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述“宋黑楷仿”四大印刷字体诞生的故事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本报讯 昨天,上海印刷集团和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在新闸路1209弄60号印研工坊内共同揭牌成立“现代汉字印刷字体发源地”和“上海印刷字体展示馆”,揭牌后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让更多人了解现代汉字印刷字体的起源和发展。
2019年上海印刷集团和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在“印研工坊”园区改建结束后,搬回上海市新闸路1209弄60号,在新改建后的“印研工坊”园区里处处可见对印刷文化、字体文化的展示,在印研主楼的一至二楼,专门留出了近100平方米作为“上海印刷字体展示馆”,其中从前言开始到正式走入“字体馆”前,用非遗传人墙的方式,介绍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乃至中国字体界都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一代、二代、三代23位非遗传承人及他们的主要贡献。
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亚明介绍说,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建立的专业印刷科研机构。2019年改名为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是国内印刷科研成果较多、影响较大、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声誉的专业印刷科研机构之一, 是目前社会上广泛使用的“宋、黑、仿、楷”等汉字印刷字体的原始创写者,在字形规范、字体创新、字库数字化建设上有历史积淀、传统优势和新型加工工艺、技术手段,具有汉字印刷字形技术标准制定和检测能力。
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之所以可以成为“现代汉字印刷字体发源地”是因为两个“源头”。一是新中国的印刷字体诞生在新闸路1209弄60号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汉字字体、字形杂乱。1959年,上海率先进行“印刷字体改革”,以印研所为基地,在新闸路1209弄60号内成立了字体研究室。印研所字体研究室的设计人员耗时5年,完成了宋、黑、楷、仿四种常用印刷字体的创写设计。
第二个源头是汉字印刷字体的数字化发展始于新闸路1209弄60号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将宋、黑、楷、仿四大品种的专用字稿作为同英国蒙诺公司合资的投资,首次购进国际先进的激光照排设备。后又将这四种字体的原始字稿,全部复印无偿提供给国家“748”工程、“汉字信息处理”重大项目,为我国印刷业实现告别“铅与火”的技术革命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