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从国企出来,经历了一次职业转型,如今连企业老总都要找她商量事
他们让一座座“竖起来的社区”更有生产力、更具人情味。

身穿职业装,胸口别着党徽,脚踩高跟鞋,走路风风火火。她叫肖素华,是静安区凯迪克大厦的党总支书记、工会联合会主席,一位专职楼宇党群工作者。
南京西路商圈,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不乏税收亿元楼、月亿元楼。税收高地也是党建高地。2002年,全国首家商务楼宇党员服务点在静安区中华企业大厦挂牌,从此“支部建在楼上”的党建创新模式在静安区开花。这一模式落地的背后,离不开一批批楼宇党群工作者。在静安区,像肖素华这样的专职楼宇党群工作者有148人。作为党建工作的“神经末梢”,他们让一座座“竖起来的社区”更有生产力、更具人情味。
南京西路商圈,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不乏税收亿元楼、月亿元楼。税收高地也是党建高地。2002年,全国首家商务楼宇党员服务点在静安区中华企业大厦挂牌,从此“支部建在楼上”的党建创新模式在静安区开花。这一模式落地的背后,离不开一批批楼宇党群工作者。在静安区,像肖素华这样的专职楼宇党群工作者有148人。作为党建工作的“神经末梢”,他们让一座座“竖起来的社区”更有生产力、更具人情味。

摸着石头过河
“肖老师,您有空吗,咱们能聊聊吗?”如今,经常有楼内企业负责人、白领主动找到肖素华,和她说说遇到的事情,“就像和自己家人一样”。
这样的情景,她初进凯迪克大厦时并不能想象。
2004年,在国企工作了十几年的肖素华成为首批53名静安区商务楼宇党群工作者之一。凯迪克大厦入驻的企业,以“两新”企业为主。“‘两新’企业里当时大多没有成立党组织,白领党员也很少亮身份。”“两新”企业党建怎么做?肖素华感觉在国企做党建工作的经验不适用了,但也没啥现成经验可以照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做党建工作,不走进企业,怎么引领?可这一走进,肖素华就尝到了苦头。“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肖素华将早期开展楼宇党建遇到的情景这样总结。
但她不气馁,一家家企业跑。“磨”了两个月,转机出现了。这一天,肖素华登门拜访第一家外企,见到了外企老总。她的第一举动是,当着老总的面,摘下手表,放在桌上。她说:“我就和您说5分钟,表放这里计时。”肖素华那一次的目的是推动企业建立工会,她说明来意,讲清建工会的益处,也摆出了相关法规。5分钟到了,肖素华说完了,企业老总听进去了,当场叫来办公室负责人,填写表格、办理建立工会的相关手续。
回想当时的情景,她觉得,自己找准了定位。她说,开展党建工作要理直气壮,态度诚恳。“我并不代表个人,我的角色就是做好桥梁:党的上级组织和下级组织的桥梁,党员和党组织的桥梁,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物业和企业业主的桥梁,企业和员工的桥梁。”
局面慢慢打开了。接触过肖素华的企业发现,这位戴着党徽的“肖老师”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企业发展得更好,于是开始愿意敞开大门。
抓住情感需求
今年5月,凯迪克大厦的白领食堂重新开张了。
凯迪克大厦有4000多名员工,大厦很早开设了白领食堂,解决楼内白领就餐难问题。但今年年初,楼内一家企业想扩大经营,有意租下白领食堂占据的楼面。
这下,楼内企业与员工急了,他们找到了肖素华。肖素华也急了:白领食堂是大厦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一部分,不能少!她赶快找到石门二路街道领导进行沟通。她陪同街道领导一家家走访企业,又与楼宇开发商与物业沟通,还多次实地探访,找到有关部门咨询,最终盘活了楼内的地下室空间。白领食堂留住了。
“楼宇党建是要做人的工作,而人是有情感的,抓住这一需要,才能把党的工作做进企业心里、做进员工心里。”肖素华说,他们很多时候都是在抓关怀人、暖人心的工作。
如今的凯迪克大厦,简直就是一个“小社区”。寸土寸金的大楼内,竟然藏着37个党建服务站点,都是实打实服务白领的地方:除了白领食堂,还有美发店、爱心妈咪小屋、书吧、医疗服务点、果汁饮品部、电脑维修部、快递代收点、洗车点、空中运动场等服务点。
在楼内工作便利,员工感到温暖,企业也不愿意走。多年来,凯迪克大厦一直保持几乎满租的入驻率。曾有企业因扩张要搬走,员工一致不同意,“办公空间不够,我们愿意挤一挤”。
精心策划活动
凯迪克大厦一楼,一间面积不大的“肖素华工作室”,如今是培养党群工作者队伍的基地。肖素华在这里带出51名来自静安区各街道的年轻党群工作者。年轻党群工作者跟着肖老师学习,传承了她的精神,也创新了很多党建工作法。
在凯迪克大厦,党员们一直都很积极地参与党组织生活。这与肖素华精心策划活动有关。“这里的组织活动不是走形式,一点也不枯燥,内容精心设计过。”党员白领小郭说。“‘两新’党员活动要有仪式感,但也要学会‘变通’。”肖素华发现,楼内白领党员的下班时间不同,不宜硬性要求他们统一时间过党组织生活。于是,她做了一个“变通”:按照白领党员下班时间划分党支部。如此一来,方便了党员参与党组织生活,同时因为打破了企业的限制,不同企业党员可能被分到了一个党支部,给了大家更多相互认识的机会。
肖素华的徒弟彭雯颖现在一个人服务一幢楼宇,她对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有了进一步创新。“我按照党员白领的居住地对他们进行党支部的划分。这样,住得近的党员白领成了一个党支部的成员,可以在平时开展组织生活活动,这样活动内容更丰富了,党员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如今的凯迪克大厦,堪称党建高地。2005年7月刚刚成立党支部时,只有5名党员;今天,党支部已经升级为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共有“两新”组织党员百余人。在整个静安区,目前楼宇(园区)共建党组织698个、党员1.3万余名,其中441个企业独立党组织、257个楼宇联合党组织,200幢重点楼宇实现了党组织和工作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