍晚、风情与民俗。从显示屏前走过,仿佛与历史擦肩,在上海的过去与未来间穿梭。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10号线新天地站位侧式站台设计,去往航中路站和新江湾城站方向的列车分别停靠在两个不同的站台。因此,市民在该站换乘时,一定要注意看清地面标识,避免走冤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