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增史料34件,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全新亮相
上海毛泽东旧居内陈列的杨开慧手稿文摘。新华网史依灵 摄
新华网上海12月29日电(史依灵)在上海茂名北路120弄9号楼一楼实物展示区内,许多参观者驻足凝视着烈士杨开慧手稿,这是杨开慧与毛泽东1927年分离后所写,此时距离杨开慧牺牲只有10个月的时间。
陈列的杨开慧手稿《给一弟的信》(复制件)。新华网史依灵 摄
这一手稿文摘是上海毛泽东旧居展陈提升新增的34件史料之一。据悉,陈列馆在此次展陈提升前特意走访了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和湖南板仓杨开慧故居等相关展馆,征集了一批珍贵史料、实物。“这次展陈提升,增补了包含杨开慧手迹《给一弟的信》、毛泽东写给友人周世钊的亲笔信、俄罗斯政府授予毛岸英的‘二战反法西斯勋章’、泰东图书局老板赵南公日记等32项共计34件史料。”上海市静安区文史馆馆长朱润介绍,经过近半年的筹备,上海毛泽东旧居进行了更新、修缮和布展,优化了参展路线,并于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27周年当日全新亮相。
茂名北路120弄7号上海毛泽东旧居前的雕塑。新华网史依灵 摄
毛泽东与上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他一生中曾50多次到上海。位于茂名北路120弄7号(原慕尔鸣路甲秀里318号)的上海毛泽东旧居,是毛泽东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这幢石库门房子,有天井、客堂、前楼和厢房等。1924年毛泽东来沪,除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协助陈独秀处理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外,还参与领导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为维护国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年的6月至12月,毛泽东同夫人杨开慧,两个孩子毛岸英、毛岸青以及岳母向振熙老人一家五口寓居于此。
近年来,静安区凝练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地、革命领袖足迹地、早期中共中央机关聚集地、首部党章诞生地、群众运动策源地”的红色资源主题,并通过对区域内革命遗址遗迹进行比对、考证、研究,系统梳理出重要革命遗址百余处,汇聚了丰富的党史资源和众多红色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