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安样本”:打通文明实践“最后一公里”









静安区,白领多、居民多,如何盘活30多万白领群体和19.9万注册志愿者资源,成为静安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重点之一。今年1月,静安区在全市率先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分中心,目前已基本建成1个区中心、14个分中心、342个实践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触角遍布静安区每个居民区,更建到楼宇、园区,打通了“最后一公里”。从参与者、受教育者,到传播者、践行者和宣讲者,随着一个个实践站的挂牌,志愿者、白领、居民的身份悄然发生了变化,他们成为社会治理闭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中,静安区如何从居民区、楼宇、条线三个维度创新打造“静安样本”?
居民区实践站 社区居民的温暖新家
石门二路街道新福康里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位于新闸路888弄148号106室,100平方米空间不大,却五脏俱全,装修颇温馨。
实践站特设幸福邻里“童心花园”,让社区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走进科学、走进自然。10月30日,社区里的六位小朋友参加了首场“童享”议事会。“我想认领好养的花”“我想开设学习互助小组”“我好想在社区里也有个小乐园,有滑滑梯”“我们可以提供种子,种在这个童心花园吗?”……“童享”议事会的“一大代表们”纷纷倡议。渐渐地,这里成为每周五社区孩子放学后最爱来的地方。
孩子们喜欢来,居民更喜欢来。这里处处都有居民共同出谋划策的影子:“新时代达人”墙上介绍了有着十八般技艺的社区达人……原来,社区达人“上墙”是居民们的主意。“小区达人资源库丰富,他们都是热心志愿者。居民有需求了,可以到这里的墙上来找达人的信息,将信息反馈给值班人员,值班人员会点对点将需求给达人,为居民达成心愿。”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魏瑛说。
不仅在实践站的装修设计上,居民有话语权,在活动策划、空间的使用上,他们也可充分自主:只需提前和点位负责人申请,居民随时可以来这里参与与组织活动。
硬件有了,软件同时跟上。“文明实践站中提供的服务,落脚点都是居民的实际需求。”魏瑛说,新福康里的密度较高,楼栋间距较短,底层居民存在洗衣晾晒的问题。了解到这些需求后,居民区决定每月免费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助衣服务,洗烘床单、被单、窗帘等大件。通过资源整合,洗衣机和烘干机由社区单位农行石二支行出资捐赠。
今年,魏瑛又与隔壁居民区书记共建结对。在她看来,未来文明实践站应该打破社区的边界,形成街区的概念。“我们考虑将隔壁小区的志愿者资源也纳入进来,大家共同打造文明街区。”
处在同一街道辖区,东王居民区文明实践站的硬件堪称“豪华版”。有了温馨的场地后,这里不仅仅是居委会办公的地方,更是居民温暖的新家。
有一次,一对住在楼上楼下的居民因漏水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但一进入文明实践站,两人的声音变小了。“到了这里,我们要注意点,一定要讲文明。”
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雄娣看来,实践站已成为大家议事、解决问题的最佳场所。“不管是好事、坏事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出口’。我们倡导居民的事自己协商解决。如,有的门栋想加装电梯,业委会、楼组长通知每家每户到这里来开会;居民发生矛盾了,楼组长约谈,我们给他们提供场地;闲来无事,也有居民相约来这里下棋。”
街道分中心 推动社区治理的加速器
如果说文明实践站是鲜活的血液,位于每个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就相当于运送血液的血管。位于静安区14个街镇的分中心如今已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临汾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通过科技智慧赋能,推动文明实践行为养成。该分中心不仅在线上开启“民情日志”、“时间银行”等信息化平台,还在线下将20个文明实践站、39个文明实践点进行串联,为1.3万名志愿者、200多个志愿团队提供服务。
时间银行、积分兑换不是新鲜事,临汾路街道却通过巧妙的规则设计和与微信使用融合,做出了新鲜感与持续性。积分制推进的关键在于便捷兑换。临汾路街道文明实践分中心负责人沈祥翔透露,基于街道大数据、信息化的优势,在后台设置了严格的积分规范管理。为积分账户设置规则的出炉,后方经历了几轮头脑风暴,还邀请了专业律师进行指导。如今,积分兑换对于志愿者非常有吸引力,经常有志愿者聚在一起商量,哪个商品积分兑换最划算。“这其实上起到了激励志愿者积极性的作用。”
有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临汾路街道的头号课题——老房加梯也得以进一步提速,辖区内17个无电梯居民区全部实现加装电梯零的突破。沈祥翔说,文明实践激活居民自治动能的能效。在加装电梯期间,通过临时党支部的党建引领,搭建楼组自管会、议事会等自治平台,制定电梯公约,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公共事务,在加装电梯项目的带动下,有84个楼组建立楼组自管会,社区治理新增300多名骨干力量,社区内4000名党员志愿者带头推动老房加梯。
大宁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试点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今年9月,“文明实践·夜市驿站”陆续在大宁国际商业广场、大宁德必易园、珠江创意中心开张。每周五和双休日大宁夜市营业期间,常态化设立“好心人爆料站”,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在线“爆料”身边的好人好事,打破了传统好心人上报渠道单一的情况。同时,通过夜市平台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利用社会化动员方式拓宽信息报送与宣传的渠道。“文明实践·夜市驿站”每周还推出不同主题的文明实践子项目,如四史宣传教育、公益慈善义卖、志愿者招募、文明实践项目路演、文明习惯倡议等丰富的宣传服务内容。截至9月30日,“文明实践·夜市驿站”共接待市民打卡3000余人次,招募志愿者150人,其中“好心人爆料站”收集到34名好心人爆料单;圆梦公益点通过“圆梦微心愿、党员做奉献”的方式,鼓励党员在学习以后做随手公益,帮助辖区居民、白领完成微心愿5个;四史学习流动点接待500余人参与四史学习答题,持续扩大和巩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宣传力度,让文明实践蔚然成风。
楼宇实践站 凝聚白领金领的驿站
“现在我们看到的Logo墙,整体是一个‘蜂巢’的形状,局部由‘北斗七星’和‘如意’的造型组成,而我们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Logo和恒隆联合党委的Logo均在正中心,寓意着我们希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起到‘服务、凝聚、引领、发展’的作用……”坐落于恒隆广场办公楼二座607室的“恒隆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一个建在楼宇上的实践点。
除了党群服务之外,站点还通过扫描二维码填写问卷调查等形式,结合楼内实际,形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为楼内企业提供“楼小二”企业政策咨询、志愿者注册认证、场地租赁等全方位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优化楼宇营商环境。站点内有一处书吧,为白领提供各类书籍及刊物服务,透过书吧上方的照片墙则可以了解恒隆鲜为人知的“前生”与广为人知的“今生”,原来恒隆广场所在地曾见证了“红色静安”的风雨历程,这里曾是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办公所在地,也曾是上海大学办学地。站点内还设有益心咖啡站,每杯仅售5-9元不等,每卖出一杯咖啡,其中的一元就会自动捐入南京西路街道“爱的旋律”社区发展基金。站点副站长李峥说,如今,“恒隆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仅服务于恒隆广场,还辐射周边楼宇,如嘉里中心、中信泰富、上海商城的白领们。
这里的志愿者活跃、活动丰富。“恒隆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戚卫红的身份很多元,她既是站长,又是恒隆广场联合党委书记、恒邦地产财务副经理。戚卫红介绍,通过整合党建、精神文明、统战、群团等各类阵地资源,志愿者们因地制宜设计打造具有恒隆广场特色的“彤心永恒”红色党课、“恒爱行动”志愿公益、“恒享生活”文化乐活、“恒知讲堂”职业成长、“恒泰家园”社区共治等“恒系列”服务品牌,在楼宇广泛开展“四史”学习教育、“We课V讲”、“垃圾分类我先行”等项目。如,“恒隆一心”志愿服务队在疫情期间奋战在一线保卫楼宇家园,为居民区的垃圾厢房进行美化涂鸦;毕马威志愿服务队为华业居民区的环境改善进行微更新,为街道管辖范围内的小朋友开设“开心一夏暑托班”;恒隆团队志愿服务队在今年创全期间,积极参与路口执勤、小区巡查、爱卫运动等新时代文明活动。
南西街道党群办相关负责人认为,恒隆站的设立有助于盘活商圈企业资源,扩大党建“朋友圈”。以恒隆商圈党建联席会议为抓手,为各基层党组织搭建交流平台,通过“楼楼联动”、“两白互动”、“楼企联建”机制,形成资源对接和共享,不断扩大商圈党建工作的覆盖面。
特色实践站 集聚更多志愿者的空间
10月30日,静安区清清河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揭牌成立,标志着清清护河志愿者服务队的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
来到驿站,首先可以看到静安区10条中小河道的基本情况、驿站当日执勤志愿者和当月活动安排等信息;站内还配有吧台和书报架,供城市建设和养护工作人员用餐、休息和阅读。在这里,还可以通过电子触摸屏,查阅静安区河道文史研究资料、观看“沪水云课堂”等内容,更可以了解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静安区河道整治的历程。“我们通过发布爱心征集令,发挥党建联建单位、共建单位和清清护河志愿者服务队各单位和志愿者的特长与优势,挖掘潜在资源、集中分散资源,共同建设和完善清清党群服务驿站,形成‘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静安区河道所副所长徐皓说,实践站是对外开放的,能满足很多社会需求。如果想了解河道知识,这里就是展厅;如果想休息,这里是小憩的驿站;如果你想宣讲,这里是科普讲座场地,我们可以提供免费的课件。这些功能性都在不断地往外拓展。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成立是一个契机,将推动志愿者队伍的壮大。
2011年3月,清清护河志愿者服务队成立。这是一支由市民自愿参加、自发组建的协助河道治理和水环境管理的自律性群众组织,每一位志愿者发挥着巡查员、宣传员、示范员、联络员、监督员“五大员”的重要作用,为静安河道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闸北、静安两区“撤二建一”成立新静安和河长制的推行,服务队在区域化党建引领下不断发展壮大,至今已扩展至40支分队,注册志愿者超过500人。2018年3月,在静安区文明办的关心支持下,清清护河志愿者服务队工作站成立了。而随着实践站的成立,志愿者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原来,我们的志愿者团队分散在各个小区,但现在驿站的功能很全,他们完全可以到这个大本营来。”清清护河志愿者服务队工作站第一任站长王庄妹说。
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做到百姓心坎里
静安区是全国第二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区。在推进之初,静安区委书记于勇就提出,新时代文明实践要聚焦群众需求,大胆探索创新,在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教育群众,把工作做到群众身边,做到百姓心坎里。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静安区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路,即“党建引领、共同实践、融入治理”,形成了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地区办牵头的“三驾马车”,努力做实“静安样本”。
静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马嘉槟介绍,“党建引领、共同实践、融入治理”具体而言,一是围绕“四史”学习教育,打造理论宣传教育的特色品牌,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力量推进党的理论进基层;二是围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受益者转化为志愿者,推动全民参与、全区域联动、全社会共同支持;三是结合静安区“共同家园·基石工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力量助推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静安区打造了一系列文明实践品牌:如“红色印记—中共中央早期机关在静安”新时代文明实践巡展,通过“六个一”的创新形式在全区14个分中心巡回展出;“明灯讲师团”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让党的“好声音”唱响在基层的每一个角落;中外家庭戏剧大赛,以戏剧为媒,以文化人,演绎“一家人,一台戏”,凝聚向善向上力量。
实践的同时,静安区还在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社会治理创新,凸显文明实践成效。“加装电梯也好、抗疫也好,创城也好,都是文明实践工作的内容之一。我们将其中有特色、有亮点的经验做法汇编成《实践与探索——静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发展案例集》,希望能推动此项工作继续走深走实。”马嘉槟说。
在试点文明实践工作中,静安区创新了更多智慧化、科技化的手段,进一步扩大文明实践的影响力、辐射力。今年7月16日,静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智慧云平台正式上线,内嵌于静安app客户端,让文明实践从指尖到身边。“我们将阶段性学习宣传教育重点、群众现实需要与辖区内志愿服务资源相结合,挖掘完善文明实践项目,在信息化平台上发布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清单,群众可根据查询、预约各街道(镇)、各条线现有活动和项目,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区一盘棋的信息互通格局。”
此外,静安区还积极探索引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度,激励志愿服务团队、引导志愿服务方向、体现志愿服务成果。由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负责做好辖区内文明实践认证工作,包括志愿者登记注册、服务时长记录、服务记录证明、积分兑换嘉许激励保障等规范管理工作,同时探索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云端建立积分商城,将文明实践的时间通过一定系数转化为志愿服务积分,实现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激活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扩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认同感、影响力。
“静安区结合本地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灵活有效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基层的创造力激发文明实践的生命力。”上海海洋大学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祖平这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