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全球城市论坛在沪举行 “数字治理与应急联动实验室”成立
11月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为主承办的2020全球城市论坛上,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城市治理案例挑战大赛(2020)的颁奖。上海交通大学早安工具人队、上海交通大学博学笃志队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昆山片玉队荣获一等奖。
大赛吸引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近七十所高校的81支队伍报名参赛。
大赛决赛中15支队伍进行了案例分析、评委答辩和观众质询等环节的比赛。山东大学OceanWe队、苏州大学足履实地队以及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郑州大学联队射圃队荣获二等奖;香港科技大学美丽家园建设队、中国政法大学比赛特工队以及四川大学山止川行队荣获三等奖;王艺淳等6人荣获大赛人气选手奖。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数字治理与应急联动实验室”揭牌。
“数字治理与应急联动实验室”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共建,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建设。实验室主要以城市应急管理为研究领域,将理论与现实需要紧密结合,借助大数据分析、系统工程、机器学习等技术方法,围绕防汛防台风险预警防控及仿真平台构建、“数据-模型”驱动的灾备资源布局、面向多灾种重大灾害的城市韧性构建、城市动态应急预案的敏捷设计四个方向展开深入研究。
《世界城市日活动成果精粹·2019》(中英文版)、《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治理的徐汇实践》(英文版)、《探索城市善治:理论反思与国际实践》三本新书也在论坛上首发。
出席本届全球城市论坛的有来自中国、美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丹麦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界、政界、业界嘉宾,线上线下参会人数远超往届。
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校长、中南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陈晓红,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教授叶嘉安,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名誉院长郑永年,上海市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沈迟,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局首席城市专家梅柏杰(Barjor Mehta),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建南先后发表主旨演讲。
平行分论坛围绕“提升社区和城市品质”的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分为新兴技术与协同治理、宜居城市、未来社区、城市应急管理、城市文化与形象五个专场。
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于2016年10月30日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支持下,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成立,旨在建成国际知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优秀人才汇聚培养基地和高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首届“上海城市治理最佳实践案例”
8项优秀案例(排名不分先后):
以精细化治理创建一流营商环境—上海市静安寺街道推动“一网统管”在基层的场景化应用(报送单位:静安寺街道办事处);
让科学城人才诗意栖居—打造张江乡村人才村(报送单位:张江镇人民政府);从“弄堂文化”到熟人社区—共和新路街道建设“幸福里弄”(报送单位: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办事处);
“加减乘除”创建“十里春枫”服务型居委会(报送单位:徐汇区枫林街道办事处);“幸福老人村”—农村养老新模式(报送单位:松江区叶榭镇人民政府);
建设人民城市15分钟生活圈—菊园新区服务型社区(报送单位:嘉定区菊园新区管理委员会);
浦兴路街道机制创新助力“家门口”服务提质增能(报送单位: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浦兴路街道办事处);
从“微更新”到“微治理”—打造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精细化治理模式(报送单位: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
10项最佳案例(排名不分先后):
以智能化、专业化、社会化融合绘就秩序之美、温度之美、城市之美—人群密集空间风险防控的“黄浦方案”(报送单位: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
总控室、驾驶舱、仪表盘、总客服—静安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报送单位:静安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
从一个部门到N个部门,从政府到社会—浦东新区缤纷社区建设(报送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一平方米的幸福—宝山路街道701户告别“手拎马桶”(报送单位:静安区人民政府宝山路街道办事处);
“一网统管”精细化管出文明城区—浦东首创“智慧文明”应用体系(报送单位: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众人拾柴共建上海“水上会客厅”—浦江游览(报送单位: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互“让”三尺又何妨?—东亚太平金砖大厦公共空间提升(报送单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陆家嘴管理局);
实施“街道标准”,推动“睦邻驿嘉”—以标准化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报送单位: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嘉定镇街道办事处);
进博会保障的新帮手—“一网统管”青浦城运精细化管理模式(报送单位:青浦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一网统管”筑就魔都风雨结界—上海防汛中的超大城市治理智慧(报送单位:上海市防汛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