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十名楼宇工会干部从这里“毕业”
■ 劳动报记者 王枫
位于江宁路的凯迪克大厦,因拥有众多职工服务点,在静安白领中颇有“名气”,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座楼宇里还藏着一个楼宇工会干部的“网红打卡点”——肖素华创新工作室。从2014年6月成立以来,创新工作室已先后培养了近60名楼宇工会干部、党群工作者,甚至走向长三角,把分工作室开到了昆山花桥。近日,记者走进创新工作室,听凯迪克大厦联合党支部书记、工会联合会主席肖素华讲述这里发生的故事。
打造楼宇工会干部“第二课堂”
从2004年担任凯迪克大厦楼宇党群工作者至今,肖素华已在这座楼宇耕耘了整整17年。“近年来,静安招聘了众多楼宇党群工作者,他们中绝大部分是80、90后。”肖素华告诉记者,这些年轻的工会干部工作热情高,但在工会组建、与企业沟通等方面却知之甚少,“有一次,我们到某个楼宇去办事,看到一位新入职的党群工作者在与某企业老总对话,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发抖。”楼宇工会工作该怎么做?如何推进小微企业工会组建?怎样与企业经营者沟通……对于刚加入楼宇工会干部队伍的80、90后来说,这些都是学校里学不到的。
2014年,由肖素华领衔的创新工作室在凯迪克挂牌,也随之成为静安党群工作者、楼宇工会干部的“第二课堂”,但凡街道新引进的党群工作者,都要来这里“滚一滚”。工作室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学员们进行培养。首先,理论上明确“五个引领”,即坚持政治引领,坚持实践引领,坚持机制引领,坚持创新引领,坚持辐射引领。“我们会带领党群工作者参观一大会址纪念馆、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等红色遗迹,让大家了解历史,增强做好党建工建的决心。”
其次,工作室利用楼宇内企业工会组建、召开楼宇职代会等一系列契机,为大家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比如去企业对接工会组建工作,我会带着年轻人先上门,把他们介绍给企业老总,接下来的事情,我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在不断的实践中熟悉掌握沟通技巧、操作流程。”
此外,工作室不定期组织工作沙龙,召集学员交流工作心得,通过具体案例的分享,补足自己的“短板”。“学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如果在各方面都能独当一面了,工作室还会为他们举办毕业典礼,庆祝他们能独立开展工作,成为基层党群工作者的正式一员!”
“企业建会,特别有成就感!”
今年5月,作为静安新一批党群工作者,尤昕走进凯迪克大厦,拜肖素华为师。1989年出生的尤昕原本是一名国际航空公司的空乘,从空乘转型成为党群工作者,跨度很大。“之前在外企工作,对工会几乎是陌生的。刚来时,简直两眼一抹黑。”她告诉记者,拜师后,肖书记从如何拍摄会议照片、写信息稿等细节开始,手把手将经验传授给她,“渐渐地,我很快融入新角色中。”短短几个月,在肖素华的指导下,尤昕成功推进了楼宇内几家企业的工会组建,“企业老板工作忙,我就预约好时间,并提前等在企业门口,时间长了,对方也感受到我们的态度和诚意,很快成立起工会,作为一名工会新兵,特别有成就感!”
两年前,彭雯颖作为静安招聘的标志性楼宇党群工作者入职石二街道时,也曾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小白”。曾在电信、华为等知名企业工作的她说,好在自己拜了一位“好师傅”。“我跟着肖老师学了足足一年,收获很大,肖老师一直说,我们开展活动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凝聚职工。”
“满师”后,彭雯颖先后在恒安大厦、仲益大厦担任党群工作者,“我将在工作室学到的‘服务带工建’做法运用到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期,工会将石门二路街道总工会开展的“法律体检进企业”活动引入楼宇,正巧有一家企业发生劳资纠纷,企业负责人主动找到工会,请工会介绍律师咨询,“我们就和街道司法所沟通,当天派出律师为企业服务。”该企业未建工会,彭雯颖就向企业HR宣传建会后的各方面优势,“当天中午我们在大厅碰到时,这家企业HR就告诉我,老板主动提出要建立工会,现在这家企业已经进入了建会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