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见万物”带你管窥沪上野生动物
图说:走进“上海代表生境”沙盘,宽广的农田、山丘、公园、湿地等尽收眼底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新民晚报讯(记者 马亚宁)今天下午,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2020原创主题展示活动“听·见万物”在B1临展厅免费对游客开放。展示活动基于“听·见万物——2020年我的自然百宝箱”公民科学项目,集中展示馆外公众与自然科学家联动的成果。展示内容以上海地区野生动物摄影作品为主,辅以上海典型生境的沙盘模型及动物标本,通过多种手段把隐藏在城市系统中的野生动物呈现出来,让人们在展厅中感受上海大都市中的自然野趣,共同关注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你我身边的野生动物生灵。
环绕在你我身边低调鸣唱的虫、受到城市化影响而日渐稀少的蛙、早上叫醒你的鸟,那些栖身在草丛或树木上的壁虎、松鼠等隐秘生灵……你注意过吗,大都市中的生活里也有野生动物。它们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值得我们去关注和保护。本次展示活动分4部分,“上海野生动物”、“上海代表生境”沙盘、“公众自然故事”和“互动留言区”。
走进“上海代表生境”沙盘,宽广的农田、山丘、公园、湿地等上海代表性的生境尽收眼底;“公众自然故事”主题区,精选了公众通过“听见万物”小程序上传的自然故事,还将公民科学家参与科学研究项目的日常故事以及科学家的观察报告也一并展示。整个展览,55张上海典型野生动物摄影、4个上海自然场景沙盘模型、24段公众自然故事、1组公民科学家项目记录、3篇科学家观察报告等有机组合,在有限的空间中,立体呈现出大都市中也有野生动物的自然生境,都市中的普通人可以“听 ·见”的自然万物。
据介绍,本次活动由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组委会指导、上海自然博物馆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林业总站、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等11家单位合作支持。“我的自然百宝箱”活动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一项品牌教育活动,旨在鼓励公众走进自然、记录自然、收藏自然。自2016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5年,活动围绕四季、沪语讲自然、万物家园、夜听虫吟等主题展开,形式丰富多样,共有超过十万名观众参与。
2020“听·见万物——我的自然百宝箱”自8月15日正式启动,是继去年“夜听虫吟”活动后,上海自然博物馆发起的又一城市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与记录的公民科学项目。未来,这项活动持续陪伴热爱自然的市民朋友,让更多人有机会在家门口尝试开展有趣的自然探索。
【展览基本信息】
展览时间:2020年11月3日—11月28日
09:00-17:00(周一闭馆,黄金周除外)
展览地点:上海自然博物馆B1临展厅(北京西路510号静安雕塑公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