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廊“飞架”楼宇间,中山公园、静安寺等 商圈串成“项链”

长宁路、凯旋路路口,是尤先生每天上班的必经之地。这个路口的红灯差不多两分多钟,连接龙之梦和书城的斑马线两端都没有遮挡物,夏天暴晒在烈日下,雨天挤在人堆里打伞。“真的吗?真的会建连廊吗?”当听说中山公园可能建连廊后,尤先生眼前一亮。昨天,记者了解到,中山公园商圈连廊酝酿9年后近日终于有了眉目:中山公园商圈“目”字状连廊将串起9个商场,“十二五”期间将会开工。
其实,想要兴建连廊的商圈并不只有中山公园,静安寺、新虹桥、前滩均将打造“上天入地”连廊:静安寺商圈连廊目前正在规划和定位中;新虹桥商业中心700多米地下连廊有望在2016年串起“9朵金花”,商厦均预留接口为连廊埋下“伏笔”;“陆家嘴连廊之父”、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小明在上海新地标前滩的建设中更是大手笔,在规划之初考虑到凭借空中连廊和地下连廊的合力,打造一座“独一无二、千变万化”的“立体之城”。
中山公园:“目”字连廊应对交通“肠梗阻”
“早晚高峰的时候,十字路口的景象太壮观了,车子长龙不去说它,绿灯一亮,那人流密密麻麻,就像开闸一样,涌过去。”尤先生这样描述自己的上班路。当凯旋路上车辆等待大转弯时,整个十字路口活像一个巨大的停车场!
“交通一直是个问题。”长宁区虹桥、中山公园地区功能拓展办公室早已看到了问题,历史上中山公园地区就是上海中心城区西部的交通集散中心,同时又是商业中心,现在又是中高档住宅密集区域,“长宁路主干道常常出现拥堵,从中山西路到定西路,短短700米不到的一段路上,就有4个红绿灯。早晚高峰时间,中山公园的车子常常可以一路排到古北路。除此以外,中山公园一带有29条公交线路途经,其中15条是终点站,大量轨交2、3、4号线转乘公交的人流还是会涌上地面。”办公室相关人士分析说。
根据目前的规划,中山公园区域的连廊呈“目”字状,将架起穿越长宁路且连起凯旋路、汇川路和定西路的南北连廊,同时连起长宁来福士、龙之梦、国美、玫瑰坊、爱室丽、巴黎春天、兆丰广场、联通大厦、上海书城等约9个商场。大部分连接以空中连通为主,小部分走地下。
此建设项目已经被列入长宁区政府实事项目,将会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将来,架设好的连廊,将杜绝行人在地面穿越长宁路,极大地提高长宁路主干道机动车通过的速度,使交通变得通畅。
静安寺:解决办公楼白领出行不便
刚从沙丁鱼罐头般的早高峰轨交里出来,却又要挤在人堆里等那个漫长的红灯。和许多白领一样,吴小姐每天上班都得挤早高峰的轨交2号线,从静安寺站下来,要过两条大马路才能到公司,夏天要顶着烈日步行十几分钟,大雨天更麻烦,一路上就算撑着伞走到单位,往往裤子也要湿掉半截。因此,在静安寺商圈,像吴小姐这样的白领都在盼望着有一个有顶篷的连廊串联,“那样我们就不怕日晒雨淋了”。\
据悉,静安区正在研究静安寺商圈连廊规划和定位,计划通过连廊为白领打造一个便捷的生活工作“绿色通道”。目前,这个连廊尚处规划阶段。静安区商务委负责人透露,连廊的建设需顾及到统一的城市规划,还要广泛听取沿线商家的意见。此外,静安区还在考虑在曹家渡商圈建设连廊的规划方案。
新虹桥:700米地下连廊串起“9朵金花”
从新虹桥商圈中部的世贸商城,步行至南部的高岛屋,中间隔了一条延安西路和一个新虹桥中心花园。龚小姐对记者说:“世贸商城和高岛屋,两者间实际距离其实并不太远,但一想到要先穿过一条大马路,再穿过一个花园,就会打退堂鼓。”
在新虹桥地区,记者还注意到,轨交2号线娄山关路站上来即可到达汇金、百盛、巴黎春天和虹桥天都4个商场,但是要走到虹桥友谊商城,还要过3个红绿灯。这一路上,还有虹桥城、尚嘉中心等。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整个新虹桥商业中心从南端黄金城道到北端的天山路,空间直线距离将近1.6公里。分布广阔、设施分散,是新虹桥商业中心有别于本市其他11个市级商业中心的主要特征。
长宁区虹桥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区政府有关部门经过多方研究和征询,决定用连廊模式串联起单个商业体。目前,已完成长房国际广场与金虹桥国际中心穿越茅台路的地下通道建设,另一条长达400米的连接遵义路商业设施的地下通道也于近日开工建设,连接起SO-HO绿城广场、虹桥城、尚嘉中心、虹桥友谊商城。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连接的商厦在建设时都已预留出连接口,为地下通道建设埋下“伏笔”。
一项穿越新虹桥中心花园和延安西路的地下空间开发工程也已在规划设计中。未来,一个长达700多米的地下连廊将串联起金虹桥国际中心、天山百盛、巴黎春天天山店、汇金百货、虹桥天都、SOHO绿城广场、虹桥城购物中心、尚嘉中心、虹桥友谊商城9个项目,将这“9朵金花”连成一体,预计整个连廊或将于2016年完工。
前滩:出轨交可沿着连廊走进办公室
未来,去上海商业新地标的前滩休闲、拜访客户,即使大雨磅礴,不带雨伞也不用担心。出轨交便可以直接通过时尚、干净的地下通道和楼宇之间的连廊,穿梭在各个商场之间,甚至可以一路走到你生意伙伴的办公室。
近日,记者走进前滩指挥部,在杨小明的办公室,提前看到了一个便捷的“立体之城”。这片2.83平方公里的风水宝地将被打造成上海新的世界级中央商务区。
“要在互联网时代、网购时代,创造一个全新的商业中心。”杨小明说,连廊将成为前滩这个“立体之城”的润滑剂。根据粗略统计,前滩将至少200万平方米的地上建筑有空中连廊。
在效果图上,记者看到,前滩的办公楼和商业楼宇,有2/3都将通过连廊“手拉手”:连廊和建筑内部混为一体,没有楼外廊,楼宇之间的连接是无缝的。连廊长短不一:有的长十几米,有的则长二十几米,全部是空中的形态。
“除了空中连廊外,前滩建筑的地下也会四通八达。”杨小明透露,前滩目前规划约150万平方米的建筑通过地下连通。具体来说,就是以三线(6号线、8号线和11号线)交会的东方体育中心轨交站为中心,半径500米范围内建筑的地下全部打通,“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需要各单位在建楼之初就将地上、地下的建筑都规划好。”
这些地下通道将成为一个时尚的商业载体,同时这些建筑也因为它们而关系更加紧密。杨小明表示,之所以在前滩规划这些空中连廊和地下空间,是因为连廊可以提高一个区域内人行动路线的合理性,减少出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直接促进商业上的繁荣,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存的一种模式。
[为何建连廊]
楼宇“手拉手”可带动客流
原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徐道钫告诉记者,在一些交通集聚的商业区域,通过发达的人行天桥等连廊系统,首先可以实现商业区的人车分流。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也表示,建连廊是缓解区域交通压力、提升商业活力的一个好办法。齐晓斋说,五角场就是一个成功案例。五角场的地下连廊,使那里的地下商业也变得相当兴旺。通常,地下楼层的客流比地面楼层要减少一半。现在把这些地下1层的商厦全都连接起来,形成了客流,使地下1层、地面1层的热闹程度变得不相上下,地下1层竟也成了旺铺。
“如果把一个个独立的商场比作珍珠,那么,连廊就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把这些珍珠串成一条项链。”齐晓斋说,无论是中山公园、还是静安寺、还是新虹桥等等,这些商圈的许多商场原来都是各自为战,可是消费者的习惯却是货比三家。把它们串起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我提倡建连廊可以带一点商业。”齐晓斋说,同样是1公里路,“走过去”和“逛过去”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感觉,“逛过去”就不会觉得累。
当然也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建设连廊。徐道钫强调,如果几幢楼宇之间没有流动的“动力”,特别是单纯的办公楼宇没有来往需求,就是建设了连廊,也等于摆设。而且在实际建设中,也要考虑楼宇业主的主观态度和成本性价比等问题,所以一个区域整体规划非常重要,连廊主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怎么建连廊]
更宽变美更亮,装电梯增商业
连廊,将成为新一轮城市规划打造“立体”城市地标。不过,记者在静安、长宁、浦东采访调查时也发现,在成熟的商圈之上再建连廊困难重重,也一直颇受争议。很多老的天桥都在拆,新建的连廊如何与它们显出区别?连廊建空中,还是建地下?
■是否天桥翻版?
单一体验变成多重体验
早在2005年,中山公园就有了建设连廊的想法,一直到如今终于决定要实施建设,差不多已有9年了,曾经几度被否决。
“别人都在拆天桥,我们为什么还要建连廊?”长宁区虹桥、中山公园地区功能拓展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年设想在中山公园建连廊的时候,很多人因此提出了反对意见。陆家嘴连廊的建设之初,也有不少人提出同样的疑问,“上海很多地方都在拆除天桥,我们却要修建天桥,会不会是走倒退的路?”
连廊的功能绝不仅仅只是为了让行人穿马路。“‘天桥’和‘连廊’有很大区别。”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连廊的设计肯定比天桥更宽,也更漂亮,上面会设置一些景观、绿化、休息座椅等,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增设一些商业设施。
“我认为,很多天桥被拆,是因为功能太单一、体验效果不佳。”杨小明对此颇有感触,如果建设一个具有通行、观光等诸多功能的连廊,肯定不是走倒退的路,“现在陆家嘴连廊每个入口安装了电梯,让人上下天桥不累。连廊也加大宽度,9米的宽度让拍照、通行两不误。再将轨交上盖掀去,市民可以直接从轨交直达二层连廊,连廊边增加美食快餐店。这样,陆家嘴连廊可以观光、可以通行、可以吃饭。”
从单一的体验变成多重的体验,最终一个全新的观景平台也诞生了。而对于陆家嘴连廊部分路段没有雨棚,杨小明表示也是考虑到旅游功能。“有了雨棚影响拍照效果,确实无法两全。”据介绍,现在陆家嘴连廊二期也在讨论中,如果建成会将渣打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大楼等十幢左右楼宇连接起来,而且可以直接连接到北滨江。
在齐晓斋看来,之前连廊建设也曾存在着一些短板,有的是纯粹的通道,没有商业,又没有自然光透入,或是高度不够,容易让人产生压抑感,如果加入一些透明玻璃顶的设计,或许会好很多。
■空中还是地下?
因地制宜可成新景
多个重要商圈在规划连廊时,还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是从空中架起?还是开挖地下通道?这也是部分连廊规划迟迟无法开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山公园商圈的连廊在经过很长的争论后好不容易各方终于达成一致:“要建!”可是,新的争议又来了,走空中是否会影响景观?走地下也有麻烦,由于中山公园已是成熟商圈,再加上是轨交三线合一的大型交通枢纽站,地下有十分复杂的管线,要完全打通地下通道部分路段遭遇诸多限制,而且建地下连廊成本比较高。在考量了中山公园地区的实际情况之后,目前规划的连廊大部分走空中,小部分走地下。
现在已经成为标志连廊建筑的陆家嘴连廊也曾遇到各类争议。在规划初,不少人倾向空中连廊,但争议是:陆家嘴是上海的一个地标,东方明珠等景点都集中在此。在这个区域建设空中连廊,会不会大煞风景?对此,杨小明表示,只要设计合理、因地制宜,连廊不仅不会破坏景观,还能成为新的景色。陆家嘴连廊现在甚至已经成为陆家嘴最佳摄影平台,也成为了新的观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