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芷江西路街道:布局非机动车充电网络 打造智能管理平台
人民网上海10月13日电 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南临上海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两大交通枢纽,北接中山长途客运站。辖区面积仅1.64平方公里,但是常住人口达到84539人,是静安全区人口居住密度最高的街道之一,居住型社区的特征非常明显。
如何让来到芷江西社区安居乐业的人们,拥有更多幸福感和满意度?近年来,芷江西路街道试点15分钟生活圈,持续聚焦民生,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扎实开展服务和基建,并将各项民生服务成果转化为全面、实用、可视化的“地图模式”,为居民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诸多便利。
按图索骥 社区服务即刻掌握
2018年,街道将社区便民服务资源进行梳理,制成“服务阵地地图”;2019年4月,推出“菜场地图”。从“菜场地图”中可以看出,芷江西面积虽小,却涵盖了5家大型菜市场,无论你住在社区的哪个角落,最多15分钟就能步行到达菜市场。
今年9月,街道根据社区居民的停车需求,通过推进非机动车智能车库改建、打造“非机动车”智能车库管理平台,不断强化电动自行车的安全停放以及充电管理。同时,街道继续秉持“堵疏”结合的理念,加大电动自行车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管理工作,将停车充电设施逐步向门洞、围墙外延伸,探索形成“智能充电桩、智能充电柜、智能停放社区管理地图”三种模式,统筹推进建立和设置符合国家和本市电动自行车安全规范标准的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建立社区非机动车停车“充电地图”。
疏堵结合 布局非机动车充电网络
在芷江西,由街道社区管理办牵头,市场监督管理所、城管、房办等部门共同发力,加快社区非机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合理的充电网络。街道社区管理办主任居爱君表示,考虑到居民确实有停车充电的现实需求,“堵”的同时更要做好“疏”,将充电网络建设纳入社区“新基建”,部门协作、企业发力,为百姓谋福利。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社区已拥有充电点位113处、充电口5926个。其中,联通建设智能充电车库38处、充电口2505个;物业自建充电车库31处、充电口1535个;新增申芙充电桩点位24处、充电口1706个;新增电来来充电柜点位20处、充电口180个。有3家企业加入社区充电网络建设。“企业的助力有利于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居爱君说。3家企业分属充电基础设施制造及运营、通信及信息业务相关的系统集成等相关类别,各有所长。
新盛菜市场日均人流量3000余人。目前,首批安装在新盛菜市场户外停车区的一排智能充电桩已投入使用。据了解,由于与该菜市场紧邻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也是人流量较大的场所,区域充电需求较大,日后街道动态升级“充电地图”、增设充电点位时,将考虑在此增加充电桩的数量。与智能充电桩同步引入社区建设的还有智能充电柜,它们广泛分布在苏家巷、永太等商品房集中的居民区。
服务延伸 从小区到道路全面覆盖
目前,街道正积极探索由小区向道路延伸加装智能充电桩,已选取示范路,正与相关部门、企业对接开展示范路建设。“我们加入社区非机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看是否有商机,二是看是否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城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企业之间加强合作,才能更有效推进。”一家通信及信息业务相关的系统集成企业负责人表示。
充电基础设施设备制造运营企业要坚持开放合作,构建充电服务生态圈。居爱君表示,一方面要加强充电桩建设社会合作,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充电桩,通过合资、托管、合作等市场化方式合作建站。另一方面全力拓展充电桩接入范围,持续开展充电服务数据互联互通工作,提高平台充电服务能力。此外,还需启动充电数据对接,做好非机动车停放充电信息服务支撑。下一步,随着芷江西路街道智能非机动车库管理系统运营数据接入街道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将为街道监管提供支撑,为市民充电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