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老年素质教育实践 助推老年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指导中心10周年回顾
文/龚洁芸
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指导中心(以下简称“指导中心”)成立于2012年6月,至今已整整10年。作为本市老年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指导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调研全市各类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工作情况并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建议。通过聚焦素质教育,明确老年教育姓“教”的本质,坚定“立德树人”的理念,老年学校成为推进老年素质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学习团队的关键阵地,素质教育工作从自发逐步走向自觉。
深耕10年,久久为功。在上海市教委的领导下,在市委老干部局的大力支持下,在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以下简称“小组办”)的具体指导和上海市老干部大学的积极承办下,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开局良好、进程顺利、初显成效。10年来,指导中心扎实推动全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齐头并进,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为提升老年学员素养、促进积极老龄化发挥作用。
实践基地和实验区示范引领
实践基地和实验区是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试验田和先行军。2012年,刚刚成立的指导中心即在全市设立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10年间,指导中心先后设立了2批素质教育实践基地,4所市级老年大学和部分区、高校老年大学、街镇社区(老年)学校等16所老年学校成为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实践基地。2018年,在总结实践基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开展了素质教育实验区的探索和试点工作。经申报和同意,先后确定闵行区、松江区、静安区、徐汇区为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实验区,进一步拓宽了素质教育工作覆盖面。实践基地和实验区的工作示范,为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积累经验,有力带动了全市素质教育的队伍建设。
实践基地建立之后,使得老年素质教育工作有了“根据地”——由点及面逐步推进老年素质教育工作,使素质教育的影响力辐射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老年学校,形成了以实践基地为示范点、实验区为辐射面的发散型实践层级。指导中心制定了《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办法》,坚持季度例会工作制度,实践基地学校积极承担素质教育课题研究,积极参加素质教育实验项目活动,在基地例会中总结交流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经验成果,对“最美学员”等大型活动积极建言献策。
这其中,闵行、松江作为素质教育第一批实验区,在素质教育主题活动、课题研究和实验项目活动中覆盖全区各街镇老年学校,进一步使素质教育成果由点状向片状辐射,如素质教育示范课、青松讲坛等重点项目均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不仅实现了区级层面的宣传与辐射,同时对其他区开展相关活动也提供了经验借鉴。实践基地和实验区的辐射推广,将素质教育“重心下移”、向街镇老年学校延伸,大大提升了素质教育的影响力。
10年的时间,实践基地和实验区在实验项目、课题研究、主题活动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指导中心重大实验项目多由实践基地和实验区牵头完成。指导中心专家顾问组、《上海老年学校素质教育百问》编写组等均有实践基地和实验区的同志参与。展望未来,指导中心将全力强化实践基地和实验区建设,激发工作活力,创新展示平台,完善管理办法。指导中心将修订《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办法》,重点推进和加强素质教育实验区工作,实行实验区街镇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运行机制,探索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工作新模式;坚持实践基地工作例会制度,加强经验总结和交流,围绕“课程思政”理念举办实践基地校长研讨班;交流实验区在街镇老年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示范课”活动的经验,发挥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和实验区在“课程思政”“示范课”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轮实验项目丰富多元
2015年,在召开全市第二次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后,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团队、进网络”,指导中心与上海市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了3轮素质教育实验项目活动,素质教育工作由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逐步向街镇老年学校推进。参与实验项目的学校从2015年的40所到2016年的65所,再增长至2018年的88所。全市共有122家老年学校参加,提交实验项目报告193份。
实验项目举行开题会、推进会、交流会、结题暨优秀实验项目表彰会,邀请专家、领导进行点评和辅导,编印了2015年、2016—2017年、2018—2019年《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优秀实验项目报告集》。3轮实验项目中获得优秀实验项目一等奖的共有21篇,二等奖的共有39篇,三等奖的共有57篇。这一活动有利于挖掘、总结、提炼各单位开展素质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升素质教育实验项目的研究水平。5年3轮实验项目中,主题类型丰富多元,涵盖精品课程教学、班级文化营造、移动网络学习、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习团队活动、志愿者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
2021年,素质教育由上海向长三角辐射,指导中心尝试素质教育长三角一体化实验项目合作探究,分别委托金山区老干部大学牵头、沪苏浙皖12地一起参与开展了有关红色文化研学项目,依托嘉定区安亭镇成人学校开展的“学悦双城——学悦课堂”两地实验项目,拓展至“青浦白鹤——鹤晨课堂”和“昆山陆家——菉溪大讲堂”的四地联动,切实提升素质教育的影响力。通过实验项目和课题研究,素质教育的理念为越来越多老年学校、办学人员接受和认可,素质教育理念融入老年教育教学由自发走向自觉。
“最美学员”展示长者风范
最美的我们,最美的老年学员!
为宣传展示老年学员的长者风范,指导中心研究制定了“我心目中的最美老年学员”主题活动3年行动计划,展现上海老年学员在新时代的新风范。
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指导中心开展了主题讲述活动,全市近200所老年学校参与,在各区讲述选拔推荐的基础上,10月举办了美哉长者心 共述家国情——上海市“我心目中的最美老年学员”主题讲述展示暨颁奖大会。普陀区石泉街道老年学校高蕴玉、市老干部大学孙梦蕾、长宁区仙霞街道老年学校胡善昌、嘉定区江桥镇老年学校赖胜菊及徐汇区龙华镇社区学校“玩泥巴的老小孩”团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作了激情洋溢的讲述展示。他们的精彩讲述获得全场阵阵掌声和喝彩,他们的故事充分展示了上海老年学员快乐学习的精神风貌。
这次讲述活动,展示了上海老年教育“最美学员”的风采,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在新时代背景下,老年素质教育应该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综合素养,彰显老年人的生命价值,展现老年人的最美形象,推动上海老年教育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指导中心开展“我心目中的最美老年学员”摄影和书画主题活动。这次活动共征集摄影书画作品385件,其中135件作品荣获等第奖。6月,在党的阳光下——上海市老年学校“我心目中的最美老年学员”摄影和书画优秀作品展正式展出,1万余人次线上观摩或现场观展。“最美学员”主题活动作为“十三五”内涵建设品牌,被写入《上海老年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不仅展示了老年学员的积极风貌,也从正面引导老年学员参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成为软实力的一分子。
自指导中心成立伊始,坚持老年教育姓“教”的本质,积极宣传和倡导“树长者风范,做风范长者”,开展一系列围绕学员素养发展的活动。“我心目中的最美老年学员”主题活动就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实践,展示最美学员的长者风范,引导老年学员成为风范长者。这一活动成为理解和推行素质教育的抓手,以“最美老年学员”为切入点直击素质教育的目标——立德树人。
“我心目中的最美老年学员”主题活动是指导中心近年来重点推进的品牌项目,在宣传老年素质教育理念、提升老年素质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方面颇具品牌效应,对老年学员争做“最美学员”形成正面引导。指导中心将持续推进“最美”系列品牌建设,从“最美学员”到“最美教师”“最美校园”等,不断创新“最美”系列品牌项目。
“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
指导中心始终坚持政治属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办学的首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办学的重要内容,搭建了老年人学习政治理论、接受教育的平台,促进思政课和专业课堂有效衔接,打造了思想政治的“大课堂”。2021年以来,指导中心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重点探索在老年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开设了专题研修班、开展了示范课活动,明确素质教育的价值导向。
2021年10月、2022年9月,指导中心和市老干部大学联合举办了两届上海老年教育课程思政研修班。研修班采取现场培训和在线同步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别邀请了7位上海老年教育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研修班既有科研机构和高校关于课程思政的理念构想和实践探索,也有上海老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和实验区课程思政的初步尝试和交流反思,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程思政理念在大中小学教育、老年教育中的全过程渗透。全市各级各类老年学校教师和办学人员近500人参加了培训学习。
发挥课堂教学在老年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老年学校教师、办学人员的课程思政意识,提升各级各类老年学校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的能力,是指导中心着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在2021年举办课程思政研修班、试点开展“素质教育示范课”交流评选活动的基础上,指导中心将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开展培训学习和交流评选活动,推进“课程思政”融入老年教育。两项活动充分发挥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老年学校教师和办学者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是老年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有益探索。
课程思政与素质教育的理念同根同源,融入课程思政是老年素质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未来,相关课程老师将立足老年学员,主动从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润物无声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推进老年学校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素质教育指导中心将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市老年教育小组办及市老干部大学的统筹指导下,加强与各区老年教育小组办、各相关老年教育中心的工作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指导中心大事记
(2012—2022年)
2012年
6月8日,“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指导中心”在青松城老干部大学挂牌成立。校长陈铁迪任名誉主任,副校长蔡向东任主任,邵有民、王海兵任副主任。指导中心还成立专家顾问组,为工作开展提供咨询指导。
11月20日,“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在青松城召开。指导中心在全市设立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实践基地,4所市级老年大学以及部分区、高校、街镇等共11所老年学校为第一批实践基地。
2013年
1月10日,指导中心在青松城召开了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第一次工作例会,首批11家实践基地联络员及市老干部大学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6月28日,指导中心和市老干部大学联合开展《在老年学校各类课程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
2014年
2月28日,校长罗世谦主持校长办公会议专题讨论指导中心起草的《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指导意见》。
4月,聘请赵增辉同志为素质教育专家组成员,任指导中心副主任。
7—8月,就本市老年人群体的思想特点和学习需求,开展学习调研活动,并于8月底形成《本市老龄工作有关情况调研报告》。
2015年
5月15日,“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在青松城召开。会议解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在老年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见》。会上,指导中心印发《关于在老年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
12月14日,指导中心召开2015年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实验项目结题暨优秀成果表彰会。
2016年
4月14日,指导中心与市老干部大学联合主办的“青松讲坛”在市老干部大学举行首讲,截至2021年底共送教送课17场。
7月6日,召开2016—2017年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实验项目开题会。该轮实验项目围绕素质教育课程教学、发挥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等主题展开。
2017年
6月21日,召开2016—2017年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实验项目推进会。
12月19日,指导中心举行2016—2017年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实验项目结题暨优秀成果表彰会。
2018年
3月9日,根据工作需要,经上海市老干部大学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王向群同志担任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指导中心主任。
6月27日,召开《2018—2019年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实验项目》开题会。该轮实验项目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老年学校内涵为主题,全市有88所老年学校参加。
2018年,指导中心与上海市老干部大学、华师大职成所合作,设立《老年素质教育课程建设》课题。
2019年
10月10日,指导中心在青松城举行美哉长者心 共述家国情——上海市“我心目中的最美老年学员”主题讲述展示暨颁奖大会。
12月19日,指导中心在青松城举行2018—2019年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实验项目结题暨总结表彰会。市老干部大学等12家单位获优秀实验项目一等奖,15家单位获二等奖,25家单位获三等奖。
2020年
9月10日,指导中心印发《关于征集“我心目中的最美老年学员”摄影和书画作品的通知》,旨在展现上海老年人乐学善为、乐于奉献、文明礼仪、时尚包容的新时代新风范。
12月28日,指导中心举行新一届顾问聘任仪式,蔡向东、江晨清、熊仿杰、庄俭、高志敏、孙玫璐、张兴、张卫红、顾建华9位同志被聘任为新一届指导中心顾问组成员。
2021年
6月16日,指导中心举行在党的阳光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市“我心目中的最美老年学员”摄影和书画作品展开幕式。此次活动共征集摄影、书画和微视频作品385件,135幅优秀作品参与了展出。
10月29日,指导中心和市老干部大学联合举办上海市老年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修班,80余名老年学校教师和办学人员参加培训学习。
2022年
1月6日,指导中心在青松城召开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工作例会。会议指出,2022年是指导中心成立10周年,要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实践,拓宽素质教育“示范课”活动覆盖面,继续开展第二届“最美老年学员”主题活动,积极探索并落实好长三角区域素质教育实验项目活动。
9月16日,指导中心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工作例会暨各区小组办联络员座谈会,部署下半年工作。会上还为徐汇、静安两个素质教育实验区举行授牌仪式。
9月28日,指导中心和市老干部大学联合举办的上海老年教育课程思政研修班开班。研修班采取现场培训和在线同步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市各市、区、高校老年大学以及街镇老年学校400余名教师和办学人员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