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异带孩”男青年啃老,在他们帮助下,男青年走出家门
在静安区曹家渡街道救助所细致耐心的帮助下,小王放弃了“躺平”的想法,重树自信,并找到了工作。
80后男青年小王,单亲离异带个小孩,不找工作,却选择在家躺平,每月领取低保金,甘做啃老族。在静安区曹家渡街道救助所细致耐心的帮助下,小王放弃了“躺平”的想法,重树自信,并找到了工作。今天,静安区召开了以“全周期 全人群 全方位”为主题的静安区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总结展示会,静安区介绍了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推进情况与工作经验。
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探索已在静安区推进多年,从2014年率先在大宁路街道开展“桥计划”项目(多重困境家庭综合服务)试点,到2019年底在全区14个街镇推广实施,再到去年10月被列为民政部“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区,静安区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努力在全市走出了一条具有静安特色的兜底线、精准化、发展型的社会救助创新之路,为上海的社会救助工作做好了探路先锋。
会议以宣传片的形式,回顾了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推进情况,对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优秀案例进行了分享。
对开篇提到的小王,曹家渡街道救助所借助线上“困难家庭精准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对其进行了困难维度与困境强度的分析,通过大数据研判,为其量身定做个案分析。他们发现,小王一直是家中的“大宝贝”,养尊处优,有可能是爸爸的“默许”,让小王有了不再出门上班的想法。
劝服工作的切入点确定好后,他们为小王做好“政策叠加包”。首先让小王进行城乡居保个人参保登记手续,再进行城乡居保医保的缴费,同时为其申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并进行就业援助;小王就业后进行低保救助渐退,并委派专业社工对小王就业后的状态进行持续性跟踪。
为预防小王的父亲出现“不舍得”“巨宠溺”的行为,曹家渡街道救助所为小王父亲“制定”了“苦口婆心”陪聊包。专门安排与小王父亲年龄相仿的救助顾问与志愿者上门,通过“将心比心”、讲讲“隔壁小张”一些成功的案例,让小王父亲自行扑灭宠溺儿子的“火苗”。
曹家渡街道救助所派出有心理资质和熟悉救助政策的专业救助顾问,与小王进行“反复聊,聊反复”的谈心,转变他只想躺平的观念。在小王思想上松动后,又为小王送上“量体裁衣”式的政策组合,包括就业援助、城居保缴费、城居保医保、低保减退以及领取就业岗位补贴,让其能够享受最大化的政策优惠与力度,放开胆子去尝试工作,不用为过渡时期的花销担心。
接下来,救助所又利用大数据结合救助顾问的服务,走访社区企业,为小王挑选出岗位,最终帮助小王求职成功。
今天的会上,还发布了《静安区“全周期”服务类社会救助标准化建设指引》,构建了包括儿童、失无业人群、妇女、老人及身心障碍者在内的低保、低收入家庭群体,把握其从“救助入口”到“救助出口”广覆盖、“物质+服务+心理”多维度的有预警、有追踪、有服务、有发展的静安区“全周期”服务类社会救助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