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她如何在社区乘风破浪,静安这位90后美女书记可盐可甜
不久前,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名单公布,其中,先进个人1000人。静安区宝山路街道新宝通居民区书记黄达蓉位列其中。黄达蓉是1993年出生的,进入居委会工作才三年,她是如何从一个社区小白到抗疫达人的呢?
黄达蓉(左)
许多人从社工晋升至书记的道路,要花上十几年甚至更久,而她在进入居委会半年后,便成为了书记。幸运女孩黄达蓉却说: 与“居民区书记”这一身份和解,花了我一年的时间。
▌ 拥有第一批“粉丝”
黄达蓉大学毕业后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民非组织从事新媒体工作,每天接触的是自闭症儿童和他们的家长。也是这份工作,让她对社区有了最初的感知。
自闭症儿童牛牛的妈妈很介意别人知道自己孩子的特殊情况,有一天,小牛牛不慎在小区里走丢了,这位妈妈不得已把孩子走失的情况告诉了小区的保安、楼组长、周围的居民等等,因为众人的帮助,牛牛很快找到了。她以为大家从此都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她,可是并没有,此后,但凡牛牛和妈妈出门,小区里的人们都会“多长一双眼睛”,帮牛牛妈妈看着牛牛,大家扎紧篱笆保护牛牛,也破除了牛牛妈妈心中的篱笆,她告诉黄达蓉这个故事,因为她感到了社区大家庭的爱。
2017年的一天,大概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黄达蓉偶然看到了静安区宝山路街道正在招聘居民区书记助理,她懵懂地报了个名,通过考核后便来到了新宝通居委会工作。
时任新宝通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海华当时已近退休,做了28年居民区书记的她看着“初生牛犊”的小黄,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把自己的办公桌全收拾干净,让黄达蓉从入职第一天起就在书记的办公桌上工作,也是从第一天起,老书记就放权给她,让她独当一面,直面居民,老书记只负责出谋划策。
坐在办公室里,黄达蓉面对社区工作起初还是迷茫的,她便用起了笨办法,她用一份份名单对着一张张照片,在一个月内记住了所有党员、楼组长、志愿者的名字。第一次组织生活会时,虽然黄达蓉和与会人员第一次见面,但她能熟练地叫出几乎所有人的名字,这让居民们惊喜万分,有了一种被在乎的感觉。
也是在这次会上,她和诸位分享了她来社区的初衷,讲了本文开头的那个故事,她说:“也许,我们的社区可以做得更多,让那些特殊人群也可以自如地生活。”会后,一位党员找到黄达蓉,他说,他其实已经动迁离开了宝山路街道,但他迟迟不愿把组织关系转走,正是因为他的孩子有些特殊,他很怕不熟悉的人知道他这个“秘密”,对他另眼看待,而黄达蓉的故事让他释怀,放下了些许心结,他鼓励黄达蓉“你很棒,加油干!”
黄达蓉(第一排左4)和居民们在一起
就这样,黄达蓉犹如一位“团宠”,在老书记的扶持下,同事的支持下,居民的爱护与鼓舞下,开启了社区工作的职业生涯。进入社区半年后,通过改选正式从书记助理变成书记,成为了静安区最年轻的居民区书记。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看似顺风顺水的黄达蓉其实有一个很深的困扰:她无法完全与居民区书记这一身份和解,或者说,她无法在以前的同学朋友面前,坦然说出,“我在居委会工作”这句话。
黄达蓉说:“如何看待居委会这个工作,体制内和体制外其实撕裂感蛮大的。同行觉得厉害,说你是‘小巷总理’,外行就不能理解,会认为你好逸恶劳,怎么这么小就到这种养老部门,对居委会的误解还是比较普遍的。”
尤其她的简历如此漂亮——华师大政治学系公共关系专业毕业,在校期间曾获得校级、系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可是她的履历越是优秀,就越是让人扼腕叹息:大把的选择在你面前,为什么选了居委会呢?
▌ 一心扑进社区赢得好名声
幸好,社区里有很多温情的瞬间,可以让人冲淡这些不快。
也是在黄书记上任后不久,有一位居民找到居委会,她说:“社区里有没有家庭条件不好的小孩需要补课的,我孩子刚高考完,可以提供免费补课哦。”黄达蓉乍一听,感到这要求有些奇怪,待了解后便心生敬意。原来,这位居民人称周妈妈,是一位单身妈妈,一人独自抚养孩子长大,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少受居委会和邻居们的帮助,就连他们家搬家,都是邻居们帮忙搬的。现在,她孩子顺利进入大学,她回想自己一路受到帮助的经历,决定回报社区,让孩子为社区里其他需要帮助的孩子提供免费补课服务。虽然最后经过排摸,没有十分合适的人选参加补课,但周妈妈第二年又来问了,还告诉大家,她的孩子去了暑托班当志愿者,就是想帮助更多的人。
为什么选了居委会?居委工作才不是“不求上进”“混混就行”的代名词,黄达蓉想,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要为它正名,也要为所有年轻人代言:年轻人只要有爱心有能力,同样可以在社区工作中闯出一片天地。
居民区中也有一些居民,需要居委会多些耐心做些工作的。有位居民是符合条件可以拿临时补助的,但按照规定,该补助有严格的要求和流程,有次他自己错过了交材料的时间,便几次来到居委会骂骂咧咧要伸手拿钱,还扬言拿不到钱要睡到居委会。对此,黄达蓉选择与他好好说话:“这个钱不是从我口袋里掏出来给你的,你冲着居委会说委屈,你说有用吗?”经过不厌其烦的政策解释后,这位居民买账了,再也不来居委会“讨公道”了。
此外,这位居民还是拆迁安置对象,但他不满拆迁的细则,做起了“钉子户”,于是,拆迁组便和居委会一起做起了他的工作,他看到黄书记来了,忙说:“我只是对拆迁有意见,别扯上居委会行不行?我最不想麻烦的就是黄书记!”
让满腹委屈的居民都说她好,黄达蓉就是有这个魅力。做书记三年来,黄达蓉早就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今年9月,有居民和美丽城区施工队起了矛盾,黄达蓉一赶到现场就把场面控制住了,居民的那句“我们不信你们,只相信书记,也只听书记的”让她满足不已,也让她知道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 疫情助力社工“出圈”
今年疫情期间,有居民来投诉楼上漏水问题,黄达蓉等人没有因为不属于居委会的职责范围而推诿,而是第一时间上门查看,很快就找到了楼上的漏水源头,和楼上居民做好了解释工作,解决了漏水问题。为民服务,本就是应尽的职责,黄达蓉都没有放在心上。不久后的一天,黄达蓉走进该小区,一位居民很远就与她打招呼,大声说着:“黄书记,祝你长命百岁!”待黄达蓉走近后,居民便与她握着手,久久不愿松开,黄达蓉这才看清楚了,这就是上次解决漏水问题的那位居民。待黄达蓉走远了,居民的祝福声还回响着……
疫情期间,黄达蓉与另一位社工蔡远一同工作,两人都是90后
疫情期间,居委会的工作量成倍增长,但在黄达蓉看来,她也很“感激”疫情,是疫情让社区工作者站到了台前,让社区工作的价值能够真正“出圈”。今年2月中的某一天,大家的朋友圈都在被一篇文章刷屏: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社区工作者是防控疫情的关键”,说要“向奋战一线的社区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黄达蓉也转发了,除了大家点赞,马上有朋友私信发口罩给她,要知道当时可是局势最紧张之时,所有渠道的口罩都还在断供中。回想起来,黄达蓉热泪盈眶。
即便没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疫情中大家登记领口罩、回沪报到等事宜,哪一样离得了居委会呢?
这次的朋友圈刷屏,让黄达蓉看到了居委会转变名声的可能性,借着采访的机会,黄达蓉呼吁:明年就是居委会改选年,也是各居委吸纳社区优秀人员的重要时刻,希望有更多的青年才俊能够转变心态,重新认识居委,积极投身社区工作,只有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居委会工作,才能真正为居委会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