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东西是做公益,买东西也是做公益……这家特殊的“杂货店”邀你来参与未完待续的爱心接力!
在僻静街道旁的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店前门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这是东野圭吾笔下的《解忧杂货店》,也许是很多都市人向往的心灵鸡汤故事。
如今在魔都人来车往的闹市区,也有这样一家“杂货店”,你可以捐赠“断舍离”的物品,并放在此处售卖给有需要的人,售卖所得将用于帮助社区里的特殊人士……这里是静安区曹家渡街道慈善超市,即将开启的未完待续的爱心故事,你愿意加入其中吗?
慈善超市变身“二手公益市场”
位于延平路488号的曹家渡街道慈善超市,开在居民区附近,来来往往都是熟悉的老客户。从外表来看,这家慈善超市跟便利店差不多,但卖的东西却不仅仅只是商品。“这里东西便宜又实惠,还是上海援建地区的特色产品。”今天,家住三和花园的刘女士经常会到曹家渡慈善超市买东西,“买了点红枣和小粒咖啡,家里人都要吃的,经过就会来逛逛。”
除了上海对口援建地区的产品之外,老客户们每次来都有些买得不过瘾,刘女士说,“如果货品能够更加丰富一点就更好了!”还有一些客户得知,慈善超市的收益将用于帮助社区里的特殊人士,立即表示,“我们能不能捐钱?又或者捐点物品?”
面对来自居民们提出的这些建议,曹家渡街道与慈善超市运营方共同商量:如何把货品丰富起来?如何让身边公益吸引更多人来参与?“我们慈善超市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周边居民,大多是都工薪阶层、还有不少老年人。”曹家渡街道服务办张晔介绍说,“我们想到了’二手货品’,其实每家每户都有全新、八成新完全不用的物品,如果居民愿意捐赠,那我们这里既丰富了货品,又多了一个让居民们随手做公益的渠道。”
于是,最近曹家渡街道向全体居民发出了这样一则倡议:“’断舍离’家里闲置物品,就能随手做公益!”没想到,很多居民纷纷表示很支持,刘女士说,“以前我们总觉得做公益需要很多钱、特别高大上,但慈善超市的公益却是大家都能做得起得’随手公益’,特别好!”
上门收捐解决最后一公里
“我家里有买了几年连标签都没有拆掉的新衣服,能不能捐赠?”“我家里有不少孩子只玩过几次的玩具,八成新!能不能捐赠?”“我看直播网购冲动消费,买来却从来没有用过的锅碗瓢盆!能不能捐赠?”
这两天,不少居民们都会询问曹家渡街道慈善超市的工作人员,“没想到居民们的热情这么高!”但随之而来也产生了新问题,“虽然是二手物品的义卖,但对捐赠物品的新旧都需要制定一定的标准。”作为慈善超市的运营方负责人叶剑华说,“还有一些老人想捐冰箱等小家电,但却不知道怎么把东西拿过来。”
经过反复商量,为了解决居民捐赠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曹家渡街道慈善超市推出了“1公里上门收捐”服务,居民们可以通过小程序进行预约上门时间,叶剑华解释说,“对于居民们大小超过1立方米闲置物品,以及价值较高、重量较重的闲置物品,我们会上门收捐。如果是小物品,还是建议居民能够步行到店里、或者采用快递的方式。”对于捐赠物品的要求,慈善超市也进行了友情提示:衣服、饰品、化妆品护肤品、婴儿用品、宠物用品等要求全新,书籍、包包、工艺用品、玩具、小家电等要求八成新及以上。
集聚社区爱心的公益新模式
未来,如果你再去逛曹家渡街道慈善超市,也许每逛一次都会带给你新的惊喜!因为,这里来自居民们捐赠的二手物品,永远都是未知数!也许有你恰好想要买的电吹风、书籍、衣服……那你在用二手价格购买的同时,也在做一份公益。
当然,你在阶段性“断舍离”的过程中,更可以通过把物品捐赠给慈善超市,而做了一份随手公益。每一位捐赠者也将获得慈善超市捐赠收据、公益捐赠证书,此外慈善超市还将每月对收捐情况进行公示。
“所有收捐物品义卖所得,将用于帮助社区里特殊人士。”张晔说,“我们希望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随手做公益的活动中来,无论是捐赠者、还是购买者,都是公益的参与者。如果慈善超市二手物品义卖真正运营起来,我们也将招募一些特殊人士来参与到慈善超市的工作中来,让他们通过劳动获得报酬、不断融入社会。”
如果说小说《解忧杂货店》解开的是人们的心结,那曹家渡慈街道善超市则是通过二手物品义卖,连接着社区里各种爱心人士,从而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