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锁请消防,是否“大炮打蚊子”

“你好,119吗?我家猫蹿到树上下不来了,快帮我救一下吧!”“我把钥匙落家里了,能不能帮我开一下门?”据统计,目前消防接到的救援类报警几乎已经和火灾报警的数量相差无几,但三分之一的救援报警都集中在开门取钥匙、救助动物、排水等非紧急事件,占用了大量警力。
这样的城市救援给市民带来方便,但也引发担忧——这些“琐事”是否会浪费有限的警力资源,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会不会延误抢险救援的警情处置?
“蜘蛛侠”开门很危险
消防部门接到的报警中,很多是居民忘带家门钥匙,请消防队员帮忙开门。
10月22日,市应急联动中心接警,闵行区南北大街401室有1人被关在卫生间内出不来。闵行消防中队1辆消防车立即到场处置,房主不同意破门。因为是老式小区,消防云梯车根本无法展开,最后消防官兵只能从5楼爬至4楼将门打开。
消防队员从高空索降下来,看似轻松,但其实滑降过程中风险很大。每一次,消防员都必须做足防护措施,通常需要4个人的通力配合,才能安全到达屋内,滑降过程中的刮蹭、身体受伤也是常有的事,所以“蜘蛛侠”不那么容易当。从高空从天而降到屋内开锁,对消防战士来说是一项危险系数极大的救援任务,但对于专业的开锁匠来说,开门锁其实是“小菜一碟”。
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一些市民认为,门锁了当然找消防啊,等开锁匠上门可能需要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消防接到报警后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无疑更有“竞争力”。家住静安的市民张小姐表示,一个女孩子,如果单独找开锁匠会觉得不安全,还是找消防官兵靠谱。也有部分市民反对为此求助消防官兵。居委干部李阿姨表示,消防官兵主要任务是防火灭火、抢险救灾,“刀毕竟要用到刀刃上。取钥匙、捅马蜂窝这些事情可以通过社会服务机构来解决,基层社区、街办或城管等单位都有专业的便民服务队伍,可以共同帮119分担。”
莫让“救援”成“负累”
“救猫”、“取钥匙”这种报警,到底属不属于消防部门的救援范畴呢?“严格来说,消防可以不管。”市消防局副参谋长陈永胜指出,消防部门有三大职能:火灾预防、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其中,按照消防法规定,“救援”是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物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
频频为救猫、取钥匙出动警力,可能会耽误消防救援。以一个基层消防中队为例,一个消防中队普遍不超过50人,除去内勤人员,一般中队都只有大约30名消防员,平均配备3-4部消防车。开锁这类的城市救助,看似鸡毛蒜皮,却需要采取高空索降、破拆等手段,至少要出动一部消防车、5到7名队员,情况特殊的甚至要出动两部消防车和20名人员。留守营区的通常就只有1部消防车,一旦辖区内发生普通火灾,中队剩余的车辆和人员只能满足基本的灭火力量需求,如果是较大火灾,就需要其他辖区增援了;但是,第一出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就很难控制初起火势。
一些市中心区域消防力量原本就配备不足,如静安区只有一个消防中队,仅有三辆车。消防员介绍,一旦力量不足,必须调回“救猫”消防车赶赴更危急的现场,“救猫”消防员则必须暂停行动,跟报警人说明情况后,再赶赴灾难现场,有可能耽误救援时间。
陈永胜呼吁:“消防官兵守卫群众的幸福平安义不容辞,但是警力的应用一定要合理,让最需要帮助的人们得到及时的救助,‘119’不是简单的3个数字,更象征着平安和希望,请市民慎重拨打119。”
公共资源有限市民还需自律
“其实市民更愿意求助消防,是可以理解的。”律师陈军说,相比有些“鱼龙混杂”的开锁匠,消防明显更能让市民安心,公信力也更高。
不过陈军认为,随便请消防来开门,有点“大炮打蚊子”的意思,实际是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且不说出警出车的成本,消防队员本身精力也是有限的。”他认为,消防部门从最初的灭火抢险到后来增加了民事救助服务,应该说是好事,但演变成市民事无巨细都要找119就需要反思了——不光是浪费人力物力,还可能为抢险救灾埋下重大隐患。”
陈军认为,要解决大量民事求助占用警力的矛盾,应该靠地方法律法规或政府行为来规范,明确哪些事可缓,哪些事必须立即去,市民也应当有自我判断,“如果件件事情都要打119、110,困难是解决了,可谁为额外增加的社会管理成本埋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