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绕“家”的主线,展现伟人情怀
本报讯(记者 唐烨)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7周年。位于茂名北路120弄7号(原甲秀里318号)的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最近又迎来了一批批参观的市民。不少此前来过陈列馆的市民发现:陈列馆重新进行了展陈提升,新增了一批与毛泽东一家相关的珍贵史料、实物。
1924年毛泽东来沪,除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协助陈独秀处理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外,还参与领导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为维护国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年6月至12月,毛泽东同夫人杨开慧、两个孩子毛岸英与毛岸青以及岳母向振熙老人一家五口寓居于甲秀里。
1999年,静安区对甲秀里进行修缮,作为纪念场馆对外开放,还原了当年毛泽东一家的居住环境。2018年1月,陈列馆经再次修缮后重开,当年参观人数就达到7.5万人次,同比增长21.7%。为进一步丰富展陈,提升参观体验,今年静安区走访了韶山毛泽东故居和湖南板仓杨开慧故居等相关展馆,征集到一批新的珍贵史料和实物。
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毛泽东一家先后牺牲了六位亲人。在9号楼一楼实物展示区,一封杨开慧写给毛泽东的手稿,让不少参观者眼睛湿润。“他是幸运的,能得到我的爱,我真是非常爱他的哟!……谁把我的信带给他,把他的信带给我,谁就是我的恩人。”1930年,在与毛泽东分离三年后,杨开慧写下了这份手稿,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毛泽东的爱恋与思念。10个月后,杨开慧不幸牺牲。遗憾的是,毛泽东生前并没有看到过这份手稿。
在新增展陈中,还有一捧从毛岸英牺牲地取回的泥土以及俄罗斯政府授予毛岸英的二战反法西斯勋章,均为珍贵实物。此前展出的、被讲解员称为“不完美的完美全家福”的照片,仍让现场参观者感慨不已。照片上只有杨开慧、毛岸英、毛岸青。当时由于中共中央有严格的纪律规定,所以毛泽东没有入镜,这也成了他永远的遗憾。
静安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甲秀里是毛泽东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住所,他们一家人也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难得的团聚时光。在布展中围绕“家”这一主线,更是为了全面展现毛泽东一家舍家为国的革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