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台好听好看好懂的文艺党课:首部聚焦中共二大“非虚构戏剧”《辅德里》在沪首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4月2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从一大所在地树德里到二大所在地辅德里,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百年前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在风云诡谲的暗战中劈开天地间的一线光明,如何以个人肉身乃至几代后人的无望期盼换来党章保全、家国幸福……今晚起,在大宁剧院上演的非虚构戏剧《辅德里》,将依据史实文献,艺术化地再现二大乃至建党初期的人物故事。
据介绍,《辅德里》是迎接建党百年之际,2021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的开幕大戏,将于大宁剧院上演4场。这台“好听好看好懂的文艺党课”属于红色文化品牌创建工程,由静安区委宣传部、静安文旅局出品,是首部聚焦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以中共二大会议所产生的重要文件为主线的非虚构戏剧。
首演剧照。朱朝晖/摄
《辅德里》中的主要人物包括陈独秀、李达、王会悟、王尽美、毛泽东、杨开慧、蔡和森、向警予与第一份党章的守护者张人亚等。作为一部舞台剧,以90后为班底的青年演员均以白色服装、白色发型亮相,所有演员都一专多能,一半以上会弹钢琴、拉手风琴、拉小提琴、大提琴等。
剧组确保剧中出现的文字、对白等语言,都有历史出处。例如,在第12场《重逢》中,毛泽东有一句台词:“吾兄系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望速前来参与经营……”党史专家介绍,这句话出自毛泽东写给李达的一封信,“潜台词”是召唤李达速速前往解放区参加重要工作。
为什么要做“非虚构”戏剧?导演、总叙事牟森表示:“1993年王会悟去世,同一年,上海要建造南北高架,在拆迁的进程中,辅德里得以保留。历史本来就有的命运感、戏剧性,是我们编造不出来的。”青年编剧吴冰说:“我们一度考虑过虚构,但是在过程中发现,无论我们怎么去创作、去虚构,都不如历史真实来得更为感人。”所以,剧组最终决定做“历史的收集者”。
首演剧照。朱朝晖/摄
该剧制作人李东曾经担任过舞台剧《战马》的中方制作人。他表示,真实、精准地传递史实信息是第一要义。“非虚构戏剧”品类的定义,就是确保剧目中所有的文字都不是虚构的,在全面开展党史学习之际,希望这部非虚构戏剧能让观众感到好听、好看、好懂,从而做到入耳、入眼、入心。
围绕“辅德里”这个IP,李东团队还打造了“五星计划”:一部舞台剧、一部同名高清戏剧电影、一个红色文创市集、一个微缩模型展和一部出版物。
微缩模型展。魏其濛/摄
微缩模型展设计者赵炟以“展演合一”的理念,让观众进入剧场后先看到的是凸显剧中人物的16个“命运瞬间”,每一个瞬间占据一个展柜。例如,在展现中共一大的展柜里,能看到一个巡捕以阴影的方式“出现”,既说明了一大被迫转移开会的原因,也营造了紧张的情绪和氛围。该展览将随着《辅德里》剧目的巡演而一同巡展,最终回归中共二大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