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茶文化课、学说上海话、亲手做木工,在暑托班的知识海洋中“遨游”
// 静安 //
培养小朋友国学美学意识
授课老师在上“从茶文化到传统文化”体验课。受访者供图
对小朋友来说,传统文化宣传会不会有点“高深”?在学员们上了一堂茶文化课后,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爱心暑托班办班点小班班主任王京彻底打破了这样的刻板印象。利用得天独厚的区域内的茶城优势,该暑托班引进了“从茶文化到中华传统文化”体验课堂,传播茶学知识的同时,结合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节日、古文诗词,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小朋友们的国学、美学意识。
体验传统与海派文化课
7月13日,大宁国际茶城青年中心将一堂特别的“从茶文化到传统文化”体验课配送到了办班点。授课老师为孩子们讲述了几个品种茶的分类和喝法。
虽然是第一次上茶文化课,但让王京出乎意料的是不少孩子对市面上的各类茶并不陌生。有的孩子甚至还提到了白毫银针、金骏眉、正山小种等茶叶的名字,称家长平时经常会喝茶。
在互动环节,老师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邀请一位学员将名贵的白毫银针带回家冷泡。现场报名者踊跃,最后一个孩子抢到了这个名额,兴奋地当着所有人的面打开矿泉水瓶子,把银针一根根塞进去、封口,再带回家冷藏一个晚上。和茶文化课一样受欢迎的还有沪语小达人养成班,大家排排坐,一起学上海话。
大学生志愿者卫博是复旦大学数学系研一学生,这位理工男除了扮演“奶爸”的角色外,还利用自己的羽毛球特长,身兼孩子们的羽毛球教练。“虽说我学的是数学,但希望暑期的时候让小朋友放下平时的语数英等课业,多一些体育锻炼。”
共和新路街道团工委负责人邵怡晨告诉记者,此次共和新路街道爱心暑托班在团市委、静安团区委原有配送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具有辖区特色的内容。街道团工委整合区域化党建、团建单位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性、科学性与趣味性。“比如我们开设了‘从茶文化到中华传统文化’体验课堂。一方面,在午后‘快乐时光’播放‘云赏茶艺文化’线上视频,宣传茶文化与国学知识;另一方面,发挥辖区大宁国际茶城青年中心的功能,在来到暑托班传播茶学知识的同时,结合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节日、古文诗词,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小朋友们的国学、美学意识。此外,我们还开设了沪上课程。比如教学生们说上海话,讲述一些老上海的变迁故事,让孩子们在‘侬好上海’的沪语交流中进一步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的时代发展与历史。”
多维度助力快乐成长
据静安团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静安区共开设38个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办班点,实现了全区14个街镇全覆盖。结合领巾学党史、社区治理等主题,结合社区少工委暑期活动,设置了“领巾心向党 小小追梦人”线上争章等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暑托班有获得感、幸福感。
除了共和新路街道爱心暑托班外,其他街镇的暑托班也颇有特色。比如静安寺街道爱心暑托班邀请了中福会儿艺剧院的老师为同学们教授表演课程,以游戏的方式开展互动式教学,通过“你演我猜”的游戏式教学,绘声绘色,寓教于乐。如通过拍手喊口令的方式请孩子们作出相应指令,与孩子们一起用肢体语言模仿小动物、教室中的物品等,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与表现力。
此次北站街道爱心暑托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红色主题氛围升级。在管理方面,教室布置有北站特色“四史教育”的建筑简介、党旗、团徽、少先队旗等红色元素;在课程方面,不仅安排了“共产党诞生在上海”等系列主题课程,还通过手语教学学习了“快乐不简单”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等口号,学习手语国歌;课外活动时,安排小朋友们观看红色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学习百年奋斗历史。
曹家渡街道爱心暑托班则将非遗文化与红色教育相融合,开设特色非遗传统文化课程,通过纸浆画、衍纸、泥塑等手工进行红色研学,学习党的历史,感悟初心使命;讴歌英雄事迹,体悟家国情怀,学习榜样精神。学员们在研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懂,在体验非遗文化中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
// 宝山 //
在这里收获尊重与友爱
除了木工课,还有击剑、花样跳绳等多种拓展课程。受访者供图
“姐姐老师,我来帮你捏捏肩。”上完一天的课,精疲力竭的志愿者朱丹妮享受到了小徒弟的“专属按摩服务”,这是发生在宝山区友谊路街道爱心暑托班上的一幕。而在上木匠课的时候,原本想要帮一名小朋友搭把手,快速帮他完成手工的暑托班负责人李永香也被木工老师喊停,希望孩子们能自主完成手上的活。这一点让既是老师又是家长的她在亲子教育的理念上有了更多领悟。
丰富有趣的兴趣课程
志愿者朱丹妮是上外贤达的大三学生,专业学的是学前教育。到暑托班当志愿者对她而言是一次步入社会前的历练。
今年是朱丹妮第二次到暑托班当小老师,让她觉得惊喜的是,今年街道与周边区域单位、社区教育机构联动,为暑托班配送了许多优质课程,孩子们的课程一下变得有趣起来。让她印象最深的是由一名高中生志愿者所上的趣味手工课,课上孩子们脑洞大开,用超轻黏土DIY了许多好玩的物品。有个小朋友下课后找到小朱老师,送她一个“生日蛋糕”。“哇,好可爱,不过我的生日是2月份哦。”“没关系,帮你补过一个生日。”这句话让朱丹妮感动之余,心里感到暖暖的。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天每天做完作业后,一群小小“按摩师”就上线了,他们自发为小老师们捏捏肩、捶捶背,还发明了口号,“姐姐老师、哥哥老师们辛苦了”。让朱丹妮忍俊不禁的是,有一天,之前的“专属按摩师”不见了,原来对方发展了“下线”,又培训了一名按摩师徒弟。“小朋友太可爱了,和他们在一起很快乐。”
其实,不光是孩子们,暑托班老师们也接触到了许多新鲜有趣的课程。“消防火灾救护技能课很有趣,孩子们踊跃举手。击剑、花样跳绳、木工等课程也都是平时难得接触的拓展课程。”李永香告诉记者,在一堂木工课上,一名孩子因为进度慢,委屈地发出了‘求救’信号,希望老师能帮帮他。她刚打算施以援手就被教课老师叫停了,称不允许学员请外援,只能自己动手。最后,这位学员还是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做成了铅笔盒的制作。“我自己也是家长,有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快点完成作业,希望帮一把。这个小插曲让我也很受启发。很多情况下,一些事需要孩子亲力亲为,激发他们的潜能。”
友谊路街道团工委书记杨亦男介绍说,为了保障暑托班的有序开展,街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优体空间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作,为暑托班学员提供专业化、优质化服务。在课程设计中,暑托班突出“艺体结合、快乐一夏”课程理念,带来了“艺术+体育+科技”相结合的一系列特色课程,相继开设了音乐素养、书法绘画、文学鉴赏、语言表演、击剑体能、花样跳绳、舞蹈启蒙、车模航模、红色微剧等多元课程,为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增添一笔靓丽色彩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强综合素质。
少先队员轮流宣讲“党史”
据宝山团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区爱心暑托班共招收本区在读小学生2337人,共17个办班点位、36个班级,街镇覆盖率100%。
今年共招募大学生、高中生和社会志愿者近800人,在张庙街道,85名志愿者全部为00后,他们放弃休假,主动报名加入到爱心暑托班志愿者的队伍当中,他们齐心协力,用百分百的爱心为10后的小朋友们带去安全舒适而有意义的暑托班生活。
据悉,今年宝山暑托班课程设计突出“红色快乐、蓝色安全、绿色健康”三大主题,通过市级配送、团区委采购、街镇自配、区内职能部门提供、区域化共建党委支持等多种渠道为暑托班输送优质公益课达1300余课时。尤其是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区少年宫设计红色大篷车等课程和活动,由区辅导员红领巾巡讲团的老师们不出课堂带领学员们寻访红色历史故事。此外,团区委统一下发党史小故事至暑托班,在每天中午开设红领巾广播站栏目,由班里的少先队员轮流宣讲党史小故事,团区委选取优秀的宣讲作品在青春宝山微信公众号上展演,向区少工委推荐优秀的宣讲队员加入区红领巾党史宣讲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