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么“小众”的展览你去过吗?“铃韵——世界铃铛收藏展”在静安区开幕
新民晚报讯 (记者 江跃中)今天下午,由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铃韵——叶坚华世界铃铛收藏展”,在静安区文化馆开幕,共展出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各个历史时代、各种类型的铃铛藏品实物近500件。
图说:观众参观“铃韵——叶坚华世界铃铛收藏展”。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
凝聚着工匠智慧
铃铛是用金属做的乐器,铃铛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茶马古道上马铃声,鸣响着民族友好交往的乐曲;丝绸之路上的驼铃,演奏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颂歌……铃铛文化始终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变化。
此次展出的每个铃铛都拥有独特的历史背景、传奇故事和文化内涵。比如刻有“祥泰”“万兴德”等商号的虎头铃铛;流传着孙思邈医虎动人传说的“虎撑”铃铛;我国出口海外最早的一批珐琅铃铛……这些铃铛身上不仅凝聚着工匠的智慧与创造力,更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图说:各式各样的铃铛。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
这次的铃铛展品全部来自同一位收藏家——叶坚华。叶坚华是中国铃铛收藏界代表性人物,现任上海市收藏协会顾问、上海市收藏协会铃铛沙龙主任。他收藏铃铛已有20多年,藏品多达4000余件。他无偿地将铃铛藏品摆放到公共文化空间进行展示,供市民朋友观赏,传播铃铛文化,大大拓宽了人们对于铃铛的认识。在铃铛的收藏过程中,他从兴趣爱好者发展成为收藏家,又从收藏家逐渐成为铃铛文化的传播者。其“化民间收藏为社会共享”的理念也在此次“铃韵——叶坚华世界铃铛收藏展”中得到了进一步实践。叶坚华希望通过本次展览,把这铃铛中那份独特的文化神韵,传递给所有的观展者。
助传播全民共享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静安区文旅局也一直致力于探索政府“送文化”与社会力量“补给”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既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好社会力量的独特优势。政府支持、激励社会组织、行业协会、智库机构等多种力量的培育,让社会力量更多、更充分地参与到中国文化的传播当中。
图说:现场还有可以互动的铃铛。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
此次展览旨在通过近距离展示铃铛的精妙,激发广大市民对铃铛文化的兴趣,通过展览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时代变迁的故事,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丰富公共文化内涵,打造公共文化品格。同时,本次展览也是政府与社会力量深挖文化资源,发挥文化优势,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尝试。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助社会力量为全民共享,为增强静安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赋能。
本次展览还特设了“百铃庆百年”主题展区,叶坚华精心挑选了来自世界地,各具特色的100个铃铛,在这里集中展示。
图说:百铃庆百年。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
近年来,静安区文旅局着力挖掘辖区内优质文化资源,吸引众多文化名人、能人积极参与,营造“人人参与软实力建设”的浓厚氛围,让文化魅力在城区中竞相绽放,打造了一大批彰显城区精神品格,海派特色突出、内涵价值丰富的文化项目,奏响文化惠民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