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美、变慢、变温柔…这个镇的35条道路集体实现宜人化,未来还将打造六大主题街区!
绕有韵味的文化商街是阳城路、拥有田园味的背街小巷是沪太支路615弄、光与影的红砖之路是运城路……在静安区彭浦镇内一共有35条街道,为了让这些公共空间更美观、更有人情味,近年来彭浦镇打造了“美丽街区”工程。
“现在家门口散步很惬意的,人行道变宽了,不仅两边景观绿化变好了,还有可供行人休憩的椅子。”家住永灵小区的朱阿姨说,“现在马路改造以后,非常适合人们日常漫步休闲。我每天早上要出门买菜、晚上要出门散步,有时候天热感觉走回家的路上,也需要休息一会,那正好人行道上就有塑木凳子,我们老年人就能歇歇脚。”
其实,彭浦镇内大部分道路都是生活性街道,因此在“美丽街区”改造过程中,增设了街面绿道、景观设施与社交空间,让居民们真正能够在漫步中感受宜人街景,从而感知生活区里的独特韵味。
打造精致宜人的生活商街
阳城路是生活在彭浦镇居民们的一条生活型商业服务道路,这里来往行人多、居民们乐于在此做短暂停留,为此彭浦镇对沿街商铺进行了改造,并在沿街商铺招牌进行了简欧风格设计,并做了具有创意性的门牌号码。“要让我们镇里每一条街道有辨识度,让大家一看就有归属感。”彭浦镇城建办工作人员邓功成介绍说,对阳城路的改造,主要对绿化设施进行整体设计、并增设居民休憩空间,让整个街面更加整洁、有秩序。
其实,阳城路上有不少居民区,这些居民区有些建造年代久远,小区入口大多老旧破败。“我们在整体改造中,也把小区出入口改造纳入进来。”邓功成说,“我们全镇有87个小区出入口全部实行人车分流、人脸识别全封闭管理系统,在每个小区门口的门卫都设有照明灯,如今居民们不仅能感受到街面变美了,回家的出入口也要变得更温馨更安全。”
“我感觉我们家门口的这条路绿化景观变美了,漫步其中有一种郁郁葱葱小公园的感觉。”家住阳城路的李小姐说,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不锈钢花坛结合木纹座椅的形式,从设计上来说有现代简欧风格,从功能上来说更加实用,邻居之间可以坐在一起聊聊天,感觉非常好。
打造可欣赏的文化街景
彭浦镇很多生活性道路是依据其他城市地名而命名,于是该镇在“美丽街区”改造过程中,选取了一些较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名称道路及可利用空间,打造了与路名相关的地名的文化街景。
晋城有哪些人文历史景观?阳城又有哪些著名景点?漫步在彭浦镇的晋城路、阳城路上,你或许就能找到答案。晋城路519号位于晋城路北侧、近高平路口,原本是一段老旧的小区围墙,侵占了部分街道空间,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经过改造后,该段墙面设计结合晋城文化遗产展示,形成路名文化景墙“晋城遗韵”,采用与周边建筑协调的红砖为主,兼具晋城文化和海派风韵,设计采用新中式风格,融入砖墙拼花、书法字体、文化图案等传统元素。
阳城路20号曾经是一段未经粉刷的围墙、砖墙表面有雨垢,曾被居民评为最影响市容市貌和景观品质的一段道路。如今经过改造以后,该点采用路名城市的文化符号“阳城双塔”为元素,在保留砖墙结构基础上,融入梵高抽象星空的艺术手法,创新使用卵石立砌的方式,勾勒出变幻的星空与双塔轮廓,形成一幅中西融合,地域特色鲜明的可阅读、可欣赏的现代拼贴式街道文化景墙景观。
背街小巷营造绿意浓浓
沪太支路615弄全长只有360米,改造前是一条无人管理、乱停车的小马路。邓功成介绍说,“我们先从停车管理的源头管控,再进行功能再造、空间优化、景观提升。”为了营造惬意小巷的氛围,在改造中,运用生态石笼、乡野草花、常春藤等自然元素,改造成了一条花园漫步道。如今,这条小马路也成了居民日常散步打卡的好去处。
未来,彭浦镇还将根据不同的特征,将街道打造成不同主题的街区,如沿街商铺较多、氛围浪漫清新的怀旧文艺主题街区;集镇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卫生中心、党群中心等的睦邻文化主题街区;以原平路现代教育园区为主要特色的书香人文主题街区;相邻市北高新和SMG影视园,产城融合的科创体验主题街区;拥有走马塘沿线近18万平方米的规划绿地的绿色海绵主题街区;聚集了国药物流和一批现代产业办公载体,毗邻上海商飞制造基地的未来畅想主题街区……